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遺址出土鳳首壺,這件寶貝的背後,據說隱藏著悲情的故事
在元大都的遺址中,曾發現了不少陶瓷碎片,而當考古專家將其拼接完整修復,不僅得到了一隻鳳首壺,還揭開了其背後的一段悲情故事。這件文物究竟是什麼?它的背後又會有著怎樣的故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0年時,北京薊門橋元大都遺址,正準備建一些居民樓。在工程隊趕到後便開始了緊張的施工,由於當時的土建技術有限,因此多採用人工挖掘地基,也正因為如此,才讓一件至寶重見天日。
在施工過程中,工人們偶然挖出了一些破碎的瓷片,這些工人雖然沒有文化,可他們也意識到自己挖到古董了。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文物不受破壞,工地負責人立馬撥通了考古部門的電話。
文物工作者聞訊立馬趕到現場,開始對其進行保護性發掘,這些碎瓷片被他們送到了文物局。隨後,考古專家對其進行了修復,竟復原出一尊元代時期的青花鳳首扁壺。
該青花鳳首扁壺高18.7厘米,直口圓唇,短頸,扁圓腹,前有鳳首作流,鳳喙鼻前頂一寶珠,後有曲柄,壺前有鳳飛圖案,鳳下繪一叢牡丹,顯現出高超的製作技術,以及獨特的風雅意境。
這時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此高貴的器物必然是皇族所用之物,可它為何會出現在元大都遺址中呢?專家們在翻閱了大量史料後,終於揭開了鳳首扁壺背後的故事。
該尊鳳首扁壺是元代時期的奢侈品,燒制年代為元朝末期。此時的元帝國已經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試圖推翻元朝腐朽的統治。
元末當政者正是元順帝,這位皇帝毫無雄才大略,更無上陣殺敵的血性,他見元帝國岌岌可危,便趕緊派一員大將前去鎮壓義軍。
在選好出征將領後,元順帝多疑的毛病又犯了,他怕將領出征不能剿滅起義軍,反過來會攻擊自己,可此時又找不到更好的人選。元順帝在兩相權衡之下,還是決定迎娶將領的女兒為妃,並允諾將領立功後,可將其女兒封為貴妃。
元順帝為了安撫這位將領,還特意賞賜其女兒一大批財物,其中就包括這件青花鳳首扁壺。父女二人自然十分高興,在感恩之餘,這位將領抖擻精神,領兵前去鎮壓起義軍。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元順帝還是失算了,這位元將並無戰無不勝的本領,朱元璋的起義軍一個衝鋒,他手下的元軍就被殺散了,元將沒有辦法,只得舉手投降。
元順帝聽到消息後,氣得七竅生煙,立刻傳旨把將領的女兒縊死,以解自己心頭之恨。可是,在賜死妃子後,元順帝也冷靜了下來。此時正值多事之秋,他不想再把叛將樹成敵人,於是便差人選了塊福地,準備厚葬妃子。
既然是厚葬,就必須要有金銀珠寶陪襯,可元順帝又不想讓妃子白撿這個大便宜,於是便心生一計。他在妃子墓地的不遠處,又尋了一塊地,將所有賞賜妃子的寶物打碎,並全部埋了進去。
令元順帝沒想到的是,這位妃子的衣冠冢還未建成,起義軍已經兵臨城下。在起義軍的凌厲攻勢下,元軍很快土崩瓦解,元順帝也倉皇北逃,至此之後,這件青花鳳首扁壺也被留在此處,直到幾百年之後,成為一堆碎瓷片被後人發現。
鳳首扁壺的出土意義十分巨大,它不僅是青花瓷器精品中的精品,更是當時我國首次發現的扁壺類青花瓷器,為我國陶瓷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證,同時也對研究元代瓷器製造工藝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總會遺留許多古人的痕迹,對於後人來說,古人遺留的文物都是極為寶貴的財產,尤其是那些頗具代表性的文物,更是華夏民族不可多得的國寶,值得我們去百般地珍惜與愛護。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方山永固陵墓磚都被「賊」竊走,但盜不走的一件東西,卻成國寶
※武則天投龍金簡經過放大,發現了一個少為人知的「特別」之處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