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准軍閥李鴻章,有最先進最龐大軍隊卻對外毫無建樹

晚清准軍閥李鴻章,有最先進最龐大軍隊卻對外毫無建樹

晚清並沒有真正的軍閥,但是,說李鴻章是軍閥也並不為過。因為正是李鴻章才構建了北洋軍閥系統,李鴻章時期已經具備了軍閥基礎,只不過,晚清清廷一直擁有一定權威。

(1)軍閥首先是指軍事集團,李鴻章軍事集團已經有了一定獨立性

如果,我們把所有形成條件都完備的情況才說一說,那就看不出晚清必亡的走向了。以前有些人經常說李鴻章多麼忠心,其實,在個人利益進而集團利益推動下,李鴻章的淮軍、北洋軍,進而出現北洋軍閥。

清廷的權威在一步步地喪失。清廷亡國前,在邊疆地區以及部分中央地區,清廷仍有一定威信。這也是清廷能夠得以善終的根基所在。

軍閥的形成就是在國家體系內形成獨立的軍事集團,在某一地域範圍內該集團控制掌控區域內的行政、司法、教育、稅務等政府機構的行政權並任命下屬官員的權力。軍事集團內部成員只服從軍事首領的現象。

晚清時期的李鴻章已經具有準軍閥的形式。北洋系統內、淮軍系統內各個崗位的任命也基本上是李鴻章決定,在北洋系統內部也是以李鴻章的命令馬首是瞻。在皇命和李鴻章命令之間,大部分淮軍系統官員也只會聽從李鴻章的命令。

典型代表就是丁汝昌在光緒、李鴻章間的躊躇以及左右搖擺!

(2)李鴻章旗下已經具備一定的人事權、財政權、行政權,所謂的清廷任命權,基本上也就是形式上的

李鴻章在直隸、北洋系統內並不完全控制行政、司法、教育、稅收、軍事、人事權,但卻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但李鴻章及其淮軍系統則遍布直隸、北洋系統的各個角落,其行政官員的重要崗位、軍事部門的主要領導、軍事院校和軍企的主管也都是北洋人物。

如此,才引出了許多人的反感,比如李秉衡在李鴻章手下幹了十多年,身邊都是淮軍的人,但正是因為和淮軍接觸得多,才使得李秉衡自從離開直隸前往廣西指揮中法戰爭開始就與李鴻章拉開距離。

同樣,根據晚清的特點,財政權和司法權等也是自動放棄掌控權力。

財稅權:中央政府下發經費後,地方官員則可以自主使用;

司法權:作為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除了死刑裁決權以外,基本可以自主。

綜上所述,李鴻章已經基本具備了軍閥的特徵,但程度上已經接近于軍閥。由此,北洋軍閥才是清亡民國時期最早、最強大的軍閥。但這又怎樣?李鴻章在晚清時期的軍事實力最強大、武器最先進。然而,卻和慈禧一起不是把中國建得越來越強大。

李鴻章利用慈禧掌握權力後,失去過往的自強之心,面對沙俄侵略伊犁、英國和阿古柏侵佔新疆、法國侵佔越南等不但沒有實行正確的主張,卻對左宗棠等民族英雄進行打壓、破壞收復領土的行為,為什麼?就是為了奪取權力。

隨著最大的競爭者左宗棠去世,李鴻章失去了同等分量的競爭者,與慈禧一同打造了甲午戰敗。這場戰爭讓中國變為徹底的弱國。甲午戰爭之前的中國並非弱國,當然也不是強國,是一種「並非弱國」的狀態。但中法戰爭,我方「不敗而敗」是為中國強弱之一大關鍵。從簽訂協議之日起,中國在清廷特別是慈禧帶領下、在李鴻章協助下,不可避免地走入衰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翁同龢才是背鍋俠,推卸李鴻章甲午戰敗責任而編造的謠言
避戰保船是李鴻章的戰略,它才是甲午海戰戰敗主因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