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殺害35人,詭辯打動了法庭陪審員,死前和專家討論犯罪心理
「色情作品可能是助長色情暴力的源泉,由此催生隱秘的破壞性能量,一旦爆發便會釀成犯罪。」
這是他在死前和心理學博士深入談論時,所分析的連環殺手的共性。他叫泰德·邦迪,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學位獲得者,政界新星,法學院畢業生,1989年,因為殘忍殺害35人被判處死刑。
面對媒體的採訪,他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學習司法體制的好機會。」
法庭上,他的辯解毫無漏洞,堪稱完美,當場的法庭陪審員甚至出現了動搖。
犯罪心理特徵
每一位殺人兇手都有其獨特的特性,泰德·邦迪作為一名心理學學位的獲得者,對自己的分析更是相當透徹。在他看來,自己存在四個方面的心理障礙,導致其犯罪心理形成。
1、極端的慾望倒錯障礙
2、發泄憤怒感和控制欲的代償心理
3、反社會人格障礙
4、連環殺手的殺戮慾望
什麼是連環殺手?
一種為了滿足慾望而不擇手段,殺戮儀式和生存機制相結合,將殺人轉化為一種內在精神刺激的生物。
在人的劃分上,我們會有原生人和社會人之類的劃分,但當某種生物其僅在生理上相同,而思想上完全不同的,只能稱之為異類。連環殺手則是一種異類。
在過去的研究中,犯罪心理學家們一直認為「連環殺手的殺戮,本質上是對自己所遭受虐待和不平的自衛反應。」
但是近些年的主觀流派更相信於「連環殺手的殺戮在於精神狀態中暴力的不斷生長。」
現代心理學主流觀點認為,連環殺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人格特徵。
一、通過侵略性的幻想降低痛苦感
精神狀態中最為讓人著迷,讓人嚮往的是「幻想」每個人都會有幻想,白日夢是一種幻想,夜晚的夢也是一種幻想,其本質為人大腦皮層的活躍。
連環殺手不會像我們一樣做一些安慰性的幻想,而是侵略性的幻想,其本質上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而這種侵略性的幻想持續發展,會演化為暴力性的幻想,幻想者可以從其中間接獲得一部分「預演式」快感。
如果這種類型的幻想伴隨了不健康成分,幻想就會將暴力和性兩種成分結合,而這種邪惡詭異的幻想世界,只有連環殺手自己會感覺到。不斷做夢,夢裡快感不斷的升級,自身卻得不到滿足,一輪一輪的驅動著去殺人。
連環殺手的犯罪手法,從最初到結束會有轉變或者說發展。
從第一次謀殺開始,思緒中每一分鐘湧起的浪潮,都在促使他開始行動,將幻想付諸實際。
一般來說,對於非反社會人格障礙型連環殺手而言,起初會陷入心理和法律的雙重懷疑,而不會感受到身體上的勞累,因而,他們會感受到一種身心分離的奇特感受。
從另一種角度講,殺死第一個受害人的時候,也殺死了一部分的自己,並同時重生為另一個人,決絕的把自己和普通人連接的臍帶剪斷了,戰勝了從前的自己後,他更加有自信了。
這是雙面人格的開始
第二次殺戮會變得很主動,但會像第一次一樣不夠專註,但是他會更加客觀的看待殺戮,如何更加使自己滿足,如何不被人發現。
以後的案件,往往會更加自信而具有完美主義傾向,暴力程度指數級飆升——這是一種自我證明,人性泯滅的一種飛躍,也是對殺戮快感這種虛無主義的上癮開端。
二、發泄內在憤怒感和控制欲的代償心理
每一位連環殺手不一定都在色情暴力的催發下產生,但是他們一定會尋找,自己幻想中所需要的個體,他們會有一樣的特徵,這樣會滿足自己的快感。
比如性別,衣著顏色,頭髮長短,這一切都會成為連環殺手的尋找對象,他們雖然並不是兇手的痛苦製造者,或者是幻想中的慾望滿足者,但兇手以此產生快感滿足自身的慾望需求,來代替無法找到的完美幻想。
三、反社會人格障礙
當我們身邊如果出現一位「弱者」,我們會更加細心的照顧他,會想方設法為他找人相伴,因為他的虛弱,所以我們這些強者就應該保護他。
但是人們從來沒有意識到:某些心理疾病也需要終身監護,他們一生都需要身邊有人監督和控制,這些人可以是家人,子女,朋友,如果監護得當,這種人不一定對社會產生嚴重危害性。
相反,放任或放棄他們,那麼就猶如生理上的殘疾人一樣,他們會自生自滅,向著極端發展,自身的毀滅和他人的毀滅。反社會人格障礙就猶如心理上的殘疾人,和生理上的殘疾人一樣,即他們是「心理上的弱者」。
四、極端的慾望障礙
對常人來說,慾望,得到克制。而連環殺手卻並不會壓制自身的慾望。他們通常通過對異性對象的殘酷折磨,虐待等手段,使得其肉體和精神遭受嚴重痛苦,從給對方造成的痛苦中獲得強烈的性快感達到滿足。這種類型的罪犯社會危害性最大,影響也最惡劣。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犯罪心理學引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答案引人唏噓,細想的確如此
※心理學:如果你出門前總是反覆檢查門鎖,說明你已經病了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