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銅佛造像 清代 17世紀 宗喀巴
尺 寸: 高16cm
創作年代: 17世紀
估 價: 160,000-200,000
成 交 價: RMB 184,000
2012年拍賣紀錄
北京
銅鎏金、單體澆鑄
宗喀巴大師,法名羅桑札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於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0月25日誕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所在地),故被稱為宗喀巴。卒於明代永樂十七年10月25日,享年63歲。
此尊造像全跏趺坐於雙層蓮花寶座上,蓮瓣製作精美別緻。雙手當胸前結說法印,分別各牽一株蓮花,開於左右兩肩,右肩花中立有寶劍,寶劍代表「智慧」;左肩花中立有心經,心經是慈悲的代表,其「左經右劍的特徵與文殊菩薩的標識一樣,藏密尊奉他為文殊菩薩的化身,具有崇高的地位。此像面相莊嚴,神態靜謐。身著坎肩、僧裙和袒右式袈裟三件法衣,衣緣及衲衣的福田條紋內鏨刻纏枝花卉,衣紋寫實流暢,精緻異常。造像採用錘揲與鑄造工藝相結合的技法,工藝考究,鎏金飽滿,金色亮麗,形象生動傳神,是一尊清早期難得的佛造像精品。
尺 寸: 高16cm
創作年代: 17世紀
估 價: 450,000-650,000
成 交 價: RMB 724,500
著錄:《魯賓博物館藏品集》,紐約,2009年,頁52,圖26
2014年拍賣紀錄
宗喀巴(1357—1419)是西藏偉大的上師之一,被譽為釋迦牟尼佛所傳教法最權威的闡釋者和宗教實踐最有力的改革者。他同時被認為是格魯派的創建者,他的弟子都以他為榜樣,將他的教義傳向四方。格魯派於是繁榮昌盛,之後發展成為西藏最大的教派,同時也促進了西藏其他教派的繁榮。宗喀巴被奉為民族英雄,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本尊宗喀巴鎏金造像的藝術來源於17世紀的扎那把扎爾藝術造像體系,是典型的喀爾喀風格的造像。扎那把扎爾是17世紀的一個在造像史上比較重要的一位藝僧。特別是在17世紀至18世紀的藏傳造像藝術的繼承傳統與創造性亦極富有意義。蒙古喀爾喀造像藝術。蒙古是指清代漠北蒙古喀爾喀各部所在地區,其造像風格始創於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洛桑丹貝堅贊,世稱「丹巴體系」。其祖型源自藏中風格,特徵寂靜,造型面容端麗,上身軀挺直,肩胸闊實,工藝精緻華麗。
本尊具有典型喀爾喀風格的鎏金造像為宗喀巴大師,是宗喀巴大師壯年時期的容貌,這種造像容貌區別於後來的常見的宗喀巴大師寬懿闊面的暮年造像容貌,比之則很少見的是這種壯年的造像容貌。
造像整體呈金字塔式,具有穩重的構造方式,在整體上有一種雄渾壯麗的美。在扎那把扎爾造像藝術創造的範圍之內依然保留了精湛的工藝。宗喀巴著正規的袈裟,頭戴黃色印度班智達帽,這種式樣的帽子為他專有,後來則成為格魯派首領的特點。作品中的宗喀巴的身姿與法器都是對他典型化的描寫。造像呈跏趺坐,雙手結說法印,兩肩的蓮花之上分別托有智慧的經籍和智慧之劍,表示其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軀體壯碩,頭部特徵明顯,五官刻畫生動傳神略帶笑容顯得和藹可親,更顯出了這尊造像來源於真實人物的表徵。造像面部寫實的表現技巧,更增加了對造像細節的深入刻畫。這種寫實的藝術手段同樣表現在上師造像的軀體與四肢,上身圓鼓壯碩體現在膨脹的袈裟的每個細節上,而整體又達到了完美的整麗的韻律。四肢比例協調,可見來源於真實的依據,袈裟華麗貼體,如自然著裝般自然,整個袈裟的的衣褶處理繁複精美,其雕琢之精細也透露著造像者對上師無比崇敬的心態。蓮花座為寬博的仰蓮樣式,蓮花瓣的層次刻畫極為細膩且精美華麗,與上師像軀體的精心刻畫形成統一。在精緻絕倫的工藝鑄制與晶瑩光潔的鎏金裝飾下,整體觀宗喀巴造像有一種華貴、雍容、瑞氣祥和的氣象。這種具有典型的造像藝術風格的典型之作,突出地表現了當時喀爾喀造像藝術風格的創造性與之在藏傳造像體系中獨樹一幟的藝術表現技藝。既有來源於傳統的的融合,又有其時代特點的標舉性的創新工藝。
18世紀 宗喀巴唐卡
尺 寸: 長32×24cm
創作年代: 18世紀
估 價: 550,000-850,000
成 交 價: RMB 632,500
漢藏風格(北京宮廷),棉布礦彩
來源:美國東海岸紳士私人收藏
此幅唐卡主尊表現的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立宗喀巴大師。主尊位居中央,頭戴桃形僧帽,面相飽滿,雙目低垂,神態安詳,身著僧坎、僧裙和袒右肩袈裟,跏趺端坐於高大的須彌座承托的蓮花寶座,雙手當胸結說法印,左右肩花上分別置經書和寶劍,周身有圓形頭光和身光,身下為宗喀巴大師兩大弟子坐於方墊之上。主尊上方整齊描繪三怙主(金剛手菩薩立於中心,右側是文殊菩薩,左側是四臂觀音菩薩)。主尊下方腳下為格魯派崇奉的本尊和護法,從左往右分別為閻魔護法、六臂大黑天和吉祥天母。
整幅唐卡構圖規範,布排有序,繪染精細,人物生動,用料講究,色彩純厚,特別是以秀麗的漢式青綠山水為背景,以紅色和金色描繪人物,使所表現的人物更加突出和耀眼。唐卡外緣彩虹邊裝飾象徵著藏傳佛教修行之路,同樣表現出了雍和宮唐卡的重要特徵。與之風格一致的唐卡請參閱《雍和宮唐喀瑰寶》曾出版過一幅彌勒佛唐卡,彌勒佛頭光與背光繪製方式與此幅宗喀巴上師如出一轍,畫面整體風格和構圖亦完全相符。整幅唐卡給人以富麗堂皇的藝術美感,呈現出鮮明的時代藝術風貌,實為清代皇家寺廟雍和宮的藝術傑作。
尺 寸: 高23cm
創作年代: 18世紀
估 價: 400,000-600,000
成 交 價: RMB 460,000
額際高廣,雙目微睜,相容慈和。身著三法衣,即坎肩、僧裙和袒右式袈裟,衣緣及衲衣的福田條紋內鏨刻精美的纏枝花卉。雙手捻蓮莖於胸前結說法印,蓮枝順臂而上,花蕊上分置寶劍、經書和摩尼寶,表明其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雙腿結跏趺坐於仰覆型蓮台。台座上緣飾連珠紋,蓮瓣肥厚舒展,底邊外張。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本名「羅桑扎巴」,生於青海湟中,因藏語稱湟中一帶為「宗喀」,故被稱為宗喀巴。
尺 寸: 70×52cm
創作年代: 18世紀
估 價: 80,000-100,000
成 交 價: RMB 362,250
宗喀巴(1357年~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在中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區的佛教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質鎏金製成。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傑,於是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克主傑合稱為「師徒三尊」。
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由於誕生於「宗喀」,為示尊重,人們以地名尊稱大師為「宗喀巴」。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10月25日,生於宗喀的一個佛教家庭,父親是蒙古族,名叫達爾喀且魯崩格(達魯花赤daruqaci蒙古語「長官、長」之意,魯崩格 ),母親是藏族,名叫馨茂阿卻,兩個人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錫壺收藏的樂趣,是在於淘買過程
※元藍釉白花瓷器文物如何鑒定?罕見故宮藏品大圖細節!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