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這場驚天謎案才發酵兩天,美國就有些怯場了
6月14日,據觀察者網消息稱,美軍中央司令部發表聲明稱,美國認為油輪遭到攻擊系伊朗所為,這是對國際航行和貿易自由的明確威脅,美國及其盟友正在研究保障地區航運安全的各種可行性方案,但是對伊朗開戰不符合美國和國際社會的戰略利益。
安倍自己估計也萬萬沒想到,不去中東可能還好,一去就當場被呼了兩巴掌。
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兩艘熊熊燃燒的油輪都載有「日本有關貨物」,其中一艘還是日本自己的。第一次參與國際勸架,安倍雖然勇氣可嘉,但場面實在尷尬。
這是巧合,還是有人故意而為之?反正跟以前一樣,美國和伊朗都推得一乾二淨,相互指責是對方乾的。但這一次不同的是,美國的盟友們也被這一把大火燒得四分五裂。
英國、沙特選擇相信美國;歐盟則分成兩派,以德國為代表的疑美派,稱美國的證據沒有說服力;而以法國為代表的「和稀泥派」,要求雙方保持克制。而當事人安倍已經再也無力吐槽,悻悻離開了是非之地。
經過了這個「無頭案」的折騰,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油輪更加危險了,美伊之間的較量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可就當戰爭陰霾卻越來越濃郁時,美國卻突然「笑場」,美軍中東司令部的這條聲明啰里啰嗦繞了一大圈,其實核心意思就一點:不管怎樣,不會和伊朗開戰。
怎麼了?這場驚天謎案才發酵兩天,美國就有些怯場了!
(一)
二戰結束以後,中東無疑是全球最大的火藥桶,也是各類「謎之襲擊」的發源地,如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生化武器對平民的襲擊,前者直接導致了薩達姆政權的倒台,後者則直接讓敘利亞至今仍處於戰火之中。
如今這樣的劇本在中東依然還有市場,美國依然是台上的主角,演對手戲的變成了伊朗。
5月12日,黎巴嫩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報社搞了個大新聞:阿聯酋的富查伊拉港發生連環爆炸事件,數艘油輪燃氣熊熊燃燒,港口上空戰鬥機呼嘯而過……消息一經發出,全球各大媒體蜂擁而上。
巧不巧?美國的航母作戰群和轟炸機編隊剛剛進入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戰位,還下達了宣戰書: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常規軍及其代理人發起的任何襲擊,都將遭到無情的武力回應。結果,馬上求錘得錘,美國的中東盟友們就「慘遭襲擊」?
隨後,阿聯酋官方聲明,境內多個港口遭到攻擊,商船被「蓄意破壞」。13日,沙特表示,自己也「中招」,給美國送工業血液的油輪慘遭破壞。按照劇情,接下來應該就是美國「英雄們」出境,上演拯救世界的橋段了。結果兩邊口水仗打完,不了了之。
時隔一個月,同樣的劇情又來了一遍。這次襲擊時機同樣非常敏感,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的絞索越收越緊,安倍前往伊朗為雙方「帶話」之際。結果兩聲巨響,緊張氣氛再次爆表。
安倍盡興而來,空手而歸,還搭進了一艘油輪,美國和伊朗衝突比之前更加激烈了。和平斡旋,也不是沒有成本,有時真是要付出重大代價的。安倍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分量,更低估了中東泥潭的複雜性。
要是美伊問題能通過這樣的簡單方式解決,還會輪得上日本出面嗎?天上哪有掉餡餅好事,特朗普的屁股更不是一般人能擦得乾淨的,當了一回美國信鴿之後,相信日本會對自己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二)
霍爾木茲海峽上空硝煙再起,遇襲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伊朗火速派出救援快艇登輪展開火線大營救,並成功將40多名船員全部平安營救出火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艘船上的船員還都來自俄羅斯。
好事剛剛做完,伊朗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突然召開發布會,在大屏幕上播放油輪熊熊燃燒的照片,點名伊朗要對此事負責,直言「伊朗侮辱日本」,隨後美國又增派了軍艦。蓬佩奧說得就跟親眼看到的一樣。
美國國防部隨後也發聲,稱伊朗救人的事實「明顯是錯誤的」,美軍偵察機拍攝到視頻顯示「伊朗船隻」在遇襲船隻附近只是為了回收未爆水雷,美國的驅逐艦才是真正的救援者,並成功搭救了21名船員。
特朗普政府此舉顯然是為了擴大國際共識,希望國際社會一起孤立伊朗,但是目前大家貌似對此都不太感冒,美國及其盟友完全沒有當年收拾伊拉克時的同仇敵愾。除了英國、沙特站隊,認為是伊朗策劃發動了兩起襲擊事件,其他各方的反應都不太令特朗普滿意。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15日呼籲對這起事件展開調查,但表示美國提供的視頻不足以證明伊朗是「幕後黑手」。日本方面也援引本國受害船主說法,對美國伊朗利用水下爆炸物攻擊該船的說法產生懷疑,稱船員們在事發之前看到了「飛行物體」。法國外交部發言人也表達了關切,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
伊朗顯然更沒有「背鍋」的習慣,稱美國沒有拿出確切翔實的證據,就馬上跳出來指控伊朗,是為了蓄意破壞伊朗的外交,掩飾對伊朗實施經濟恐怖主義。俄羅斯也對遇襲事件輕易歸咎到伊朗頭上表示警惕,稱在調查結束之前,應避免做出倉促結論。
就連美國國內目前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有共和黨議員指出,事件一發生,美國政府馬上就知道是誰幹了這件事,聲稱肯定是伊朗人乾的,匆忙做出判斷與之前的一系列有爭議的先例相似,其中包括美國曾經在越南挑起戰爭的「北部灣事件」、敘利亞發生毒氣襲擊事件、塞爾維亞迫擊炮襲擊事件等。
口水戰還在繼續,幕後黑手是誰?答案其實已經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不會有人真正去查,更不可能查得清楚,即便是查清楚了,「真相」也必須以美國說法為準。
按照他們的慣例,要想動手,沒有證據他們也能創造出證據。這一次,美國顯然不願意扣動扳機,美軍中央司令部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和伊朗開戰。雷聲大雨點小,特朗普極限施壓的伎倆說白了也就這樣,畢竟在當前國際社會中,被美國嚇大的國家只有那麼幾個,伊朗顯然不在其中。
(三)
當前中東局勢的緊張局面是特朗普一手造成的,美國已經成功地把自己吊在了樑上,上不去也下不來。美國一再向伊朗傳話,希望無條件與伊朗談判。但伊朗則認為,美國與伊朗談判首要的條件是解除對伊制裁。美伊就這樣一直僵持在那裡。
目前,中東的鬥爭態勢是,美國憑藉絕對實力,在氣勢上已經完全壓倒了伊朗,但是卻遠遠壓不跨伊朗。特朗普對伊朗石油出口歸零的恐嚇,現在來看完全就是一句口號,伊朗的經濟雖然受到了衝擊,但是一時半會根本不會崩潰。
美方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措施簡直已經「竭盡所能」,「長臂管轄」也都管到了盟友的家門口,但是除了以色列等極少數國家支持美國動武,其他國家幾乎是一致反對,誰都知道,中東一旦局勢失控,誰都沒有好日過。
美國的三板斧早已經落地,能打的後手牌所剩無幾,而伊朗依然挺立在那裡,並且還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伊朗方面已經多次表示,不願打,也不怕打,會跟美國一直耗下去。可以說,中東局勢的主動權已經悄然發生了反轉,特朗普搬起的石頭,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增加了砸中自己腳面的可能性。時間拖得越長,這樣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何體面地離開,其實早已經成為特朗普的當務之急,於是才有了安倍啟程訪問伊朗的這一幕。相比德國等其他毛遂自薦者,日本更能準確地表達出特朗普的理念,日本能夠從美伊之間的眾多「調停者」脫穎而出,明顯是經過了精挑細選,
日本與伊朗有共同的經濟利益,長期進行能源合作;同時,日本與美國是緊密的同盟關係,其外交基本都以日美關係為基礎。安倍訪問伊朗更是日本首相41年來對伊朗歷史性的首次訪問,也是特朗普撕毀伊朗核協議後,首位西方七國領導人到訪。
從理論上講,安倍是最有可能說服伊朗重回談判桌的最佳調停者,為此他在出發前還向特朗普做了彙報,並且得到了特朗普的鼓勵。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伊朗的態度強硬沒有半點軟化,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更明確表態:不會和特朗普會談,因為他根本不值得信任。很顯然,伊朗同意接受日本首相到訪並進行雙方友好會談,是希望日本能恢復進口伊朗石油。
雙方所想的東西,完全驢唇不對馬嘴。蓬佩奧說「伊朗侮辱日本」,倒不如說是,伊朗侮辱美國。當然這樣的「侮辱」也是特朗普政府自找的,國務卿惱羞成怒的嘴臉將美國紙老虎的本質演繹得活靈活現,也徹底宣告了美國極限施壓政策的失敗。
「我猜你的槍里沒有子彈,我賭一塊銅板,我不怕死,你呢。」這句抗日神劇里的台詞,就是特朗普當前的處境。賭徒就是賭徒,註定十賭九輸。(作者:不平則鳴)
※塵埃落定,美國的最後通牒徹底失效,俄羅斯笑到了最後
※G20公報差點「流產」,美國怕什麼?
TAG:阿爾法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