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映資本季薇、熊向東對話36氪李洋:華映十年,心態從容,狼性出擊

華映資本季薇、熊向東對話36氪李洋:華映十年,心態從容,狼性出擊

「投資就是要堅持,再成功的項目都不是一帆風順,不僅僅是創業者要堅持,投資人也要堅持,選擇跟他到底」。在《2019華映資本×36氪WE來大會》上,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和熊向東與36氪總編輯李洋對話,回顧了華映資本成立十年的經驗與思考,也分享了戰績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與心情。

十年以來,華映資本在中國參投企業超160家,投資布局涉及多個領域,主要以文娛、消費和數據應用為主,投資輪次主要發生在A輪。華映將這三個方向歸結為TMT,在需求、渠道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下,押注其中加速度最快的賽道。

對話中,熊向東和季薇認為華映不變的投資原則是從容。作為行業投資人,華映在目標領域中冷靜研究,主動尋找項目,在看好的、正確的方向上狼性出擊。

經過了十年的積累,華映資本也已經成為一個平台,通過活動、投後服務等聚合上下游產業資源,提升被投公司的協同效應,希望和被投企業、機構一起做好一件事,為平台的參與者都提供價值。

談過往,堅持與淡定

李洋:首先恭喜二位,投資[u1]機構能走過十年很了不起,以一個詞來形容這十年的艱難和驕傲,你們會選什麼?

熊向東:投資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詞:堅持。要保持好奇心,熱點在不斷轉換,知識結構必須跟上。比如雖然我是學計算機的,後來也進修了金融;雖然我們投了很多TMT,但也投資過如家、漢庭這樣線下連鎖的行業。不斷挖熱點之外,還要堅持自己的投資戰略。再成功的項目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僅僅是創業者要堅持,投資人也要堅持,選擇跟他到底。

季薇:我的感受是「淡定」,這十年經歷了好時候,但也有低谷,而到現在,成就來臨時也就那樣,困難來臨時也就想著怎樣處理。當然,熊總是很好的情緒穩定器,他永遠比我樂觀,我們專註事情本身,排除外界干擾。

李洋:今天機會很不容易,因為我知道熊總很低調,不常出現在外界視野里。昨天季總說,我們可以聊聊這十年的故事,包括戰績里體現不出來的、不為人知的事情。先拋一個問題,可能有點小冒犯,大家非常好奇你們的關係如何?

熊向東:我們以前有一個共同的投資項目,創業者介紹我們認識。那時我在新加坡做美元基金,也有意向回國發展人民幣基金,正好跟季薇女士的理念相通,且2009、2010年正是創業浪潮的開端,隨後我們一起創立了華映。

季薇:感謝大家的八卦,我們從不那麼熟悉磨合到非常默契,每一輪的LP都會問你們什麼關係?怎樣處理不穩定的狀態?

我們會有不同看法,但沒有爭執過,我們都是理性的人,都喜歡就事論事。能力方面,大家互相補位,熊總更喜歡深入研究項目,不喜歡公開活動,與LP接觸都少;他認為我是女生,應該和大家多溝通一些。為了共同目標,我們都無條件願意補位,這是共事的基礎。

李洋:給彼此貼一個標籤的話,會是什麼?

熊向東:季薇非常能幹和優雅。作為一名女性,要在工作上有所貢獻,同時又保持非常好的狀態,非常不容易。

季薇:非常好的詞,感謝,第一次讚揚我。我覺得他是一個很簡單的人,可以將問題抽絲剝繭,抓住事物本質。很多項目有大量複雜因素,但David能用簡單、真誠的方式處理,這既是我們倆的相處之道,也是我們跟被投企業、跟LP和周圍朋友的相處之道,這個他比我做得更好。

從容是支點,狼性是態度

李洋:這十年你們有沒有總結過一些里程碑式的節點?

熊向東:沒有。事業、企業的發展我不希望是高歌猛進的,很多大企業的問題都不是一日之過,而是在高速成長中埋下了隱患,但沒有解決。因此我從來不會設定太高目標,如果目標很高,以極端方式去實現,遲早還要補課、填坑,所以我一直是保持從容心態,但是我每天都會努力,就是往成功的目標去前進,但是並不會設立一個太高的目標。

季薇:我跟熊總一樣。看方向和行業要大處著眼,但我們要關注細節,幫企業解決問題。如果說波折,可能是2013年,那時熊總基本在海外,我承擔的壓力大一點,但很多事情最後還是順利解決了。企業發展很難避免意外,但我們非常支持和信任對方,一起去解決問題。

李洋:剛才二位談到從容,也印證了外界對華映的觀察,每年穩定投20個項目,一路過來也不激進,但最近對外傳播的信號卻是狼性。從容和狼性能兼得嗎?

熊向東:我覺得這是戰術和戰略的問題。戰術上要冷靜思考,在從容環境下想明白,純粹靠直覺做的決定大多都是非理性的。但戰略上要保持狼性,市場上的競爭很激烈,我們要找到好項目,還要做成好估值、好條件,即使是投進去了,也僅僅是一個目標的開始。

季薇:從容是我們不變的投資原則,而狼性是對看好的方向、正確的方向果斷出擊。這兩者是不矛盾的,一個是支點,一個是態度。

李洋:十年中你們接觸了這麼多的創業者,不知道哪位給你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熊向東:每個創業者對我都是特別的。有可能我遇到的是高光,但投進去是低谷;也有可能我遇到的是低谷,但投進去是高光。

季薇:創業者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嘗試在低谷時去撫平他們的壓力。有一個大年三十,整個行業特別困難,現在也是很高估值公司的創始人打電話給我。他說現在在廟裡,覺得在四周漆黑的環境里,想以虔誠的心與菩薩交流一下,希望所有的壓力跟不幸都留在過去,希望未來會有信心,然後就哭了。這時除了安撫,其實我們不能做什麼,那時我覺得創業真是特別特別偉大和艱難,也是特別佩服創業者的地方。

李洋:創業維艱,您說的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最近幾年大家都談到大勢走低,很多創業者都不容易。

華映早期投文娛是非常聚焦和成功的,最近兩年開始談To B和消費,聽了季總的解釋後我豁然開朗。華映一開始布局內容,內容與消費相關,也是通過消費來變現。而這背後的產業發生變化,數據積累、供應鏈改變,都需要技術和企業服務的支撐,所以基於文娛一路延伸去做投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華映還會繼續投文娛嗎?會佔多大比例呢?

熊向東:肯定投,我們認為這都屬於TMT。2009年華映成立時正好碰到一個契機,內容被大大低估,當時電視劇的網路版權價格一集只有幾千塊,現在一集上千萬。渠道不斷增長,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日漸旺盛,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又讓內容得以幾何式擴散。

投資是看哪一個行業的增速最快,押注加速度最快的賽道,但這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我們投文娛,也從未放棄過To B和消費。

季薇:我們不是文娛人也不是媒體人,十年前選了文化內容這個賽道,一樣投資的很好。因為根本點是堅持投資的方法論和原則,其餘的自有行業發展規律,每個賽道在不同階段的增速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無非是要抓住機會,同時自己的能力迭代上去。

在消費和技術方面,團隊也在配置越來越多的人員,我們有信心做好。

李洋:各位高管亮相,很多是最近一、兩年到崗的,你們是特意補足能力、擴展邊界嗎?

熊向東:並不是,我自己這十年最驕傲的是建立穩定的團隊,實際新加入的人可能只有20%是最近一、兩年來的。穩定、有經驗的團隊,對投資回報有巨大幫助,這樣才能持之以恆地貫徹戰略,同時又保持所謂的狼性。

李洋:剛才提到專註,然後談到價值投資。台下有很多LP,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投資還是會講退出周期,拉長周期會是什麼樣的局面?他們有沒有給到支持呢?

熊向東:這麼多年,LP和我們的合作非常順暢的,因為他們肯定是有基金配置的,一些母基金投了幾十家基金,肯定有些是進取型的,有些是穩健型的。同時,我也認為穩定回報是大多數投資人更願意接受的結果。

季薇:價值投資和拉長周期不能劃等號。價值投資就是一種理念,幫助成長,投資節奏和策略則取決於不同的Case,這兩者並不矛盾。

李洋:看中國基金數據,2017年是最高點,比起2013年有7倍差額。到現在,中國可能有2萬隻基金,市場根本不需要這麼多,也確實發生了洗牌,不少中小基金拿不到錢走向結束。如今大家都在談向內發展,基金也要講差異化,你們的差異化是什麼?

熊向東:我們是行業投資人,我們是定了行業再找項目。我剛開始做投資時,很多是創業者找過來,知道我們有錢,看能否投點錢。現在我們更看重策略,在目標賽道里篩選項目,從被動變主動。

李洋:另外我們發現一線基金都在做產業布局,比如嘗試聚合產業資源。華映年初做了B計劃,之後你們會有什麼方向上的部署嗎?如何提升被投公司的聯動和資源整合效率?

熊向東:這一直是我們最強調的。作為行業投資人,我們的項目天然有很多上下游關係,或者是協同效應。所以我們每年都堅持辦大型會議,也是為了請所有項目聚在一起交流,甚至每季度我們會有專業小會,這是我們的重點和特色。

李洋:大家了解了華映資本的過去十年、未來十年,能最後送大家一句話嗎?

熊向東:我一直在說,還是追求主動歸零,不忘初心,感恩、奮進。

季薇:我們希望共贏,希望和被投企業、機構一起真正做好一件事,為 平台的參與者都提供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澳洲旅行箱品牌「July」完成百元澳元Pre-A輪融資,今年將進入中國市場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