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碗里有乾坤,應該怎樣正確煎煮和服用中藥?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現在,中醫藥正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當您把一包包中草藥拿會家以後,到底該怎樣正確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們來談談。
1
煎藥工具怎麼選?
現在有些朋友對此不大在意,用平時煮飯的鋁鍋來熬中藥,這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中藥不能用金屬器皿來煮,因為金屬器皿中所含的各種金屬成份會與某些中藥的成份產生化學反應,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屬被析出後會被人體吸收,從而影響人體的健康。最好用砂鍋、陶罐、搪瓷、不鏽鋼亦可。
但是,有的朋友會發現,葯壺在開始煮的時候會漏水,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用泥渣燒制的葯壺會有一些縫隙,傳統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藥壺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後,葯壺的縫隙就會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鍋煮葯,那麼記住,一開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則砂鍋會出現裂鍋現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鍋整個都熱了,再適當加大點火力。
鐵鍋在煎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藥時,會生成不溶於水的鞣酸鐵。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
在煎煮葯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藥液的顏色加深。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2
中藥飲片是否需清洗?
如果實在覺得草藥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丟失,細小種子類的藥材會被沖走流失。
3
煎藥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
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藥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藥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4
煎藥需要多少水量?
水應浸過藥材面2-3cm為佳,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再開始煎煮。
5
煎藥應掌握什麼樣的火候?
在藥液未沸前宜用急火(大火)
沸後改用文火(小火)
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
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藥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藥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岐黃小廣告
蘄艾艾灸貼,特別適合對艾煙過敏,或出差在外不方便艾灸的人群使用;哪裡不舒服就哪裡貼上一片,溫陽通絡,驅寒祛濕,貼在肚臍上,對宮寒痛經女性也特別適用
6
煎藥應需要多長時間?
各不相同
1.一般藥物,頭煎煮沸後,再煎20—30分鐘,二煎煮沸後,再煎15-20分鐘。
2.質地較輕或含芳香性成分較多,如解表、芳香化濕、行氣等類藥物,煎煮時間應適當縮短,頭煎煮沸後再煎10-15分鐘,二煎煮沸後5-10分鐘即可。
3.補虛葯、礦物葯及根莖類等質地厚重堅實、不易揮發的葯,則應延長煎煮時間。頭煎煮沸後,再煎40-50分鐘;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後,再煎30-40分鐘即可。煎煮時間均以藥液煮沸後計算。
7
可以煎煮多少次?
中藥湯劑每煎煮1次時,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約為45%,也就是說中藥湯劑煎煮3次後,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藥物只煎煮1-2次,則有效成分總損失量為30%-55%,補益葯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次為佳。
8
處方中單包的葯如何煎熬?
『後下』
一般在中藥湯劑煎好前5~10分鐘入煎即可
『包煎』
1.花粉類藥物、細小種子果實類中藥、藥物細粉,如蒲黃、葶藶子、黛蛤散等均應包煎。
2.含澱粉較多的藥物,如浮小麥、車前子等在煎煮過程中易焦化,也需包煎。
3.附絨毛藥物,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適癥狀,常見藥物如旋覆花、枇杷葉等。
『烊化』
一些膠類或糖類藥物,如阿膠、龜版膠、鹿角膠、飴糖等。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後,沖入湯液或加入湯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
一些貴重中藥,如人蔘、西洋參、鹿茸、冬蟲夏草等。為避免浪費,可以單獨煎煮取汁液,兌入煎好的湯劑中服用。
『沖服』
一些難溶於水的藥物,如牛黃、三七粉、羚羊角粉、硃砂、硇砂等。宜研極細粉後用湯劑沖服。鮮葯,如鮮竹瀝汁、鮮生地、鮮蘆根等,按醫囑取汁沖服。
煎好的藥液最好立即濾出,每劑約50-200ml,混合後分次服用。如藥液太多,可將混合的藥液大火濃縮後再服用。最好當天煎制,當天用完。如果是代煎的真空包裝湯劑,根據代煎真空包裝的提示,冰箱冷藏儘快服用完畢。
岐黃小廣告
睡覺敷肚臍,可以調理腸胃、養血安神,改善手腳冰涼、宮寒痛經、失眠,對風寒感冒也有效果。晚上睡覺貼一帖,扶陽排寒全搞定
9
煎煮後如何服用?
1.服藥的溫度:根據病情需要。
溫服:湯劑大多需溫服。特別是一些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的藥物。
冷服:即將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涼後服用。一般來說,寒劑宜冷服,適用於熱證。
熱服:將煎好的中藥湯劑趁熱服下。一般而言,熱劑宜熱服,適用於寒證。比如外感風寒時一定要熱服,服後蓋好衣被,吃熱粥,助出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2.服藥的劑量。具體根據醫囑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頓服(一次性服用)。
10
服藥的時間
湯劑一般每天一劑,分早晚二次服用。
至於飯前還是飯後服則主要決定於病變部位和性質:一般來講,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頭痛、眩暈等應在飯後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腎等疾患,則要飯前服用,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要在飯後服用,滋補藥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葯應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劑應遵醫囑。
岐黃小廣告
使用方法超級簡單:清潔皮膚,是有用本品三貼,睡前2小時貼敷於左右兩側的安眠穴、神門穴,每穴位一帖,每帖使用不少於8小時,特別適合失眠多夢易醒人群。
附:常用藥引子
俗話說:「葯無引使,則不通病所。」藥引子亦稱引經葯、引葯,主要是指能引導處方中的諸葯集中於某一部位或臟腑,直達病所,使之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的藥物。
具體來說,藥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增強藥物療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藥湯劑,常放入大棗;產後淤血多、乳汁少等,常會用到生化顆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紅糖送服,以增強補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達病處。中醫認為,鹽味咸,可引葯入腎,作為藥引能幫助藥物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揮補腎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等,最好用淡鹽水送服。
緩解「毒性」。清熱解毒藥藥性寒涼容易傷胃,含貝殼礦石類的中藥較難消化,都需要用米湯送服,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顧護胃氣。應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藥物時,常常用紅棗做藥引,緩解毒性。
常見藥引子的用法用量
生薑湯:常用於送服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藥,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藥湯劑。一般用生薑3、5片。水煎取汁,溫熱送服中藥即可。
稀米湯:主要指粳米湯或糯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葯對胃腸的損傷。常用於送服寒性較重的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如三黃瀉心湯、牛黃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適量熬成稀粥,取上層湯汁,趁溫熱送服藥物即可。
蜂蜜水:常用於送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中藥,如百合固金丸、養陰清肺丸、麻仁潤腸丸等,一般用棗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沖入溫水300毫升,送服藥物即可。另外,蜂蜜還能減少中藥苦味,使中藥更好入口。
大棗湯:常用於送服益脾胃、養心安神的中藥,如人蔘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胃丸等。一般用大棗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藥物即可。
淡鹽水:常用於送服補腎葯,如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一般取食鹽1~2克,加溫水300毫升左右,溶於水後送服藥物。
蔥白水:常用於送服治風寒感冒、鼻炎,痘疹類病的藥物。多以大蔥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藥物,或入湯劑同煎。
竹葉水:常用於送服清熱利尿的中成藥,如導赤丸、萆分清丸等。一般取竹葉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溫送服藥物。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與鼓勵
※比葯神更可怕的是偽藥神,這5種葯註定要坑害中國人一輩子
※女生注意:美容的王道是中醫!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