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如今是沒有樹木的遺址
這是一座沒有城牆、沒有樹木的城池,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是一座與古樓蘭齊名的西域古城,素有「東方龐貝城」之稱,它就是——交河。
交河,位於新疆吐魯番市西約1公里處的亞爾孜溝中狀若柳葉、高三十餘米的孤島上。因乾涸的河道分流城下,故稱為「交河」,為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王庭」的所在地。
考古學家很長時間都無法理解交河的一個奇異現象:遺址的上部,是距今2500年前的洞穴式住房,越往下離現代越近,最底層是公元14世紀交河廢棄時的遺迹。也就是說交河不是向上「生長」,而是往地下「鑽」,這和人類文化遺存規律正好倒了個個兒,為什麼?
後來,他們才發現:交河故城不是按常規用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它是在黃土台地上,一寸一寸硬掏出來的一座城。整座城市的建築物不論大小,基本上是用「減地留牆」的方法,從高聳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來的。可以說,這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築工藝之獨特,不僅國內僅此一家,國外也罕見其例,體現出古代勞動者的聰明才智和巨大的創造力。
最先來到交河的居民,在崖體上開出第一塊平整的空地,這便是院落。然後在院牆上掏出半地穴式的洞,這就是家。一個民族退出,另一個民族又潮湧而來,在原來的居址上向下掏挖,建成更大、更完備、更適合人類居住的屋舍,交河故城就這樣向大地深處延展著。
如今的它是一座古城的遺迹,一片城市的廢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是中國唯一一處最為完整的漢代城市的遺址,更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僅有標本。歷經幾千年的滄桑,城市建築布局的主體結構依然奇蹟般地保存下來,都得益於吐魯番那得天獨厚的乾燥少雨氣候。
交河古村,原名亞爾果勒村,毗鄰交河故城,佔地2萬平方米,是一個展示維吾爾原生態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的旅遊景區,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
一色的土坯建築,土黃色的世界:土坯的住房、土坯的院子、土坯的(圓糧倉) 、土坯的龕閣,連廊架和坐凳都是土坯的。磚砌成各種樣式的花紋,鏤空出奇特而細膩的窗子,留有伊斯蘭風格的小尖頂,一種簡樸的異域鄉村風情。
交河故城台地周圍在2萬年前遍布人類足跡,充滿勃勃生機。從古老的文明源起到氏族社會再發展為城邦文明,從幼小的城市萌芽,到城市的鼎盛再到衰亡,考古學家都在交河找到了可靠的證據。
交河故城及其周圍墓葬群記錄了人類文明成長的全部過程,世界上再難找到這樣一個人類文明的活圖本了。
究竟多少個民族曾在西域繁衍生息,誰也說不清,僅吐魯番盆地,史書中就記載了10多個名稱,許多民族的來龍去脈至今仍是個謎。戰爭促進了西域各民族的融合,同時也毀滅了文明,勝利者也好,失敗者也好,最終都化為灰燼,湮沒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