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不但沒有調停美伊緊張關係,還導致油船被襲,大家怎麼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次赴伊朗斡旋調停失敗,自家的2萬噸貨物在阿曼灣又被炸毀,往好里說,這叫禍不單行;往不好里說,這叫偷雞不成蝕把米。中間人不是誰都能做的,和事佬不是誰都能當好的。正所謂:盡興而去,敗興而歸,心有餘悸。在一個月的時期里,阿曼灣附近接連兩次6艘游輪被炸毀,雖然這都將成為無頭公案,但作案者在時期的節點上趕得太「寸」了。第一次是5月12日美國大兵壓境、國務卿蓬佩奧訪問俄羅斯時,第二次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奉美國之命去伊朗斡旋調解之時。總之,都與美伊危機有關,都有刺激美伊危機升級的不良動機,屬於火上澆油。
幸虧各方比較克制,美伊大戰最終沒有爆發。至於事後美國和英國等都講將肇事的矛頭指向伊朗,這並不奇怪。他們公布的所謂的視頻證據,真有點畫蛇添足,或此地無銀三百兩。我們不妨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是誰最希望美伊之間發生戰爭?或者說美易發生大戰對誰最有利?我們不妨用排除法:首先排除的應該是伊朗。雖然伊朗與美國鬥了40年,雖然伊朗嘴上非常強硬,但其實為強中干,如果真的發生像伊拉克式的大戰,最終倒霉的肯定是伊朗,因為中東離美國十萬八千里。所以在美伊危機中,伊朗始終是被動方。其次應該排除的是美國。如果美國想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需要找借口的話(像在伊拉克戰爭中聲稱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沒有必要這樣費勁。其實特朗普的目的是想把伊朗逼到談判桌上來,並沒有真正要開戰的意思,這次主動放下身段作安倍去說和,更說明美國要急於從中東抽身。如果美國指使小嘍啰自導自演,從上次4艘油輪被炸的善後看,這次也會不了了之。
所以也就排除了沙特或葉門等等受人指使的嫌疑。俄羅斯就更不可能了。因為一旦美日危機衝突,或發生戰爭,就會殃及整個中東,就會大量的牽制俄羅斯的經歷。其實,俄羅斯和歐盟的態度是相似的,都希望美伊危機緩和下來,和伊朗能夠正常的進行石油貿易。那最後就只剩一種可能:以色列的嫌疑最大,動機也最大。從歷史上的中東每一次大小衝突情況看,以色列有把美國強硬拉下水的狀況比比皆是。也就是說,以色列經常強拉美國給自己背書。以色列是最希望美伊衝突升級,最希望美國趁機把伊朗從地球上抹掉。1980年的巴比倫行動,以色列在不知不覺中剷除了伊拉克的核設施。
所以安倍晉三赴伊朗說和,挑動了以色列最敏感的神經。再者,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面臨著重新大選的巨大壓力,他勢必將展現對外的強硬和挑戰的姿態。以色列不但有強烈的動機,而且有作案的便利條件,摩薩德——干這點技術活是手到擒來。
※為什麼美國人會選擇毫無從政經驗的特朗普做總統?
※描述武器裝備如何先進時,經常用領先20年表述,後進者真要花20年時間趕超嗎?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