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陵本可全身而退,但被叛徒出賣;漢武帝誅滅其族,不是因其投降

李陵本可全身而退,但被叛徒出賣;漢武帝誅滅其族,不是因其投降

李陵作為西漢將領,也是李廣的孫子,在後世可以說是爭議頗多的,因為他投降匈奴,後世對於他的觀點可謂大相徑庭,一個就是漢武帝對李陵太苛刻,誅滅了李家全族,李陵是一個悲情的將領,另一個就是李陵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用將士的性命換來自己的苟活,那麼到底該如何評價在李陵事件中,漢武帝和李陵的表現呢?

首先要說的是,當時漢武帝並未看重李陵,對李陵沒有報多大希望,本來漢武帝是想讓李陵充當李廣利的後勤部隊的,但李陵年輕勇敢,一心想著保家衛國,驅除匈奴!所以主動上書漢武帝,但漢武帝此時非常希望靠著裙帶關係上來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能立戰功,李陵當然不甘心,遂上書願帶自己部眾獨成一師,漢武帝看見了李陵的決心,雖然答應了,但是武帝為了全局也好,為了偏袒李廣利也好,他准許李陵出征,卻沒有給予李陵最大的支持,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毋騎予女。」 也就是說不給李陵戰馬,茫茫沙漠,想要尋找匈奴主力必須依靠騎兵,漢武帝只讓李陵帶領了5000步卒,也沒有配備任何協防部隊去策應,李陵就這樣出發了,果不其然,居然遇到8萬匈奴主力,所以李陵的戰敗,漢武帝是有很大責任的。

在李陵出征之時,發生了一個小事,就可以看出漢武帝並不了解李陵,甚至是有些疑心的,《漢書》記載,「博德故伏波將軍,亦羞為陵後距,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禽也。」 書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書」,這裡的博德名叫路博德,大家最有印象的伏波將軍應該是馬援,而路博德則是歷史上第一位伏波將軍,本來是路博德認為讓李陵帶走步卒出征,這是對自己的羞辱啊,想著和李陵一同出擊,但是這被漢武帝認為是李陵膽怯,不想出兵,所以說,一開始漢武帝對李陵的確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的。

關於此戰匈奴兵力是有歧義的,《史記》中說是八萬,」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而《漢書》是」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這個就先暫且不論了,兩種說法都是李陵在以少擊眾,而且還是步兵戰騎兵,如果不去看李陵後面投降事情的話,此戰的確是打出了大漢軍威,李陵自已組織了5000步兵隨軍出征匈奴,這5000步兵孤軍深入,吸引人數萬匈奴騎兵,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大量殺傷匈奴上萬人後,還剩大約3000人,如果箭矢充足的話,李陵可以將這3000人安全撤離,可惜最後戰敗的地方距離漢土不過百里,每次讀漢史都對李陵很是遺憾。

而且按照《漢書》記載,當時李陵是有機會安全撤回的,」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李陵軍中出現了一個叛徒,管敢,他因為個人恩怨叛逃至匈奴,告訴匈奴李陵軍中,已是彈盡糧絕,這才讓匈奴決定發起最後猛攻,李陵的軍隊也就被擊垮了。

接下來就是李陵倍受爭議的地方了,但是李陵歸攏殘部,眼見被匈奴圍困,是投降還是戰死,李陵只能二戰選其一了,《漢書》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浞野侯也就是趙破奴,也是戰敗被匈奴所擒,但是回歸漢土後,漢武帝並未追究於他,這是李陵的手下在寬慰李陵,但是李陵的表態也很明確,那就是戰死。

可惜結果是,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餘人。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這和之前說要戰死的李陵是不符的,所以這也是被後人認為李陵怕死的證據,李凌的副將戰死,身邊的護衛基本戰死了,李凌一看投降了,凌曰無面目見陛下遂降,這大義瞭然的話說的,可以接受戰敗撤退,絕不能接受為將者降,再就是兵還剩四五百為何他們寧死不降?個人覺得,李陵當時到底是因為怕死而降,還是另一種觀點詐降再歸漢,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可以確定的是,這和漢武帝的要求背道而馳。

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漢武帝是希望李陵戰死的,還找人看了李陵父親妻子的面相,所以說漢武帝對李陵失望就失望在他沒有以死殉國,他爺爺李廣就是自殺的,不管他當初拋棄大軍突圍是策略還是逃跑,也不管他投降是貪生怕死還是為了將士性命,總之,降了以後可以自殺,想死的人總會有死的機會,但他投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他沒自殺,漢武帝自然覺得他氣節方面比不過他爺爺。所以在確認李陵投降後,漢武帝大怒,後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皆罪陵,當然比漢武帝更無恥的就是那些大臣了,那是在落井下石啊,估計當初一開始李陵以5000步卒大戰數萬匈奴騎兵的時候,還有人稱讚過李陵吧。

有一點需要矯正一下,漢武帝並非李陵被俘投降後就立即殺害了其家人,而是被誤傳李陵在匈奴幫忙練兵才殺其家人的,這都是李陵投降幾年後的事情了,所以才有李陵在匈奴斬殺了幫助匈奴練兵的李緒的事情,其實李陵和徐庶很像,噤聲。而告訴漢武帝李陵給匈奴練兵的人是公孫敖,陵在匈奴歲余,上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聞,於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

話說漢武帝是不是有些對迎接李陵回朝的事情不太上心啊,公孫敖可是個無能的將軍,也就是在衛青霍去病身邊撈點戰功,還封個侯,歷史上對於他戰績的記載,最多的兩句話就是,「無功」和「當斬,貶為庶人」,漢武帝幹嘛派他去迎接李陵?《史記》記載,七歲,復以因杅將軍再出擊匈奴,至余吾,亡士卒多,下吏,當斬,詐死,亡居民間五六歲。後發覺,復系。李陵是不是怕死不知道,公孫敖肯定是,讓公孫敖去接李陵,成功率本來就不大。話說回來,漢武帝對於投降多年的李陵並未追究其家人,為何在聽信李陵為匈奴練兵後誅滅了李家,可見漢武帝心中有一個底線,那就是漢將絕不能為匈奴所用,他誅滅李陵全族,一個是對李陵的懲戒,更多的是為了殺雞給猴看,讓其他將領知道,你投降,漢武帝可以考慮你之前的功勛和家世咬咬牙,不去追究你,但是你給匈奴效命,絕不輕饒,所以說漢武帝在這件事情上犯的錯,更多的是輕信公孫敖之言,而不是因為李陵投降而遷怒其家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冉閔下達殺胡令初衷並不是為了漢人,只是展現了冉閔政治家的一面
戚繼光賄賂張居正?《明史》從側面已經說明白了!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