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人民是音樂的真正評判者

人民是音樂的真正評判者

生活是音樂創作的源泉,生逢偉大的時代,無盡的音樂素材需要音樂人用全部的心血去感悟和挖掘。

人民是音樂的真正評判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些年來,人們經常感嘆: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的音樂作品已越來越少。尤其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更是鳳毛麟角。音樂創作不力的現象已存在多年,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就是一些曲作者的創作方向、理念及態度,失之偏頗。其表現不外乎為:一味地追求趕潮流的「先進」作曲技法;貪大求洋、閉門造車,漠視本國現實,不聞不問人民群眾的喜好所在,因此創作脫離了國情、生活和音樂本質。

生活是一切音樂創作的源泉,而音樂的生命就是旋律,它與作曲技法,就像皮與毛的辯證關係。這裡,我舉幾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窺一斑可知全豹。從而明了音樂創作的規律和方向。

60年前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成功,也是在世界樂壇最負盛名的中國作品。此作是在弦樂四重奏《梁祝》的基礎上發展的,曲作者何占豪,是浙江的越劇院團在上音管弦系的進修生。他沒學過作曲,所以不懂曲式、復調、和聲、配器等作曲技法。但他從小在越劇藝術中長大,骨子裡浸潤的全是越劇因子。因此,他的旋律是入木三分、聲形兼具的。但要成就一部大作品,光有美的旋律是不夠的。於是,孟波請來丁善德的高足陳鋼。陳鋼的參與,使作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成就了一部既有鮮明民族性,又兼具西洋交響化的經典之作。《梁祝》的成功是得益於:在一個純真的年代裡,兩顆年輕純凈的心無私的合作和全部付出,還有許多同仁鼎力幫助……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十五周年,當年的上海音協,指定丁善德、王雲階、施詠康三位作曲大家攜青年作曲家呂其明各創作一首命題交響曲。這四位作曲家帶著各自的任務下生活,丁善德歷時一月有餘重走長征路,譜寫了交響樂《長征》。王雲階和施詠康也都體驗了生活。並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從而分別創作了《抗日戰爭》和展現全中國解放的《曙光》等重大題材的交響作品,在《上海之春》上首演。但這三位作曲家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戰爭,缺乏感同身受。因此音樂就很難打動觀眾。作品只是曇花一現,以後也很少演出。唯獨紅小鬼出身的呂其明,雖不是作曲科班出身,但他有生活、有經歷、有激情,對黨和人民軍隊充滿著深厚情感。因此他用國歌的旋律來形象地歌頌紅旗的音樂主題,非常鮮明。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發展和變奏,激情澎拜的旋律油然而生、噴涌而出。這部單樂章的管弦樂就此一炮打響,驚艷四座,至今常演常新。

朱踐耳是我非常崇敬的音樂前輩,我多次採訪過他。早年在前蘇聯留學時,他就創作過一首交響樂《節日序曲》,但國人不熟,我是聽過幾遍,旋律卻一句也沒記住,而同一時期,李煥之根據河北民間音樂元素創作的交響樂《春節組曲》,人民群眾是喜聞樂見的。尤其是組曲中的《春節序曲》更是膾炙人口、深入人心。如今每當春節將臨,那雋永優美的樂曲,通過電波熒屏網路到處傳播,使人們的心裡充滿著幸福和熱望。如今,對於朱踐耳的評價和成就,業界經常只拘泥於他晚年創作的十部交響作品,而很少提及他的幾首聲樂作品。但我認為:影響幾代國人成長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才是他真正的代表作。現在樂壇有一種聲音認為:寫歌曲的作者,算不上真正的作曲家。其實任何一部大的音樂作品,都是先有主題音樂的構思,然後由一個個音符、一句句樂句、一段段樂段和樂章有機組成的。由此可見,巨作也是在小品的基礎上不斷形成發展的。誠然,音樂作品本不應有大小之分,關鍵取決於它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

眾所周知,什麼時代唱什麼歌,音樂無疑就是時代的記錄者。而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沸騰的時代。國家強盛、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火熱多彩的生活蘊含著無盡的音樂素材,需要我們音樂工作者用全部的心血去感悟和挖掘,從而創作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和人民的佳作。因為只有人民群眾認可的音樂,才是真正的好音樂。這是我們創作的方向。(李定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