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敏:李自成帳下得力幹將,擄走陳圓圓逼反吳三桂的罪魁禍首
李自成能在明末清初時混得風生水起,被後人所銘記,跟其一干優秀的部下是有所關聯的。若是給他手下的將領排一個名次,劉宗敏絕對當列首位。
劉宗敏的童年過得十分凄慘,出生時家中便貧窮無比,父親更是被官府逼迫而選擇自殺,留下孤兒寡母。在古代女子本身地位就低,找不到什麼體面的工作,劉母便只能帶著劉宗敏四處流浪,討要到吃的後自己還捨不得吃,多半給了劉宗敏。就這樣,劉宗敏日子雖然過得差些,但也逐漸長大,而其母卻因為長時間的饑寒交迫最終病逝,所幸其舅父不忍,收養了他,否則劉宗敏必然也會隨其雙親而去。父母雙亡一事也對劉宗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無比痛恨明朝的昏庸,厭惡地主階級的剝削,這也是他日後會選擇加入起義軍的最主要原因。
劉宗敏十二歲左右,便去鐵匠店成為了一名學徒,經過千百次的錘鍊,他的鍛造手藝愈加高超,也算是有了安定的生活。但閑下來時,劉宗敏依舊會感受到自己內心燃燒的憤怒之火,那是對官僚的憎恨。
所以等李自成大軍來到陝西後,等待已久的劉宗敏第一時間就加入了他的軍隊。一開始,劉宗敏在無數新兵中並不顯眼,但隨著時間的遷移,李自成也注意到了這個打仗時英勇無畏的新兵,開始各種提拔他。後來高迎祥戰死,李自成含淚繼任為新一任闖王,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劉宗敏便成為了李自成的最主要親信。
公元1638年時,明朝政府派孫傳庭以及洪承疇等一干大將率領精兵圍剿起義軍。起義軍畢竟只是一群農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戰鬥力低下,遠不如明軍,所以最終大敗,不少人趁機逃跑。李自成跟自己的妻女也走散了,手下僅有十八騎死忠跟隨,劉宗敏便是其中一位。
後來李自成因為兵敗顯得十分鬱悶,劉宗敏則是全力以赴去找到被打散的部隊,將他們匯總起來,並尋找藏身之地,期間安排的井然有序。可以說,沒有劉宗敏此刻的付出,或許李自成的起義之路便在此宣告終結。
公元1640年時,明軍抽出身來,再次圍剿李自成部,劉宗敏率軍血戰,最終成功突圍。但好景不長,不久後他們被再度圍困,所處之地還十分尷尬,乃是荒山野嶺,雖說隱蔽性很好,但吃喝卻成了最大的問題。此時的劉宗敏狠下心來,當眾人面前殺死了自己的兩位妻子,並宣誓與部隊共存亡,頗有昔日項羽破釜沉舟的感覺。也或許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激勵了李自成部的鬥氣,最終他們浴血廝殺,成功逃脫,並戰略性撤退到了河南。
河南可謂是李自成的發家地,當時河南正鬧饑荒,因此許多人早就對農民軍翹首以待了。李自成來到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招募了數萬士兵,之後攻破洛陽,殺死了福王朱常洵,並將其王府內的錢財拿來救濟災民,進一步拉攏人心。
公元1643年,李自成自稱新順王,封劉宗敏為權將軍。次年,李自成進一步建立大順政權,並將劉宗敏封侯。之後劉宗敏跟隨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了明朝正統,之後雖有南明政權依舊頑抗,但史學家一般認為明朝就是李自成推翻的。
值得一提的是,據明末《綏寇紀略》記載當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正是劉宗敏引起的,因為劉宗敏看上了陳圓圓,便將其強佔,抓到自己府中,企圖享魚水之歡。如果《綏寇紀略》記載屬實的話劉宗敏此舉自然激怒了吳三桂,所以吳三桂起兵謀反,可謂成也劉宗敏,敗也劉宗敏。
之後雙方展開了山海關大戰,慘遭大敗,隨後大順政權內部更是紛爭不已,兵敗如山倒。劉宗敏後來在和清軍的交戰中戰死在了沙場之上,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端午節的稱呼有哪些?關於它的起源又有哪些可靠的說法?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憑藉姓名及第,最後還受到世人敬仰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