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加坡華裔藝術家黃漢明:生活在「他鄉」

新加坡華裔藝術家黃漢明:生活在「他鄉」

記者:凌雲

攝影:李雪峰

編輯:崔相光

2019年6月12日,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新加坡華裔影像藝術家黃漢明在展覽「聚合體」開幕活動中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與經歷。(圖片來自華輿 李雪峰攝)

在6月13日的一場藝術研討活動上,新加坡華裔藝術家黃漢明的著裝非常特別,即「黃綠色的背景下,不同膚色的手握在了一起」。這身衣服是黃漢明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市場無意中發現的,他覺得這代表了中國和非洲之間的友誼。「綠色代表著大自然。在自然環境下,彼此合作。」

2019年6月12日,黃漢明向捕輿者介紹,自己身上的這件衣服是在達喀爾當地的一個小市場購買的布料,因為顏色就像是塞內加爾的國旗顏色,圖案是不同膚色的兩隻手握在一起,就像是中非之間的交流與友誼。(圖片來自華輿 李雪峰攝)

黃漢明近日正在北京參與「聚合體——一個與中國相關的移民研究項目」展覽的系列宣傳活動,他的影像作品《手拉手》作為該展覽的一部分正在「的|藝術中心」展出。

2019年6月12日,黃漢明通過有聲影像作品《手拉手》,講述自己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創作感悟。(圖片來自華輿 李雪峰攝)

黃漢明用自己的藝術視角,走訪了中國和塞內加爾的合作共建項目,思考中非關係發展的未來。在他看來:「非洲和中國人民需要加深了解,在文化交流方面增進交流。」

2019年6月12日,北京「的」藝術文化中心,觀眾在展覽「聚合體」現場觀看黃漢明影像作品《手拉手》。視頻畫面為其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拍攝的由中國援建的一座現代化競技摔跤場。(圖片來自華輿 李雪峰攝)

在人員流動、全球聯繫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以及華裔身份,使得黃漢明不僅關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也在關注中國自身的變化。這其實與他自己的經歷有關。

黃漢明祖籍中國廣東,1971年生於新加坡,後在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藝術學院就讀媒體藝術專業並獲碩士學位,如今在柏林開展藝術教學相關方面的工作。不斷變化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他對不同地緣文化的身份問題非常感興趣,他也在作品中探討這個問題。

「每一代人在新的環境下都面臨挑戰。」黃漢明的祖父母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來到新加坡,他們在新的土地上站穩腳跟。他的父母面臨新加坡獨立帶來的社會挑戰,他們更渴望真正融入當地生活。「在語言方面,祖父母講廣東話,我與父母會英語和廣東話交替進行對話,我與哥哥妹妹等同輩人間主要使用英語。廣東方言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慢慢消失。」

與父母那一代迫切希望融入當地,渴望適應新文化不同的是,黃漢明作為華裔第二代更渴望找回生活中消失的傳統文化。「世界呈現扁平化發展,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需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無論過了幾代人,心中都會有一顆種子在生根發芽,在指引我們與中國建立聯繫。」

黃漢明小時候經常和祖母去看粵劇,現在在新加坡很難聽到這種傳統戲劇。因此他在藝術作品以粵劇為題材進行創作。他關注粵劇的歷史發展,更希望展現它的傳承與發展。

1997年,黃漢明在新加坡從事舞台編劇工作,當時有一個機會跟隨劇團來到北京演出。他走進北京衚衕,「我有一種在陌生環境下迷失的感覺,但我總是喜歡將自己置於陌生環境中。」

每一次來北京,黃漢明在798藝術區等地方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日漸濃郁的藝術文化氛圍。

2019年6月12日,北京「的」藝術文化中心,黃漢明在非洲所穿的衣服也作為展覽的一部分被展出。(圖片來自華輿 李雪峰攝)

如今生活在柏林,他始終關注「外來和少數群體」的生活,更需要不斷適應生活中的變化。「這種變化有好有壞,當地房租在上漲,越來越多外國人來到這裡生活,這個城市正變得更加多元和開放。無論是祖父母還是我,在他鄉生活,需要一點開拓和創新精神,我們無法去走上一輩走的路,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IEEE封殺華為遭圍攻!「給期刊審稿」究竟是怎樣一種神聖工作?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