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前行中的燈塔,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前行中的燈塔,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先秦文化繼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倡導「以仁為本「,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的母親非常重視兒子的教育。早先,她家附近有一大片墳地,孟子年紀小好奇,也就跟著看熱鬧。後來還學著哭死人,和小夥伴玩埋死人的遊戲。孟母生氣極了,就搬家到離墳地很遠的地方去了。新家靠近市場,一出門,就看見來來往往人群在做買賣。孟子又很快去學商人的樣子,時而扮成屠戶,宰殺泥捏的小豬,時而扮成賣布的商人,同買主面紅耳赤地講價錢。少年正是一個人成型,學什麼象什麼的時候。孟母思慮再三,又一次搬家,這次她搬到了鄒城內小河旁的一座房子里,東鄰是一所學校,旁邊琅琅讀書聲不絕如縷。孟子被深深吸引,並在一旁觀看學童學習進退揖讓的各種禮節,繼而漸漸學了起來。人不撂不順,孟母三遷,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孟子的聖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個人才的成長,絕沒有那麼簡單。就象曹植星期天如果沒有做完功課,早上都不讓吃飯,疼得曹植的母親都逡巡難安。

說這些都是為了增加文章的透明度。孟子的這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闡釋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個沒有憂患的民族,一個沒有磨難的個人,是難於立於不敗之地!

同樣,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

開篇即是「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舜原來在歷山耕田,30歲的被堯起用,後來成了堯的傳人。意為舜被任用于田間耕種之時。傅說原在傅岩為人築牆,因以傅為姓,殷王武丁用他為相。意為傅說被選拔任用於版築工作間。膠鬲起初販賣魚和鹽,西伯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後又輔佐周武王。意為膠鬲起任於販賣魚鹽之中。同樣,管夷吾(管仲,齊相),齊桓公從獄官手裡釋放而得以任用。

孫叔敖舉于海。孫叔敖為春秋時期楚國人,隱居海濱,楚莊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為令尹。

百里奚舉於市。百里奚,春秋時期虞國大夫。後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把他從市井贖出來。

接下來,漸漸深入了內核: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實際是結合了孟子本身的經歷。也慢慢練就的是一種擔當和作為。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使他心志痛苦,使他身體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而且,使他做事不順,從而使他心驚動,使他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這話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也成了我們在磨難和逆境中的座右銘。也從反面說明高高在上是永遠不可能切入事物本質,踏實放下架子反而獲得長足進步。

在漸漸的處事當中,在日常行為中,「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人常常犯錯誤,然後能改;內心困苦,思慮阻塞(衡通橫,梗塞,不順),然後才能奮起(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上,吟詠嘆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人們才能了解他。人沒有不犯錯誤的,有過必改,善莫大焉。平靜的湖面練不出堅強的水手。艱難、困厄、阻力使人化為動力,屢挫屢奮,在錯誤中吸取教訓。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拂通弼,輔佐),國外如果沒有與之匹敵的國家和憂患,則國恆亡。突出強調了法制人才賢士的重要性,從而外部的憂患也是時時侵襲的。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如此才知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一個沒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是沒有長遠的民族,同樣,安逸,缺乏進取亦將被歷史車輪淘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孟子留給我們的諄諄教誨,他以自己的經歷和歷史的慘痛教訓向我們展示,不朽的篇章,一座豐碑,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在改革的大潮中,繞開暗礁,用我們先人的智慧,用我們獨特的耐力,用我們辯證的處事觀,撥開雲霧,收穫一方熱土。(作者:馬成芳)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名詩八首,風景再美都抵不過詩中深情
過好自己,才是幸福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