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碑帖之爭,你知道嗎?

書法碑帖之爭,你知道嗎?

書法碑帖之爭,你知道嗎?

造紙術發明之後,帛與嫌素及紙並用於書寫,而竹木則漸漸隱退。比之笨重的竹木材料,絲帛與紙當然方便得多了,尺犢短札既具實用功能,又使書家墨跡廣為流傳,抑或為藏家搜求把玩,一時成為風尚,如二王傳世法帖中不少便是這類尺犢短札。宋代開始有搜羅古代書跡鐫石刻帖之舉,最為著名的即刻於宋淳化年間的皇皇十卷《淳化閣帖》,所刻內容包括歷代帝王、名臣、書家特別是二王父子手跡,包羅眾多,洋洋大觀。此後,刻帖之風歷代都盛行不衰,直到近代坷羅版印刷術的出現才漸趨衰落。由帖而衍及帖的內容、風格、流派、歷史、刻法、臨習方法等諸多方面,形成了內涵豐富、體系龐雜的專門學科——帖學。帖學一脈直至清代大興考據,碑學崛起,才漸成式微。

而碑,是書法文化傳承流播的另一種物質載體和形式。碑最早起源於宮廟庭院中豎立的石柱,用於拴馬或計量時間及喪葬時下棺用的支架等,後來刻上文字,記載具體內容。秦漢之初,大量碑石以其文字的紀念意義漸漸取代了其實用意義。這種刻石文字的形式及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如各類刻石、碑喝、墓誌、造像、石幢,題名、摩崖、石經等,雖然其形式各異,但質地相同,或石柱,或石塊,或石壁等等,均非墨跡,而是刻石文字,故統稱其為碑刻。與帖學相對應,亦由此形成了內容繁複的碑學體系。碑學的形成與建立雖然從時間上晚於帖學,但碑學自清代中期崛起之後,突飛猛進,幾欲取帖學一系而代之。由此,在中國書法文化歷史上,帖學與碑學幾乎涵蓋了古代書法發展的兩大源流,成為兩道交相輝映的風景。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大興文字獄,許多飽學之士便選擇遠離時政的金石考據之學以寄託性情心志,於是樸學大興。雖然經學被認為是樸學的中堅和根本,但金石考據已與其關係密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金石考據又直接與書學結緣,所以,許多書家學者跋涉山林、出幽人僻,廣為搜求考證校勘。一時間,殘碑斷褐秦磚漢瓦墓誌造像摩崖刻經等,大量出土發現,爭相椎拓收藏研習校勘蔚成新的風氣,出現了諸如金農、桂馥、錢站、鄧石如、伊秉緩、陳鴻壽、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根抵金石之學的書法大家。其中阮元、包世臣及康有為不僅在創作實踐上對碑刻書法追摹效仿,而且從書學理論上標榜北碑而貶抑南帖,提出了令書壇振聾發耽、影響深遠的崇碑說。阮元著有兩篇著名的書論《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首先提出書法藝術的碑帖之分,認為東晉、宋、齊、梁、陳為南派,而趙、燕、齊、周、隋為北派。南派由鍾舞、衛灌及王羲之、王獻之、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衛灌、索靖及崔悅、盧湛、高遵、沈馥、姚元標、趙文深、丁道護等,以至歐陽詢、褚遂良。他認為:「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於啟犢,北派則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於碑榜。」「是故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阮元之後,包世臣著《藝舟雙揖》,對北碑書法推崇有加,認為「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體庄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包氏明確指出:「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變態。唐人書無定勢,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

榆揚北碑而貶抑南帖,其甚無過康南海者,康氏在其《廣藝舟雙揖》中把北碑書法歸結為十美:「一日魄力雄強,二日氣象渾穆,三日筆法跳躍,四曰點畫峻厚,五日意態奇逸,六日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日骨法洞達,九日結構天成,十日血肉豐美。」「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具美。」他甚至認為,以唐為界,「唐以前之書舒,唐以後之書迫。唐以前之書厚,唐以後之書薄。唐以前之書和,唐以後之書爭。唐以前之書澀,唐以後之書滑,唐以前之書泄,唐以後之書直。唐以前之書縱,唐以後之書斂」。康有為的觀點明顯帶有矯枉過正的偏激之意。但自阮元、包世臣到康有為的理論學說不僅一脈相承,而且層層遞進,步步深人,使崇碑尊碑蔚成風氣,對屢經翻刻漸趨衰弱的帖學體系的衝擊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勢。

碑學的崛起除了以上這些主要的直接因素而外,隱藏其後且更為深刻的原因,是時代的變遷所帶來的人們審美認識的覺醒與變易。明末以來,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與發展必然帶來文化觀念的活躍,對太過理性、講究法度且技巧圓熟乃至媚俗流麗的帖學書風重新審視。儘管清初康乾時期由於皇帝的推揚,趙、董書風曾一度盛行,但許多思想敏銳、個性強烈的書法家還是悄悄地開始溯本求源,對新的表現形式與風格進行了多方面的探求。或者追溯唐碑之源,在帖學基礎上融人篆分筆意,以「真唐碑」抵制「假晉帖」,如翁方綱、錢津、龔晴皋等。或者衝決既有法度與程式的藩籬,怒不同人,師心自用,如揚州八怪中的金農、鄭燮等。這時,阮、包尊碑理論的提出與推廣便恰恰滿足了藝術創作實踐的需要,順應了藝術發展的趨勢。

但凡新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碑學崛起也是與嘲諷、謾罵和抨擊一路相伴而來。如游心漢碑的鄭谷口被罵為「妄自挑越」,金冬心與鄭板橋被斥為「八怪」之一,屬典型的「旁門左道」,包世臣被張之洞等人攻擊為「不雅之妖」,北碑書法更是被罵為「不參經典,草野粗俗」,等等。康有為「《廣藝舟雙揖》自面世以來,更是屢遭貶斥,如朱大可《論書斥包慎伯康長素》中明確指出:「迫乎末季,習尚詭異……務取乖僻,以炫時流,先正矩鑊,掃地盡矣。長素乘之,以講書法,於是北碑盛行,南書絕跡,另裁偽體,觸目皆是,此書法之厄,亦世道之憂也。」在維護帖學的「正統」者眼裡,碑學崛起幾與「洪水猛獸」一般。

自清初碑學興起至今已三百多年,碑帖之爭從未間斷。一代代書法家們在「碑」與「帖」的比較、爭訴中對書法傳統進行著不同側面的考量與探詢。事實是,有人臨習碑帖找到古意,有人在名帖中學得神采,南帖也好,背碑也罷,勤學、學對就好,就怕不沾碑帖,自我獨創(大有人在)。

歷代書家因各持主張,不斷地進行著個性風貌的創造與構建,倒也因此成就了中國書法的多彩多姿。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熱烈祝賀《臨海掌上論壇》低調上線!版主火熱招募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看看這位清朝書法家學習蘇軾書法怎麼樣?
「五四青年」書法作品欣賞,你最喜歡哪一個?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