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的魯濱遜」,曾在海上漂流133天,後被英國國王授勛
對於《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長篇小說,相信大家都曾看過。它講述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遭遇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頑強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2個月零19天後,才得以返回故鄉。
當然了,魯濱遜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我們看看就好了,千萬不要當真。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卻有這麼一個人,曾孤獨的在海上漂流生活了133天,成功獲救後被英國國王授勛。他就是「中國的魯濱遜」潘濂。1918年,潘濂出生於海南的一個小農村裡,父親是走村串鎮收徒傳藝的武師。
18歲那年,因家庭十分困難,其父便托親友將潘濂帶去香港謀生,好賺點錢養家。到了香港後,潘濂先在英國的「坦達」號輪船上當學徒。3年後,他與英國船隻「貝洛蒙」號簽約,在船上當上了二等侍應生。1942年11月23日,「貝洛蒙」號在執行戰時運輸任務時,被德國潛艇魚雷擊中失事,55名船員大部分遇難。
危急時刻,潘濂迅速穿上救生衣,趕在船體爆炸之前跳入大海。經過2小時的漂流,他發現了一隻「井」字形的木筏,木筏中央凹井約2米長,1米寬,兩旁各有一個小隔間,而兩頭分別置有金屬箱,就像欄杆一樣,把潘濂圍在了裡面,十分安全。
由於木筏太簡陋了,他還在甲板四角立起木柱,繫上帆布搭起了一個0.7米寬的頂棚,用作擋雨防護。讓潘濂感到欣慰的是,木筏的金屬箱內有140升救命的淡水,外加罐頭、巧克力、餅乾、信號彈和手電筒等。數量雖然不多,但支撐起了他求生的信心。
海上漂流,淡水是最重要的。所以,潘濂首要問題就是要解決自身的飲水。不過好在夜間會有短暫降雨,因此每當下雨時,他會趕緊傾斜頂棚收集雨水,然後用罐頭盒舀進水箱。而且每天早上,潘濂都要結繩記日。飲水問題暫時解決,但食物很快又吃完了。
於是,潘濂取出手電筒中的彈簧做成魚鉤,把纜繩拆成魚線,用附在木筏上的甲殼動物作餌,開始釣魚維持生存。後來,他還從救生筏板子上弄了一根釘子,弄彎後做成鉤子,專門抓抓較大的魚。就這樣,潘濂收穫頗豐,慢慢的就不再擔心自己的生存問題了。
不過,海產品的行為很重,難以下口。潘濂便將它們切成魚片曬在系在兩根柱子間的繩子上,海洋的氣候很快會把鮮魚變成魚乾,既能下得了口又便於保存。當然了,好運不會天天伴隨著他。有時好幾天都不下雨,淡水都用完了,無奈之下潘濂只得和魚血和海鳥的血解渴。
因為長時間的惡劣環境和營養不良,潘濂的大腿、手臂和肘部長出了膿瘡,腳、關節等部位浮腫不堪。但氣息奄奄的他,還得不時狠掐浮腫的肌肉,避免自己昏睡過去。他知道,昏睡過去就意味著死亡的到來。1943年4月6日,經過133天的海上漂流,潘濂終於在巴西獲救了。
在巴西休養4周後,潘濂被送往英國。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現任女王的老爸)為其勇氣和剛毅折服,授予他大英帝國勳章,英國皇家海軍更是把他的海上漂流經歷編成生存技能手冊。連一向對百姓漠不關心的民國政府,也破天破的給潘濂授予榮譽獎狀。
就這樣,潘濂一時間在全世界家喻戶曉,還被譽為「中國的魯濱遜」。二戰勝利後,他移民美國,1991年在美國布魯克林去世,享年72歲,生前育有4個兒女。(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美軍的後勤能力到底有多強大?用10個例子來說明
※《破冰行動》中,林耀東的原型蔡東家,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TAG:袁袁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