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奇特的首都,因為一座門分成兩部分,一半像天堂一半是地獄
放眼全球,對大多數國家而言,首都可謂是自身顏面,其繁榮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國的經濟實力和發展前景。一般來說,各國都會將首都作為本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大力發展,而且有些詳細完善的整體規劃。然而印度首都卻是個例外,一道「德里門」(又稱印度門)硬生生將首都德里分為兩半,一邊是繁榮寬闊的街區,一邊卻是狹窄擁擠的貧民窟,涇渭分明宛如兩個世界一般。
德里臨近亞穆納河西岸,總面積約1484平方公里。根據聯合國統計,德里人口已達到2500萬之多,是印度國內人口最多的城市,位居世界第二(人口最多的城市為日本東京)。德里城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十七世紀中葉,莫卧兒帝國統治者沙賈汗登基後,下令將首都從阿格拉遷移到德里,將其命名為「沙賈汗納巴德」。經過為期十年的大力發展,德里城(即舊德里)已基本成型。至於新德里的修建,則要從英國殖民印度說起。
公元1600年12月3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將皇家許可證授予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給予其在印度貿易的特權。此後,東印度公司逐漸在印度紮根並不斷擴張,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已基本控制印度各地並分而治之。公元1849年,英國吞併旁遮普後,莫卧兒王朝皇帝基本淪為傀儡,印度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公元1959年,英國為加強統治,將「英屬印度」首都從德里遷至加爾各答。1912年,英國駐印度總督將首都遷回德里,並命人在德里城以南修建新城,這便是新德里。
從1931年遷都新德里後,這裡就一直是印度首都,哪怕印度獲得獨立後也沒有再遷都。經過多年發展,新德里已成為印度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同時還是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新德里城區內主要產業有IT、電信、金融、媒體、餐飲住宿、旅遊業等。說起來,新德里之所以能夠承載如此多的市民和大量外國遊客,城市設計者功不可沒。新德里為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市區以姆拉斯廣場為核心,向四面八方輻射,街道十分開闊,政府、外國使館等主要機構的建築大氣華美,使用大量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的圓柱,充滿印度特色和莫卧兒王朝遺風。
反觀舊德里,城區面貌與新德里比起來就如同人間地獄。首先,舊德里的環境十分糟糕,惡劣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街道本來就很狹窄,還充斥著大量單車、電車和畜力車,還有許多在街頭漫步閑逛的牛、隨處可見的垃圾和生活污水,惡臭籠罩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居住在舊德里的人,之所以能忍受這種環境,其實都是因為貧窮。在舊德里的貧民窟和棚戶區內,因生活窘迫而產生的憂愁幾乎刻在所有人的臉上。
衣衫襤褸的陶匠們,總是在街上製作陶罐,一天下來陶罐成品幾乎能佔滿街道,可是根本賣不出去幾個。散工們靠坐在牆角下,一邊等待僱主一邊打盹休息,婦人們則提著水壺去遠處提水,每個人都過得很艱辛。只有那些不諳世事的孩童,能在玩泥巴時露出些許微笑。從位置上來說,新德里和舊德里之間並不遙遠,僅有「一門之隔」,然而從生活狀態來看,舊德里比新德里要落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生活品質更是「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這樣巨大的反差值得世人驚嘆,更值得深思。
參考文獻:
《列國志:印度》
※100年前美國軍官斷言,中俄不是威脅此國需警惕,最終一語成讖
※對於蜀漢政權而言,漢中和荊州哪個更重要?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