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哥馬利能抵擋非洲軍團的關鍵在哪?

蒙哥馬利能抵擋非洲軍團的關鍵在哪?

二戰時,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幾乎橫掃北非,當時幾乎無人能夠阻擋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但最終一向被評為進攻時謹小慎微,丈量土地的蒙哥馬利卻打垮了隆美爾,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突如其來的任命

命運之神並沒有永遠讓他沉積下去,1942年7月,北非沙漠的英國第八集團軍遭到了敗績,但是前指揮官克勞德·奧金萊克被撤了職,然而去接任奧金萊克的威廉姆·戈特因意外不幸死亡。第八集團軍則群龍無首,英國政府無奈之下,只能任命蒙哥馬利為英國第八集團軍的軍長。

這項任命突如其來,甚至於連蒙哥馬利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會成為第八集團軍司令。不過作為軍人,服從是天職。性格嚴謹的幾乎苛刻的蒙哥馬利,並不想錯過一個能夠和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爾交戰的計劃,他欣然前去赴任。

然而到了埃及他才發現,埃及的情況不容樂觀。部隊士兵幾乎都患了恐德症,畏懼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各部隊損失嚴重,要擊敗隆美爾談何容易?甚至於部隊的士氣因為一連串人事調動而瀕臨崩潰,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但是蒙哥馬利不是一般人,他決心整頓整個部隊,來和隆美爾決一死戰。

蒙哥馬利的信心不是空穴來風,他有他的底氣,相比於此刻缺少補給的隆美爾,蒙哥馬利可謂兵強馬壯,他的身後是同盟國的支援,補給和增援正陸續抵達。他完全可以在物質上,滿足一次戰役的需求,所欠缺的只是部隊的士氣和信心罷了。

而這正是蒙哥馬利所能做到的,也是做得最好的。不同於前任指揮官們,蒙哥馬利是一個生性沉默,但是擁有堅定意志的人,他那種毫不動搖,絕不畏懼的氣質,讓人十分安心。彷彿他用無窮的計劃,所有的局勢都在他意料之中,這是他給英軍和盟國軍官最大的感受。伴隨著蒙哥馬利出現在各個戰線,對軍官們鼓舞士氣,軍隊士兵的勇氣被重新樹立了起來,現在所有人都等著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和隆美爾一較高下。

二.獵狐高手的阿拉曼戰役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以英軍主動進攻,拉開了序幕。儘管在阿拉曼戰役10月23日的第一階段,他的步兵和坦克身陷雷區,然而他卻按兵不動,只是讓部隊進行掃雷和推進。雖然損失很大,甚至於許多部隊因為雷區和炮擊被堵塞在了那裡,但是他仍舊堅持了下去。

次日的第二階段,則對於德軍是不幸的,先是替代隆美爾指揮的施圖姆不幸因為心臟病去世。(隆美爾因為胃潰瘍回國治病了。)接著是德軍的反擊遭到了失敗,沒有隆美爾的指揮,攻擊基德尼山脊的部隊遭到了慘痛的失敗。可以說,隨著這次反擊失敗,非洲軍團已經進入了非常惡劣的境地。

當隆美爾在10月25日趕回來的時候,情況已經進入到了惡劣階段,整個非洲軍團的油料只能用三天。盟軍的進攻雖然被暫時擋住了,但是隆美爾也沒有了補給,為他運送燃油的游輪被英國皇家空軍擊沉了。隆美爾的最後希望,也隨之而去,他再也不能發起任何有效反擊。

在這之後的時間裡,德軍的反攻都以失敗告終,而盟軍卻頂著劇烈的傷亡壓了上來。現在隆美爾的兵力越來越少,所有的反攻都被盟軍挫敗,越往後隆美爾越是難以抵抗。無奈之下隆美爾只能採取撤退行動,因為勝利已經是不可能了,他現在必須考慮,如何讓部隊活下去。

到了11月2日,英軍目標為消滅隆美爾的裝甲部隊,迫使敵人在開闊地上作戰,消耗敵人的油料儲備,切斷敵軍補給路線,最終瓦解敵軍。增壓行動是戰役開始以來最緊張、最血腥的階段。這個行動的目標為攻佔泰爾阿爾-阿恰齊爾,隆美爾的最後一道防線。

現在隆美爾已經沒有了任何選擇,他只能艱苦的抵抗蒙哥馬利的進攻,戰況一天天惡化,每次後退,都伴隨著非洲軍團大量的傷亡。無奈之下,隆美爾只能向富卡撤退。儘管希特勒一再要求隆美爾堅持抵抗,但是隆美爾還是選擇了違背命令,因為他已經無力戰鬥了。他深知,他的失敗意味著北非戰場將以德意聯軍的失敗而告終。

三.獵狐高手的軍事能力

事實上,蒙哥馬利並不是一個擅長進攻的將領,他其實是個謹小慎微的人。但他研究了隆美爾的資料,以及之前英國在北非和非洲軍團交戰的記錄。他發現隆美爾擅長使用先發制人的策略,尤其善於調動裝甲部隊。對付這種人,你不能給他任何的機會,蒙哥馬利決定先發制人。在蒙哥馬利的心中一次先發制人的進攻,能夠有效地壓制隆美爾。如果將主動權交給隆美爾,那麼隆美爾將會從任何他想得到的位置發動進攻,而蒙哥馬利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

蒙哥馬利發現自己的部隊擁有遠勝於對方的軍力,他可以調動22萬部隊,而隆美爾只有11萬。而在坦克上,蒙哥馬利享有1100輛新式坦克,而隆美爾只有559輛,其中339輛是義大利的坦克,性能很差,根本不足以和英軍硬碰硬。也就是說,他完全可以以攻代守,壓垮隆美爾。

而另一邊,隆美爾也發現,英軍的兵力遠遠地超過了他,如果任由英軍積蓄力量,他遲早要被英軍擊破不可。他現在惟一的希望,就是德軍可以拿下斯大林格勒,然後派出部隊向外高加索移動,以期可以威脅伊朗和中東地區,這將迫使英軍將力量調往中東,分散他面臨的壓力。同時他也可以向國內索要增援,以供他擊敗蒙哥馬利。

然而這恰恰中了蒙哥馬利的下懷,他做夢都希望隆美爾停下修築工事。這就是戰爭的一個不二法則,防守方可以做出一切的準備,但永遠無法判斷進攻方會在什麼方位,以什麼方式來進攻。而隆美爾也恰恰往蒙哥馬利所想的方向去做,他將自己的部隊交錯部署在戰線上,雖然擴大了防守面積至整個戰線,但是卻讓部隊的集結時間被延長,否則他沒有辦法去防禦那麼寬的正面。

蒙哥馬利的特點此時顯露了出來,他能夠謹慎的制定計劃,儘管這計劃可能太過死板,太過教條,但是他對於把握戰場節奏卻很有一套。在防守戰和進攻戰中,蒙哥馬利大多數時候都依靠對戰場節奏的把握,來取得勝利,而沒有絕對的把握,他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很相信,隆美爾必然落入他的圈套之中,並最終擊敗,而結果也正如蒙哥馬利所估計的那樣,隆美爾輸掉了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結語

蒙哥馬利或許不是英國最優秀的將領,但他已經具備一名名將的一切條件。作為一名將軍謹小慎微是必然條件,只不過是程度不同。相比於隆美爾這種極富冒險精神的人,蒙哥馬利這種步步為營的做法,反而讓隆美爾無所適從。最終橫行沙漠的沙漠之狐隆美爾,被蒙哥馬利這個小心翼翼的獵狐高手所擊敗。

參考文獻:《北非戰場》

《第三帝國系列:非洲軍團》

《隆美爾戰時文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史上帥哥無數,潘安為何出名?細說「古代第一美男」背後的悲劇
一次自掘墳墓的作戰——偷襲珍珠港,日本的瘋狂為他們帶來了滅亡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