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又到了,我們可以用什麼來找水?
2019年6月17日
25個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什麼是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1994年12月19日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通過了49/115號決議,從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什麼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氣候異常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濕潤乾旱地區」是指年降雪量與潛在蒸發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間的地區,不包括極區與亞極區。「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一種作用或數種作用結合導致的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濕潤乾旱地區雨澆地、水澆地或草原、牧場和林地的生物或經濟生產力的降低或喪失。 其中包括: 風蝕和水蝕所引起的土壤物質流失; 土壤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或經濟特性的退化; 自然植被的長期喪失。
地球陸地表面極薄的一層物質就是土壤層,它對於人類和陸生動植物生存極為關鍵。沒有土壤層,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長任何草木、穀物,不可能有動物和人類的生存。
荒漠化,就是土壤層土質惡化,有機物質下降乃至消失,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結從而成為不毛之地。荒漠化不僅造成貧困,而且迫使人們離開故土,造成嚴重可怕的移民浪潮。荒漠化被視為人類在環境領域面臨的三大挑戰之一。
荒漠化之後最缺少的是什麼?
水,是工業的血液,農業的命脈,生命的源泉。當今世界,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範圍,都存在著嚴重的水危機。在乾旱地區,人們常常要付出極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找到一處水源。為了解決此類問題,物探技術誕生了。那這種神奇的技術是怎樣幫助人們找到水源的呢?
跨學科的實用技術
「地下望遠鏡,快來看啊!」一個青年農民喊著,一會兒工夫就圍上了一群老鄉。「地底下有甜水嗎?」不久之後,在這裡打出一口深400多米的自流井,父老鄉親終於告別了喝鹹水的苦日子——這是30多年前發生在河北省滄州地區的真實情景。
當時,地球物理工作者在華北黑龍港一帶勘察探測地下水,農民說的「地下望遠鏡」指的是「物探儀器」。在山區找水時,村民說物探人員有「隔山照」。在海島找水,漁民問:「啥是物探技術啊?能從鹽鹼地里找到好水,真夠神了!」物探人員甚至被當地人譽為「水神」、「海龍王」。這神奇的技術就是運用地球物理的方法找水的物探技術。
提起地球物理以及地球物理方法,應該先從「科學樹」說起。地球養育了人類,而人類培植出巨大的「科學樹」。這株「科學樹」有三大枝,一枝是自然科學,一枝是技術科學,一枝是社會科學。
這三部分有各自的分枝,科學發展的趨勢是融合,各分枝細枝交叉融合是必然的規律,進而帶動了科學不斷的拓寬和深入,其中物理學與地質學的結合,便產生了一門新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地球物理學。而以地球物理學的方法去探測地下水源、礦產資源、地質構造等便歸屬於工程技術科學的範疇了,稱為「應用地球物理」或「勘探地球物理」。
物探技術的三大功能
遙感:
能找尋地下的特殊物體,例如水、石油、礦產、古墓、其他地質體等;
透視:
能推斷是怎樣的特殊物體,例如是鹹水還是淡水,是常溫水還是高溫水;
測算:
能圈定出特殊物體的形狀,在地下空間所處位置,例如是層狀水還是溶洞水,埋深多少米。
物探打井,找水成功
揭開物探技術的神秘面紗
作為橫跨於物理學和地質學之間的物探技術,從研究實驗走向野外實用,大約已有百年。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地享用和承受了物探技術的成果、物探技術的奉獻、物探技術給社會的效益。例如,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物探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石油天然氣田,找到了數以千計的金屬和非金屬礦床、完成了數以萬計的水源地探測與工程環境勘察項目。
物探的「穿透」本領是基於世界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各不相同的物理性質及特徵,如磁特性、電性、放射性、熱輻射、彈性波、電磁波、引力作用等,來測其強弱、分布、分析變化特點,即不用直接接觸就可以探知這些特殊物體的存在。
物探技術具有高效、低耗、無損的特點,在水源與礦產資源的探測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物探技術的主要方法有七大類,分別是磁測技術(磁法)、電測技術(電法)、地震探測技術(地震法)、重力測量技術(重力法)、核物探技術(放射性法)、地溫測量技術(地溫法)和遙感法。
這七大類方法是基於物質的七大物理性質而採用的,每一大類下面還包括許多種具體的方法,目前已經有80多種。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綜合採用多種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用物探技術發現水源地
綜合採用物探技術,可以在不同的地質地貌條件下發現水源。比如我們通常認為最缺水的沙漠地區,其實地下也隱藏著水源,這就需要物探技術大顯身手了。
羅布泊是一片無人煙、無淡水、無植被的無人區,被人們視為生命的禁區。曾經有一些探險家在這裡探險的時候,因為缺水而不幸遇難。但是為了開採大型鉀鹽礦,需要在羅布泊找水。
1997年,新疆地質勘查局第二水文大隊物測公司在此區開展工作,通過160千米的電測深剖面,點距500~1000米,發現三處異常地段,建議做綜合物探。新疆地址勘查局物化探勘察院投入淺層地震工作,配合國土資源部水文地址方法研究所,應用「EH-4電阻率成像系統」進行工作。在上述物探工作基礎上鑽探和測井。鑽孔深465.5米,在65~292米地層中發現承壓自流淡水,礦化度為1.67克/升,自此羅布泊有了水源地。
乾旱區的孩子們終於喝到了用物探技術找到的地下水
除了沙漠地帶,在黃土高原、山區丘陵、隱伏岩溶區等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的地區,如果用傳統方法找水打井,效果是非常差的,而運用先進的物探技術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更多新的物探方法投入了實踐,必將會在找水勘測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歷屆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主題
2018年
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脫貧攻堅戰
2017年
防治荒漠化,建設綠色家園
2016年
防治荒漠、利國惠民
2015年
通過可持續糧食系統實現所有人的糧食安全
2014年
土地是人類的未來,免受氣候危害為先
2013年
不要讓我們的未來枯竭
2012年
健康土壤維繫生命:讓我們遏制土地退化
2011年
森林為民
2010年
改善土壤 改善生活
2009年
節約土地和水資源,保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2008年
防治土地退化以促進可持續農業
2007年
荒漠化與氣候變化——一個全球性挑戰
2006年
沙漠之美-荒漠化的挑戰
2005年
婦女與荒漠化
圖文:吳海成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