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越是捨不得花錢的人,越窮
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在《窮爸爸富爸爸》中,系統的分析了窮人和富人在行為和人生理念上的區別。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窮人往往很節儉,富人則相反,因為他們知道,財富從來都不是依靠節儉獲得的,那些越捨不得花錢的人,越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保守、沒有冒險精神
從心理層面看,捨不得花錢意味著保守、沒有冒險精神。一個人越是不敢花錢,也就代表著他在社會生活中越是沒有冒險精神,保守的生活習慣確實會讓我們的生活比較平穩,但也不會富裕。
羅伯特·清崎認為,窮人和富人的根本區別在於對待人生的態度。很多人認為,富人們因為擁有了資本才選擇冒險,其實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們對時機的把握和敢於冒險的精神才讓他們積累了原始資本和豐富的經驗。
所謂富貴險中求,節儉的生活往往會讓我們困於當下的境況。很多人都有自己創業的想法,但大多有著這種顧慮:省著花我就可以養家糊口,萬一我失敗了就血本無歸。這其實是一個自我思維的禁錮,不試一試又怎麼會知道結果呢?
財富來源於獲取
其次,我們需要正確認識財富的獲取方式。如果一個人每天把心思都放在怎麼節省開支上,就會閉塞創造的想法。
經濟學觀點認為,社會經濟的本質是交換,我們所花的錢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在進行獲取,而獲取方式的選擇則是產生貧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無數優秀的企業家之所以能脫穎而出,無不是靠著過人的眼光和堅韌的勇氣,對財富的渴望和自身價值的實現是他們的共性。
他們往往著眼於如何獲取財富,而不是節儉開支,一定層面講,能夠把錢自然的花出去也代表著他對資本的獲取程度較為輕鬆。
捨不得教育投資
另一方面,富人們往往很注重對於教育的投資,相比之下,許多窮人會因為經濟原因放棄自我的教育投資,這代表著對自我提高的捨棄,這無疑是可悲的。
在當下社會階層越來越固化的今天,很少有白手起家的個例。對於普遍人群來說,教育則是打破階層固化最有利的武器。
但是,教育的作用是長期且帶有概率性的,許多人大肆宣揚讀書無用論,往往會告訴你高校畢業生沒工作,小學畢業掙大錢等案例。
在心理學上,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效應,大眾往往只看見了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卻沒看見多少人因為接受了高等教育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所以,如果說對生活物質方面的捨不得是對當下生活的妥協,那麼,閉塞自我教育和學習的機會無疑是自掘墳墓。
綜上所述,窮人之所以窮往往是過於保守的生活方式和對財富獲取的認識偏差,如果各位想打破當下的生活僵局,不妨先勇敢一點,但一定要量力而為。
參考資料:
《窮爸爸富爸爸》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壞人喜歡選擇女大學生下手?原因你可能想像不到
※小明第一年微課堂
TAG:趙小明心理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