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陳春花:曾拜訪40位成功人士,這3個原則影響我至今

陳春花:曾拜訪40位成功人士,這3個原則影響我至今

很多人在自我認知上存在偏差,被消極意識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從而影響自己的成長。而成功的人,都是了解自己,並懂得不斷激勵自己的人,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修鍊。

文/陳春花 春暖花開(CCH_chunnuanhuakai)原標題《陳春花:激勵自己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修鍊》

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地了解自己,甚至含糊到連自己的血型、喜好、身高、體重等最為普通的個人信息都無法確切了解,更談不上了解個人的價值觀、性格和方向。

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發展成為「完整自我」的人,職場發展就會發生障礙。所謂「完整自我」,迪·坎普說,「完整」這個詞表示健全,指人們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行事,他們不會僅僅去迎合別人,或者自相矛盾。我理解他的說法,人應該首先了解自己,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與人相處並自如地堅持自己的主張。

學會了解自己,不斷激勵自己

為了寫作一本書,我曾經去拜訪40位成功的人士,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自己深受影響,這些成功的人士有很多各自的特點,但是他們也同時具備了一些共同的特質,其中之一就是非常了解自己。他們了解自己的方法很多,我沒有一一列舉出來,但是有三個基本原則在今天還在影響著我。

第一,自我認識與他人對自己認識的一致性與否。這是指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如果與公眾對自己的評價是一致的,說明自我認識比較客觀,如果自我評價與公眾評價是不一致的,說明自我認識有偏差。

第二,自我認識與社會作用的一致性與否。這是指對自我能力和作用的理解如果與自己在社會當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符合,那麼自我認識是客觀的,如果不一致就是自我認識出現偏差。

第三,自我優缺點的認識。這是指自己對自身的優點和缺點的客觀認識。

只有自我認識符合這三個基本原則,才會讓你比較了解自己,如果你的自我認識與這三個基本原則不一致,那麼你的自我認識就存在偏差。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就是對自己的心理體驗。即「我屬於哪種人」的自我觀念,具體來講,自我意識包括個人如何回答下列問題:

我是什麼樣的人?

我有什麼樣的個性?

我有什麼樣的優缺點?

我有什麼價值?

我有無巨大的潛能?

我期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要想有所成就並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識,就必須有一個適當而又現實的自我意識伴隨著自己,就必須能接受自己,並有健全的自尊心,必須信任自己,必須不斷地強化和肯定自我價值,必須有創造性地表現自己,而不是把自我隱藏起來,必須有與現實相適應的自我,以便在一個現實的世界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除此之外,可以通過長期自我觀察或者藉助他人,逐步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弱點,並且積極現實地面對這些長處和弱點。

我用「一隻蜘蛛和三個人」的故事來進一步闡述。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隻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第一個人不能夠自己激勵自己,看到的都是失敗和無望,因而失敗。第二個人和第三個人同樣是看這隻蜘蛛,但是因為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激勵自己,所以他們感受到的是蜘蛛成功所帶來的希望。

所以,自己激勵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時候你會泄氣,有時候你會覺得委屈,有時候你會覺得好像要放棄,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感覺,但是如果這些感覺控制了你的情緒,就會影響到你的成長,所以一定要學會不斷地激勵自己。

每一個人的內心所真正需要的正是更豐富的人生,幸福、成功、寧靜以及心目中的崇高目標,在本質上都可以從豐富的生活或者積極的創造過程中體驗。拿破崙·希爾說:「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受到激勵而產生的,通過不斷地自我激勵,就會使你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最終達到成功的頂峰。」

擁有希望

你認為能你就能

希望是一個人懷著的一個願望,盼望能夠獲得所願望的東西,並且相信自己是能夠獲得它的。一個人對自己所希望的東西能夠有意識地做出反應。而他的下意識會主動暗示他發出心理力量,內在的驅動力就能引起行動,這就是希望的作用。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你認為你行,你就行!」這句話正是擁有希望的根本法寶。在某些事情上,也許你會產生一種不可能、行不通的消極意識,這只是表示你對事物認識不深、經驗不足或者軟弱退卻,而絕不是真的不行。

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或危機,只要冷靜而正確地思考,就能產生有效的行動,創造奇蹟。你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你怎樣努力,事情就會變成怎樣。

要記住一條成功的法則——你認為能你就能。大聲宣讀這一法則,並把它注入我們的意識之中。

要把「不」字從生活中抹去,從心智中剷除,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

如果你面對問題時受到「不可能」觀念的影響,你可以對所謂的不可能因素展開一次實事求是的、客觀的研究,結果你會發現所謂的不可能,通常是源於對問題的情緒的反映而已,而且你還會發現,只要以冷靜、非情緒的態度,運用智慧審視所涉及的事情,你通常能夠克服這些所謂的「不可能」。

發揮長處,而不是改正缺點

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夠不斷地發掘長處、發揮長處。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人的無盡潛能並使之成為自己的長處。在我的隨筆集里因為下面這個故事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章。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扑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結論是:磨鍊召喚成功的力量,鷹成為鷹。

網上看到這篇短文,覺得很有意思,喜歡這個結局,可是也不妨試想一些其他的格局,也許可以獲得多個角度的啟發。

第一個啟發: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主人覺得失望了,決定放棄對這隻鷹的企望,由著它整天與雞混在一起,當做多養了一隻雞而已,結果一隻鷹成為名副其實的雞!結論是:主人自己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鷹成為雞。

第二個啟發: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它終於沒有飛起來!結論是:鷹自己放棄了,鷹已經不存在。

也許可以更寬泛地理解這則故事,一個人的成長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你處在什麼環境,你就會烙上什麼樣的環境印記,可是你仍然可以超越環境,只要你心中的理想不變,只要你不要對環境屈從和低頭,只要你能夠經受得住考驗。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是,你要確信自己的潛能,並能夠把潛能轉化為長處,你就可以成功。

如果主人一開始就按照鷹的方式來飼養這隻小鷹,結果自然不同。因此,一個目標的實現,恐怕需要三個條件:環境、方法、自我認知。不理解環境、不設計環境,就會讓目標變成奢望;不尋找合適的方法、不給出解決方案,就會讓目標成為空談;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使命,就會讓目標變成可笑的夢而最終失去目標,無法成功。

關鍵是要學會發揮長處而不是糾正缺點。只有長處發揮了你才會真正成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常常花很多時間來克服缺點。

一些人對我說,他已經做了一個計劃來針對自己的三個缺點去改正它。請我幫助他看看這樣的計劃對不對。我會告訴他:「我對你發揚你的優點更有興趣,如果你的計劃是如何發揚優點而不是改正缺點,我很願意一起來檢討你的計劃,因為你的優點才能真正成就你的事業。」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沒有缺點或者不理會缺點,請首先記住:每一個人絕對會有缺點,但是也正是這樣,缺點一定是屬於你自己,你只是需要正視它就可以了,如果你花時間糾正缺點,相對於用同樣的時間發揚優點來說,發揮長處所帶來的成效一定會超過糾正缺點所帶來的成效。

為自己找一位導師

不斷超越自我

我和大家一樣,常常會陷入反覆低落的情緒,一旦這種情緒控制了你的生活,你會感到無所適從,甚至不願意做任何有意義的嘗試。另外一種情況是,人們習慣把自己的情況和其他人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比較也會使人有發瘋的感覺。

因此你常常聽到這樣的勸誡:不要比較,因為人比人是會比死人的。但是生活中,的確有些時候自己不會清醒,不會超脫,更加不能夠自拔,在這個時候,能夠激勵自己的就是你內心中的導師了,所以我給你的建議是:為自己找一位導師。

當你對自己要和一位導師聯繫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樣做的最佳方式是你可以遵循自己內心的指引和直覺,可以尋求到生命中使命的意義,可以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和幫助,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更深層次上分享彼此,你會因為導師的吸引,不斷地超越自我,挑戰自我。

我的生命中就有這樣一位導師,她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寧齊堃老師,我很幸運。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昂昂溪這個被稱為「大草甸」的地方,在我最需要人指引的時候,我遇上寧老師。

這位哈爾濱師範大學的高材生一畢業就主動到了昂昂溪,教我的時候她已經是50多歲的人了,她的個子很小,但總是裝飾整齊,亮亮的皮鞋、梳理得好好的髮型。

簡陋的課室,在她的字畫裝裱下,顯得詩意盎然。她會帶我們唱歌,組織小樂隊,帶我們去郊遊,帶我們背古詩詞。我今天的很多習慣都源於她,喜歡唱歌、寫詩詞、學書法,我對自己提出一個願望,當一個像她一樣的好老師。

三年的初中生活讓我一個鄉下孩子看到了世界的美,特別是因為老師對自己的偏愛,對於她而言,我幾乎是她的期望,對於我而言,她就是我的偶像。老師的榮耀是學生的成就,自己又真的能讓她榮耀嗎?

人需要欣賞和愛,大學開始,我所有的努力只為博得老師的快樂,只為向她證明她的眼光沒有錯,她的付出值得,她有理由證明自己把青春和一生交付給昂昂溪這個小鎮是正確的,她的價值無限……

有人說,經歷是財富。我卻認為經歷是一段長長的路,它像一根凝結這生活中無數記憶的紅線,從起步慢慢地延伸開來,當你回過頭來看經歷的時候,你會發現經歷把無數粗糙打磨光滑,把膚淺沉澱厚重,還能將幼稚轉為成熟。所以特別感激自己經歷過的與老師在一起的每段日子,也更珍愛現在及將來正在經歷和將要經歷的每一段日子。

因為老師讓我不斷地理解:成長的歲月彷彿只在瞬間,然而在瞬間想求得永恆,人總該做點什麼,總該企盼點什麼,也許人生就像是撒一片理想的種子,然後充滿激情地艱辛耕作,可以傷心,可以流淚,但不能輟耕,不能誤了農時。投入感情,執著信念,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短暫的生命已然是天降大任,這一輪也許能贏得和收穫的也就是感受——生命中豐碩的、痛苦與歡樂的感受。

我很慶幸自己擁有一位心靈的導師。

有一段禪: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真正成功的人,總是自己解救自己,自己激勵自己。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COMM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現代摩比斯發布面部識別車門開關係統,加速中國市場布局
111集團與同仁堂科技達成合作協議,深耕「互聯網+醫藥」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