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伯承回憶錄:我們在太行山上(1)

劉伯承回憶錄:我們在太行山上(1)

(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

馮老屍註:《劉伯承回憶錄》出版於1981年,書中前一部分是劉伯承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自己從長徵到進軍大西南結束的生涯。

太行山位於晉冀豫三省邊界,高山連綿,地勢險要,西有呂梁山,北有五台山,南臨黃河,東接冀魯平原,是華北的戰略要地之一。

抗日戰爭一開始,黨中央毛主席就已估計到華北抗戰形勢必將日趨惡化,並預定在日寇深入山西時,以八路軍的三個師,分別控制呂梁、五台、太行諸山脈,作為開展華北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積蓄力量,堅持長期鬥爭的戰略基地。

一九三七年九月底,八路軍一二九師繼一一五師、一二零師之後出師抗日,到達了山西前線。

這時,華北的日寇在佔領北平、天津以後,以二十萬兵力沿平漢、津浦、正太、平綏諸鐵路大舉進犯,連陷保定、石家莊、邯鄲、滄州、德州、大同等重要城市,並圖一鼓而下太原。國民黨在華北的軍隊和政府人員,棄城失地,狼狽潰逃。華北地區陷入一片混亂。

一一五師、一二零師出師之後,即在平型關、雁門關、井坪鎮等地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取得了巨大勝利。一二九師在十月十九日,夜襲陽明堡敵飛機場,燒毀敵機二十四架,繼而在正太路南側,協同一一五師的部隊,連續在馬山村、七 亘村、黃崖底、廣陽等地給了正向太原急進的敵人以沉重打擊,前後又殲敵一千餘人。

國民黨百萬大軍,由於執行不要人民群眾參加的、單純政府的片面抗戰的路線,在敵人面前或則一觸即潰,或則聞風而逃,併到處散布恐日情緒,為害人民,造成抗戰危局。八路軍在我共產黨提出的全國人民總動員的全面抗戰的路線下,以三師之眾,向北挺進,連戰連捷,團結人民,挽救抗戰危局。兩幅不同的圖畫,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民族救星共產黨,國家干城八路軍」,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實行全面抗戰的路線才能勝利。這在抗戰一開始就已經十分明顯了。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初,上海、太原相繼失守。毛主席指出,抗戰正處在片面抗戰到全面抗戰的過渡期中,「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在黨內、在全國都要反對投降主義,既要堅持、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又要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放手發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稍後,毛主席又發表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有力地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闡明了持久戰的道理和游擊戰爭的重大的戰略作用,並且英明地指出了中國取得抗戰最後勝利的道路。毛主席的這些指示,以無比的光輝,照耀著中國人民前進的方向。

一二九師根據毛主席創建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十八集團軍總部直接領導下,立即大刀闊斧地展開了開創根據地的工作。一面命令各團以營或連為單位,進到平漢路、正太路沿線,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打擊繼續南犯的敵人;一面抽調大批幹部和一些連隊,組織了許多工作團和游擊支隊,分散到太行山區的各地發動群眾。原來地區的黨組織,雖在國民黨多次摧殘之後,力量不大,但也積極地執行著毛主席的指示,大力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

這時,地下黨的同志運用統一戰線政策組成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等進步的群眾組織和抗日武裝,也在晉東南地區積極地開展工作。

冀西地區成立了冀西遊擊隊。這幾支力量結合起來,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創建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晉東南和冀西的幾百萬人民起來了。工會、農會、青救會、婦救會和抗日自衛隊到處組織起來了,新的抗日民主政權建立起來了。工人、農民和青年知識分子爭先恐後地參加抗日武裝,第一個城鎮和鄉村都出現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潮的動人事迹。游擊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生長起來。太行和太岳兩塊抗日根據地開始創建起來了。

「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這是毛主席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總結出來的創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的經驗。我們遵循著毛主席的這個指示,在分兵發動群眾的同時,也抓住有利的時機,集中兵力消滅敵人。一九三八年二月,日寇集中了三萬餘人,向晉南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仍然是望風披靡,不戰而潰。至三月上旬,日寇便又侵佔了臨汾、長治、風陵渡等數十座城鎮,控制了邯鄲經長治到臨汾的大道和同蒲路南段,並繼續向晉西南黃河各渡口猛犯。

為了打擊侵入晉東南的敵人,鉗制日寇的進攻,我們將分散活動的部隊適當集中,尋機殲敵。二月二十二日,在正太路東段,包圍舊關村,設伏長生口,消滅了由井陘出援舊關之敵一個加強中隊。隨即轉師南下,尋殲佔領邯(鄲)長(治)大道之敵。三月十六日,襲擊黎城,設伏神頭,迅速、乾脆地殲滅了由潞城出援之敵一千五百餘人。半個月後,又在黎城、涉縣間的響堂鋪地區布下伏兵,將由黎城東開的敵汽車一百八十輛全部燒毀,全部殲滅其掩護部隊。

太行山上的抗日運動風起雲湧,我們的主力又三戰三捷,殲敵數千。敵人感到這塊抗日根據地對它的威脅太大,於是在四月初,集中了三萬多人,舉行九路圍攻,企圖合擊殲滅我軍。但是我軍在廣大人民的支援下,機動靈活地轉出了敵人的合擊圈,並且於四月十六日,在武鄉長樂村地區抓住了敵人的一路,以極為勇猛的動作,將敵壓在狹窄的河谷里,截為數段,然後經過一整天的激戰,殲敵二千餘人。這一戰,給了敵人九路中的主力一零八師團以嚴重打擊,其他各路敵人即紛紛回竄。我各部乘勝追擊,連克長治、沁縣等十八座縣城,將敵人趕出晉東南。

粉碎敵九路圍攻的勝利,使我們的腳跟在太行山上站得更穩了,使我黨我軍的威信更為提高,廣大人民的勝利信心更為高漲。我們根據毛主席抓住大好時機,以太行山為支點迅速分兵,由山地向平原發展的指示,乃留一部兵力繼續在晉東南和冀西發展游擊戰爭,建設根據地,而以一二九師的主力和一一五師的六八九團,向冀南進發。

冀南地區,自國民黨軍隊南逃後,土匪和一些舊軍官即招兵買馬,各霸一方;豪紳地主亦紛紛成立反動道、會門和民團。日寇為達到其統治冀南的目的,一面籠絡豪紳地主成立「治安維持會」,並大量收編土匪,組織偽軍;一面挑撥各色武裝互相火併,從中操縱,使他們都為其控制和利用。冀南的我黨組織,在抗戰開始後,立即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

一二九師也曾在一九三七年底、一九三八年初,先後派挺進支隊、東進縱隊、騎兵團等挺進冀南,結合地方黨所組織的抗日武裝,展開創建抗日根據地的工作。

五月初,一二九師的主力和一一五師的六八九團到達冀南後,首戰威縣,打跑了盤據該縣的日軍,接著乘勝分兵向漳河南北和衛河兩岸發展。至九月底,消滅了偽軍一萬多人,解放了臨清、高唐、臨漳、滑縣等二十餘縣。同時,收納和整編了大小數十股游雜武裝和二十餘縣的民團、保安隊,加強教育,進行改造,逐漸提高其政治質量。

一九三九年一月,日寇集中三萬餘人,對冀南進行大規模的「掃蕩」。我軍依靠廣大群眾,積極展開鬥爭,粉碎了敵人的「掃蕩」。二月十日,在威縣香城固全殲日軍一個加強中隊,擊斃敵大隊長以下二百餘人。

位於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結合部的冀魯豫地區的黨組織,在抗戰開始後,也積極地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並團結了一部分願意抗日進步的國民黨人員,如山東第六區專員范築先等與我合作,創建了魯西北、泰西(泰山以西)、湖西(微山湖以西)、冀南(河北省南部)、魯西南等抗日根據地。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以後,一一五師東進,在冀魯豫地區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在一九三九年五月的陸房戰鬥中,斃傷日寇一千三百餘人。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也迅速發展起來。

一九四零年初,日寇實施「囚籠政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企圖分割和封鎖各抗日根據地。我們結合廣大人民,對敵展開了全面的交通鬥爭。一九四零年底,在以正太戰役,榆遼戰役為中心的大破擊中,我們參加戰役的部隊,作戰極為英勇,共斃傷日偽軍五千餘人。

從一九三七年冬到一九四零年,以太行山為中心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幾塊抗日根據地都迅速地創建和發展起來。東至津浦路,西到同浦路,北至滄石路、正太路,南至黃河、隴海路的廣大地區,成為敵後重要的抗戰基地之一。這是堅決執行了黨中央毛主席放手發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的結果。

來源:書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為什麼是一個暴君
孫中山演講:民族主義第一講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