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父母做到這13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惹麻煩、在學校表現良好、堅強勇敢。儘管世界上不存在一套成功育兒的秘密,心理學家卻道出了可以預測兒童未來的一系列因素,其中很多都來自父母。養育出優秀兒童的父母都有以下13個共同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1. 他們讓孩子做家務
如果孩子不洗碗,就意味著有人替他們做,他們失去的不僅是工作的機會,也失去了學習工作必須完成以及每個人必須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做出貢獻的機會。
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善於合作,並且更具移情能力,因為他們本知道如何奮鬥、可以獨立解決問題。另外,通過完成諸如清理垃圾、洗衣服等家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2. 他們教孩子社交技能
一項追蹤了全美幼兒園2到5歲700多名兒童的研究發現,幼兒的社交技能和他們20年後的成就息息相關。
與那些不善社交的兒童相比,願意協作、樂於助人、具有同情心、自己解決問題、善於社交的兒童更有可能獲得大學學位,並在25歲時獲得一份全職工作。而那些不善社交的兒童,其犯罪、酗酒、住廉租房的概率更大。
3. 他們對孩子有高的期待
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然而實際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高,孩子未來取得的成就可能越高。
例如,期待孩子上大學的父母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付出更多的教育費用,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更好。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即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期望可以成為自我實現預言。對孩子而言,活在父母的期望之下並不是一件壞事。
4. 家人之間彼此有健康的親密關係
心理學家指出,無論是單親家庭還是雙親家庭,家庭關係緊張的孩子比家庭幸福的孩子更容易遭受不好的境遇。
父母的離婚會給孩子在未來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然而比離婚更糟糕的是家庭關係的緊張,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關係融洽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比關係緊張的雙親家庭的孩子發展得更好。
5. 他們有高等教育
道理很簡單:孩子未來的學歷,通常不會低於母親的學歷。另外,一些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母親,為了教育孩子堅持自我學習,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也有非常正面的影響。
6. 他們比較早教孩子數學
2007年,一項研究通過對橫跨美國、加拿大和英格蘭的35000名學前兒童的元分析發現,早期發展孩子的數學技能可以帶來巨大的優勢。
研究發現,孩子越早擁有數的知識、順序概念、以及其它基礎數學概念,對未來可能取得越高的成就。
出乎很多人預料的是,孩子小時候學好數學,不僅僅能夠提高數學成績,還能提高語文成績!
7. 他們跟孩子有良好的親密關係
在2014年,一項對貧窮家庭243名兒童的研究發現,前三年接受到「悉心照料」的孩子不僅小時候的成績更好,30歲時他們的人際關係和學術成就上也更優秀。
心理學家指出,悉心照料幼兒的父母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反應更快、更恰當,這為孩子將來探索世界提供了安全感。
8. 他們比較不焦慮
當父母(尤其是母親)感到焦慮,尤其是掙扎於工作、爭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的時候,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情緒感染現象可以解釋為什麼父母的焦慮會影響孩子。情緒感染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人們可以感受到感冒的痛苦就像她們真的感冒一樣,一個人開心會影響身邊的人也開心,而一個人的傷心、鬱悶也會讓身邊的人感同身受。因此,如果父母是疲憊的或沮喪的,這種情緒狀態也會傳遞給孩子。
9. 他們不看重回避失敗,卻珍惜努力
孩子對成功的歸因傾向會預測她們的成就。兒童和成人的成功歸因有兩種方式:
「固定型思維」認為我們的性格、智力和創造力是固化的,不能被改變。擁有這種思維的孩子,會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成功、避免失敗以保持聰明能幹的感覺。
「成長型思維」是迎接挑戰,不把失敗看作是無能而是將其看做成長和增強能力的跳板。
這兩種思維模式的核心區別就是對待能力的態度,這對兒童有重大影響。如果孩子一次考試考得好被誇獎聰明,可能會造成「固化」思維。相反,如果誇獎孩子的成功是努力得來的,這會教會他們「成長型」思維。
10. 他們的母親工作
根據哈佛商學院的研究,如果媽媽在外有一份工作將會大大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這個研究發現,女孩的母親如果有工作,孩子的在校時間更會長,在工作中更有可能扮演領導者角色。與那些媽媽全職在家的同齡人相比,她們掙的工資高出23%甚至更多。
男孩的母親如果有工作,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家務和照料孩子,研究中顯示他們平均每周會花7.5個小時照顧孩子、花25分鐘做家務。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哈佛商學院的教授Kathleen L. McGinn對Business Insider說道,「榜樣的作用就是通過你的態度、行為、參與的活動和你的信念來表明什麼是恰當的。」她還對Working Knowledge網站說道:「一個有工作的媽媽,是培養性別平等觀念的方式之一。」
11. 他們有比較高的社會經濟狀態
在美國有1/5的孩子生長在貧窮的家庭,這會大大限制他們的發展。根據斯坦福大學 Sean Reardon的研究,2001年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出生的兒童的差距比25年前增長了30%到40%。
"Drive"一書的作者Dan Pink 注意到,父母收入越高,孩子的SAT的分數也越高。他在書中這樣寫道「由於缺乏全面而廣泛的干預,社會經濟地位將會是教育成就和表現的決定因素。」
12. 他們是權威性的父母,不是專制型或放任型的父母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家Diana Baumride發現家長有三種類型的教養方式:
放縱型:家長不懲罰兒童並且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專制型:家長試圖根據一套行為準則去塑造和控制兒童權威性:家長試圖理性地引導兒童
理想的家長是權威型家長。孩子長大後會尊重權威但不會感到窒息。
13. 他們教孩子「毅力」
在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贏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因為她發現了一個強有力的、驅動成功的個人素質-堅毅品質。
堅毅被定義為「對長期目標保持持久的興趣和努力」。她的研究發現,堅毅品質和教育成就、常青藤大學本科生的學分績點、美國全國拼字遊戲的排名相關。 這對教育的啟示就是:家長要培養孩子想像未來、為未來而努力的品質。
TAG:為本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