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數百畝小麥為什麼要手工收割?和尚們的用意耐人尋味
位於河南登封嵩山的少林寺,是蜚聲中外的禪宗祖庭,更是中華功夫的發源地,禪修是少林弟子修行的法門,而近日,少林寺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禪修課——收割小麥。
山外的小麥在十多天前已經收割完畢,由於少林寺深處大山腹地,小麥要成熟的晚一些,但是天氣也變得更加炎熱。但是,少林僧人們不懼炎熱,頭戴草帽,手持鐮刀,走向了山野間的麥田,在麥浪中,熱浪中,開始了一場修行。
禪修是少林僧人的必修課,通過各種方式修禪。既然貴為禪宗祖庭,少林寺對「禪」的理解也頗為耐人尋味。對於發源於印度的佛教來說,修禪就是陳思冥坐,遠離人間苦修。但是達摩祖師來了中國後,禪風發生了改變,修禪被融入了生活,吃飯睡覺、工作,生活中隨處都是禪,都可以參禪,禪就是覺悟,佛就是覺悟的人。
正如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所言:「禪就是修行人生活中的一種智慧,是一切眾生如何做人的普遍真理。」那麼,如何修禪呢?他講到:「其實誦經、念佛、拜禪、習武……都是一種修禪,就看你發什麼心「。所以,少林寺僧人手工收割麥子也是一種修禪。
通過這樣的修禪,讓他們更切身覺悟到」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確實,隨著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實現,把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但是也很少再有機會體驗這種」辛苦勞作「的充實,更使得很多人在生活中鋪張浪費,不知道珍惜勞動成果。僧人們也一樣,隨著經濟、科技發展,他們的屋子裡也裝上空調,再也不是過去的苦修。所以,生活中,我們需要這樣的禪修。
時值盛夏,天氣酷熱,僧人們揮汗如雨,在汗水裡,僧人們通過親身經歷,真正覺悟到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內涵。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體力勞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禪修方式。這也是少林寺之所以設立禪耕農場,並堅持手工收割的原因。禪耕農場負責人釋延子法師說,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如果說練武是以武入禪,那麼,細心耕種則是以農入禪,這也是少林寺堅守傳統、發揚宗風的一種方式。
修禪要有一顆專註的心,練武需要專註,對傳統武術的專註,成就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少林印記。而耕種,收小麥同樣需要一顆專註的心,要用修禪的專註去收小麥,才能把小麥種好,收好,大地最誠懇,有了專註之心,你對土地好,土地才會對你好。
在收小麥的少林弟子中,還有一些來自國外的友人,來自象牙海岸的一個小夥子,27歲,法名釋延明。談起收割小麥,小夥子一臉興奮,用生硬的中文說「這是我第一次割麥,很快樂,這是很簡單的生活,我很喜歡」。延明還有更深的領悟,他說「這和練武一樣,只要掌握要領,勤學苦練,肯定就得心應手。」
少林弟子們通過收割小麥,都活得了覺悟,從中領悟到很多生活中的道理,這才是少林寺恢復禪耕農場的初衷吧。禪耕農場從2014年開始耕作到現在5個年頭過去了,更讓僧人們體會到了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快樂。而由於今年的雨水充足,少林寺150畝小麥,產量預計可達10萬斤,也給僧人們帶來豐收的喜悅。
少林寺深處現代商業社會,其商業化、世俗化一直被大眾所詬病,禪耕農場內,瓜田李下,蔬菜生香,給少林寺帶來一股清流,希望僧人們能夠不忘初心,將少林的禪文化發揚光大!
/完/
※「開光大師」釋永信,都開過哪些光?電話號碼開光後拍出數萬天價
※拜佛敬神為什麼都要點三炷香?這裡面大有學問,三是一個神奇代碼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