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生物醫藥公司正在大挖美國人才

中國生物醫藥公司正在大挖美國人才

【編譯/觀察者網 徐蕾】

正尋求走向全球的中國生物初創企業正從美國最大的製藥公司挖走人才,給有前途的管理人員和醫療主管豐厚的薪酬、更具創業精神的工作環境,並且不需要他們離開美國。

《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6月16日的一篇報道關注到這樣一個現象。

近年來,至少有6家中國生物科技初創企業在波士頓和矽谷等地設立了辦事處。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前醫療主管埃里克·亨德里克(Eric Hedrick),曾在該公司聯合領導開發了轟動一時的抗癌藥物阿瓦斯丁(Avastin)。

在2015年,他以顧問的身份成為了百濟神州科技有限公司(BeiGene)的首位美國員工,後來被任命為首席醫療官。

現年54歲的亨德里克說,他想站在中國生物技術繁榮的前沿。他還說服了基因泰克公司的其他同事來到百濟神州,這幫助百濟神州將其在美國的員工數量擴大到今天的400多人,在馬薩諸塞州、加利福尼亞州和新澤西州都設有辦事處。該公司的三種實驗性藥物正在美國進行後期試驗。

在百濟神州找到亨德里克之前,亨德里克說他「不知道中國公司的創新速度如此之快」。

《華爾街日報》表示,百濟神州公司網路的迅速擴張凸顯出,從汽車到科技,那些努力成為全球參與者的中國企業正在美國開設分支機構,以吸引人才。

美國本土人才對中國生物技術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們的藥物需要在美國進行藥物測試才能獲得批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則意味著中國企業能夠將創新藥物或非仿製藥引入美國。

隨著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向海外擴張,留住頂尖人才的戰鬥變得越來越激烈。

強生髮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與任何成長型行業一樣,對有經驗的領導者的需求自然在上升」。

多年來,許多受過西方培訓的中國科學家進入美國製藥業工作,幫助設計能帶來數十億美元銷售額的藥物。但是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轉向了中國的初創企業。

總部位於上海、成立四年的生物科技公司再鼎醫藥(Zai Lab)的首席運營官就是中國人,此前曾擔任強生製藥部門的全球併購主管。自去年末上任以來,他已在矽谷聘請了10名研究人員,加入再鼎醫藥實驗室的藥物研發工作。

領導美國研究團隊的分子生物學家彼得·布拉姆斯(Peter Brams)在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工作了近十年,去年年底加入了再鼎醫藥。他說,為崛起的初創企業工作意味著「從零開始做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並開始影響它」。

對於員工來說,從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公司跳槽到總部位於中國的初創企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公司經理們說,他們很難留住既不會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又不願承擔風險的員工。

百濟神州首席執行長奧勒(John Oyler)說,加入初創公司的員工往往會發現這裡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支持高層職能人員的員工也會更少,「大公司的很多人都不習慣這樣,」他說。

在百濟神州,亨德里克博士說,他認為自己的賭贏了。起初,一些朋友對他的舉動嗤之以鼻,但他說,隨著中國的藥物在美國主要醫療會議上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現在有更多的人相信這一點。」

目前沒有數據顯示有多少美國製藥企業高管已跳槽至規模較小的中國企業,但預計這一數字還會上升。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癌症會議上,FDA腫瘤卓越中心(Oncology Center of Excellence)主任理查德·帕茲杜爾(Richard Pazdur)鼓勵中國企業將自己的治療方法推向市場。他說,競爭加劇可能會促使西方競爭對手降低藥品在美國的價格。

《華爾街日報》稱,一些在美國招聘本土員工的中國公司拒絕就該報道置評,因為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成為美國政府的目標。近來,隨著中國、中國公司的崛起,美國政府一直以所謂的「國家安全、人才和技術外流」等理由,對中國公司進行無端指責並施加限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研究:長期使用導航致腦退化
中美衝突可能持續百年,你有思想準備嗎?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