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之傷心人」晏幾道的這首小詞,僅55字卻感人之至、深刻非常

「古之傷心人」晏幾道的這首小詞,僅55字卻感人之至、深刻非常

馮煦曾經評價說:「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實罕其匹。

誠然,晏幾道生長於富貴之家,但是晚年卻遭逢巨變,大有李後主的經歷。北宋自從神宗之後,便一直內憂外患不斷,但是統治者卻仍然紙醉金迷,毫無憂患意識。直到金兵攻破汴梁之後,朝野之中才慢慢醒悟過來,然而北宋統治者面對強敵,卻無可奈何,而不是勵精圖治。

晏幾道是富貴宰相晏殊的兒子,生活上可謂是富貴之極,按說應該不會有那麼多的哀傷之詞,但是敏感的詩人總是多情的,總是能夠覺察到細微的變化。當晏幾道暮年遭遇巨變之後,感悟更深,於是詞作的纏綿悱惻、沉鬱悲涼之情,便更加深刻了。

下面這首《鷓鴣天》詞作,便是沉鬱悲涼的一首代表之作,作者通過描寫醉後的所見所感,以暗喻的手法,將自己曾經的生活融入其中,寫得十分委婉細膩,感人之至。全詞如下:

鷓鴣天

晏幾道

一醉醒來春又殘,野棠梨雨淚闌干。玉笙聲里鸞空怨,羅幕香中燕未還。

終易散,且長閑。莫教離恨損朱顏。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

起首二句,便交代沉醉,定下了全篇的基調,正是「一醉」之後醒來看到的情景。此時,春已半殘,野棠梨上尚有宿雨,正如離人的眼淚一般。此番觸景生情,不禁讓人悲從中來,詞人以其豐富的感情覺察到,春已歸去,正如往日的歡愉,也同夢幻一般,全都消失不見了。

晏幾道曾經在自己的集子中自序:「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用在這首詞上,當真是貼切非常,果然晏幾道的多情,正是詩人的敏感和魅力。

三、四句寫分別後的情形,「玉笙聲里鸞空怨,羅幕香中燕未還」,在悠揚的玉笙中,一隻孤鸞空自哀嘆;在羅幕的芬芳中,離去的燕子還未歸來。據說古曲有《孤鸞》之曲,其聲哀怨非常,因此,此處的「」應當是孤鸞,正是詞人的自喻。而古人又常以燕子歸來比喻遊人遠歸,此處「燕未還」,可見其哀怨思念之情。

下片前三句,作者宕開一筆,進行自我安慰。既然知道歡聚容易消散,那還不如悠閑一些,不要讓離愁,不要因為懷念過去的美好而損傷了自己的青春容顏。表面豁達,但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哀怨,這從後兩句便可以看出。

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多麼徹骨兩句,當真是「古之傷心人也」。「鴛鴦錦」象徵著男歡女愛,「西樓」正是當年約會的地方(小晏詞中常見的意象),而如今,只剩下長夜漫漫,醉酒獨眠,那昔日的美好時光,一去不返,只有孤獨和傷感永恆

小晏的這首詞,如果單純從離愁別恨的角度來看,也十分哀婉動人,將自己別後的心緒,對於往日美好的追憶,濃縮在了55字之中。但是,晏幾道這種「感光陰之易遷」的感情,卻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正因為曾經經歷過,才能有現在的深刻體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詞風 的精彩文章:

宋詞中十分特別的一首惜春之作,構思巧妙之極,備受後人推崇

TAG:史話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