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詩在越南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力,胡志明曾在獄中寫漢詩激勵自己

漢詩在越南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力,胡志明曾在獄中寫漢詩激勵自己

東亞地區古代國際秩序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在這一體系下周邊中國的藩屬國派出使臣來到中原王朝都城朝貢,除了想與中國交好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希望能夠學習優秀的中華文化文化、先進的生產技術等等。既然是來華交流,那麼文化和語言的交流肯定是第一位的。於是在各國來華交流學習的人士的極力推動之下,漢文化很快在附近幾個國家和地區生根發芽,並以此為契機從此融入當地的政治經濟生活當中。

2018年越南詩歌節

唐宋詩歌在當時傳入周邊國家

在這些睦鄰國家之中,本國文化受到較深刻影響的無疑要數日本、韓國、以及越南等幾個國家了。而在唐宋以來中國詩人輩出的璀璨詩詞年代,詩歌也隨著交流順理成章的傳播到上述幾個國家,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輸出。

中國的經濟、文化都讓他們為之著迷,並且發出「每慕中華」、「願生中國」這樣的感慨。在這樣的感慨趨勢下,他們投入了更大的熱情去學習漢文化,而在這種學習的風潮中,漢詩無疑是最能體現他們對於漢文化的掌握程度的。日本和韓國對於漢文化的熱衷已經不需要多加說明了,現在來看看我們的另一個近鄰越南對於漢文化和漢詩的大概情況。

越南李朝開始漢詩在當地得到發展

越南,曾經叫交州或者安南,受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一千多年。到五代時,由一位叫丁部領土豪的人自立建國,從此算是擺脫了當時中國的郡縣統治,成為中國朝貢體系的藩屬國。丁朝以及此後的數個王朝,仍然與中國保持著藩屬關係,事中國為宗主國,接受中國當時的封建統治者的冊封,甚至其國家的法令制度也都仿效自中國。十一世紀初李公蘊建立了李朝,他提倡儒學,尊崇孔子。李朝在公元1075年仿照中國的科舉制度,正式開科取士。由此也可以看出,古時的越南與中國封建王朝始終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並且也保持著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國這樣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在通過文化輸出的方式,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般影響著當時的越南文化。

越南人民自上而下的接受了中國佔據正統學術思想地位的儒家學說,以及依託其存在的封建倫理道德思想。除此之外,漢詩成為當時越南文化輸入的優先選項。畢竟,哪怕在中國,能夠吟詩作對的也都是人才,而且自唐代開始,以作詩來與好友互相應和或者增進友誼,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潮。

對於這種風潮,熱衷中華文化的越南人民自然不會錯過,於是越南當時的上層人士和知識分子,對在當地普及漢字、發揚漢文文化,起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們大量閱讀來自中國的詩詞歌賦,逐漸熟悉中國各體裁詩歌的韻律和作詩方法,並漸漸把漢詩寫作與傳播作為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並且在當時還是一種明顯區別於下層人士的高級表達方式。

如北宋使節李覺出訪越南當時的黎王朝時,黎朝皇帝派順法師接待他。兩人會面的時候,李覺看到水中有兩隻鵝在水面游著,李覺當時就脫口而出:「鵝鵝兩鵝鵝,仰面向天涯。」那順法師當下就做出應對:「白毛鋪綠水,紅棹擺青波。」可知兩人都是諳熟唐詩,此時此景之下,很快用唐代駱賓王的那首《詠鵝》作出仿句。李覺自不必說,順法師的漢文詩功力可見一斑。

越南漢詩真正興起於黎朝之後的李朝,李朝時期是越南第一個穩固時期,詩人輩出,而且很多還是僧人。

李朝官方開科取士,士子文人的漢文詩作更是深受唐詩的影響。有一位禪師,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名叫楊空路,他長期攻讀漢詩,曾經有一篇詩作《漁閑》: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家一村煙。漁翁睡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這就基本上脫胎於柳宗元的《江雪》了。不妨再看一下原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李朝之後的陳朝由於得到當時帝王的大力提倡,開始出現專門的詩歌作者和詩集。許多越南古籍也記載陳朝帝王愛好詩歌,陳藝宗就是其中之一,其流傳很多詩歌如《竹奴》,其身後大臣將其詩歌集為《葆和殿余筆》八卷及《詩集》一卷。

《南翁夢錄?藝王始末》載:

《竹奴》有偉此君,中空外功,削汝為奴,恐傷天性。

篡奪陳朝王位的胡朝建立者胡季犛也是越南歷史上一位著名的詩人,其保留頗多漢詩,可以看出其權傾一時的心態,其中一首流傳最廣是詩歌就是與明使臣的唱和,表達安南不比大明差的心境。

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玉瓮開新酒,金刀斫細鱗。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而且越南陳朝時在漢字的基礎上他們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字稱「喃字」,士子文人使用喃字寫詩時,開始採用唐詩的七律體寫詩,由於首先使用的人是韓詮,所以又被稱為「韓律詩」。

後黎朝時期越南漢詩最為繁榮

等到十五世紀的後黎時期,漢詩寫作進入繁榮時期。當時的後黎朝皇帝召集了28位文臣建立「騷壇會詩社」,28人稱為「騷壇二十八宿」,黎聖宗自號「騷壇元帥」,這算是有組織地進行漢詩文創作的開端,越南開始湧現一大批漢詩賦作家。

這其中就有一些著名的詩人,比如建立「騷壇會詩社」的黎朝聖宗皇帝黎思誠,在他的主持下,編輯的詩集就有《明良錦繡詩集》、《珠璣勝賞詩集》、《瓊苑九歌》等,其中如《洪德國音詩集》,收有詩約三百首,內容為吟詠天地、吟詠大自

然、抒發人們情感、描繪各種物品、清閑逍遙的自我吟唱等等。

《大越史記全書》對此曾經:

作御制瓊苑九歌,上以進寅二載,百榖豐登,協於歌詠,以紀其瑞,並君道臣節,君明臣頁遙想英賢奇器,幷書草戲成文,因號壤苑九歌詩集。命東閣大學士申仁忠,杜潤,東閣校書吳綸,吳煥,翰林院侍讀掌院事阮沖愨,翰林院侍讀參掌院事劉興孝,翰林院侍書阮光強阮德副,武暘,吳憂,翰林院侍制吳文景,范智謙,劉舒彥,翰林院校理阮仁被,阮孫蔑,吳權,阮寶珪,裴溥,楊直源,周院,辦林院檢討范謹直,阮益遜,杜純恕,范柔惠,劉暉,譚愼徽,范道富等奉和賡其韻。按九歌詩集始作於此年。

黎朝聖宗皇帝詩作聲律嚴謹,風格清奇,其作品不說自成一派,但若放在我們的唐詩中,我們已經不太可能覺出這首詩竟是出自一位越南皇帝之手。

其有一篇代表作《三更月》就可窺看一二:

三更風露海天寥,一片寒光上碧霄。不照英雄心曲聲,乘雲而去夜迢迢。

此外後黎朝多位大臣也是詩人,留下眾多漢詩集。如鄧陳琨在後黎官至御史,是一名詩人,詩集有《題瀟湘八景圖詩鈔》、《鄧陳琨賦鈔》等。後黎詩人黎貴淳,曾任工部尚書,並曾出使中國,留有《桂堂詩集》、《聯珠詩集》等。

他們的詩作多格律嚴謹,對仗工整,風格高雅,並從中可以看出這些詩人通今博古,漢學功力相當深厚,詩作中運用中國的很多典故或者套用中國著名詩人的詩作可謂信手拈來。

越南阮朝詩歌方興未艾,胡志明從小都會漢詩

越南經過後黎朝中期之後近兩百年紛爭,19世紀初期最後一個王朝建立,統一全越,中國正式為越南定國名為越南。越南阮朝儒學復興,社會上從上到下都是崇儒學漢文化,阮朝也湧現許多漢詩詩人。尤其是阮朝皇室十分愛好詩歌,皇室中湧現頗多知名詩人,其實最知名的就是從善郡王阮福綿審,其詩短調清麗可誦,長調亦有氣格。

如《望江南》十首,錄二云:堪憶處,曉日聽啼鶯。百襇細裙偎草坐,半裝高屧蹋花行。風景近清明。堪憶處,蘭槳泛湖船。荷葉羅裙秋一色,月華粉靨夜雙圓。清唱想夫憐。

從善郡王還與綏理王、 襄安郡王、壽春王、 弘化郡王、阮文超、高伯適 、何宗權 、 潘清簡、 阮登楷組成墨雲詩社,墨雲詩社詩人都留下眾多詩歌。

從善郡王阮福綿審

阮朝以科舉為載體傳播包括漢詩在內的漢文化,可以說阮朝時期只要學習漢字的要參加科舉就必須會漢詩,使得漢詩漢文化逐漸普及到普通民眾之中。

阮朝法屬時期出生的越南國父胡志明就從小學習漢字,在家人要求下準備科舉考試,所以胡志明也是一個會漢詩的詩人,而且漢詩在胡志明一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在監獄中,依靠寫漢詩來激勵自己,最後他的《獄中日記》詩集被保存下來,定位越南的國寶級文物。

1942年8月胡志明從廣西入境,原想與「國際反侵略同盟中國分會」負責人商談協同抵抗法西斯侵略行動計劃的,卻被地方當局逮捕,輾轉押囚,達一年之久。在這段苦難歲月里,他寫就了一百餘首漢詩,之後稱為《獄中日記》。

獄中日記

他剛被押解投入縣牢,以為只是暫時蒙冤,寫就《入靖西監獄》:

獄中舊犯迎新犯,天上晴雲逐雨雲。晴雨浮雲飛去了,獄中留住自由人。

此時的他心情鬱結,只想早點出獄,所以這首詩應該是在驟然蒙冤之下一蹴而就的,反映了他想儘快獲釋,早日投身反法西斯戰爭中去。

獄中日記

等到胡志明歷經痛苦和屈辱之後,作為卓越的革命家,那苦中作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就完全體現出來了,輾轉解押過程中他作了一首《路上》:

脛臂雖然被緊綁,滿山鳥語與花香。自由鑒賞無人禁,賴此征途減寂涼。

在被押往南寧的路上時,已經被羈押近三個月的胡志明,早已坦然接受現狀,並迅速調整自己,恢復了睥睨天下、指點江山的英雄氣概,即興賦詩一首《解嘲》:

吃公家飯住公房,軍警輪班去護從。玩水游山隨所至,男兒到此亦豪雄。

可以說胡志明通過這一首首漢詩讓自己渡過艱苦的牢獄之中,最終獲得自由重新帶領越南人民擺脫法國人殖民統治。

胡志明漢詩

自一千多年前開始,漢文化尤其是漢詩,就已經在深刻地影響著越南,從皇帝到士子官員,再到卓越的革命家胡志明等,無不對漢詩抱持著敬畏的心,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學習,又以極大的熱情成為倡導漢詩漢文化的先鋒。

越南在淪為法國殖民地之後廢除了漢字,越南文最終在現代拉丁化。但即使這樣也沒有阻擋越南人民學習漢詩的熱情,不少文學家將唐詩翻譯成拼音的越南文,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學習和欣賞唐詩,由此也可以看出漢詩在越南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南古與今 的精彩文章:

實拍越南阮朝最高等級皇冠:模仿周朝制度製造,皇帝天子身份象徵
歷史上越南曾滅柬埔寨,對其改土歸流設立郡縣,推行漢文化

TAG:越南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