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啥說沒有七次反法同盟戰爭就沒有普魯士的崛起、德意志的統一?

為啥說沒有七次反法同盟戰爭就沒有普魯士的崛起、德意志的統一?

大家都知道,從1793年至1815年的20多年間,歐洲各國先後七次結成同盟對抗新興的資產階級法國。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為了對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後的五次同盟則是為了對抗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正是這七次反法同盟促使了普魯士的崛起和催生了德意志的誕生。

1786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去世後,普魯士的發展開始走了下坡路,雖然在1793年和1795年的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中,得到了不少波蘭領土,但是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地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是強勢的統治者。然而,到了1789年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法國大革命,這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提供了機遇,也鋪平了道路。

失敗

法國大革命引起了周邊國家的不安。到了1793年1月當法國的革命者們經過審判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震驚了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原想作壁上觀,樂看法國內部消耗,以此削弱強大對手。但是讓他們未曾料到的是,法國的君主制被推翻,革命者成了主宰者,而且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這讓歐洲的君主們驚慌和不安起來。如放任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向外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制止這種大逆不道行為的蔓延,他們從作壁上觀轉而要親自動手扼殺這種行為。由當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佛朗茨二世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這個號稱歐洲聯軍的反法同盟,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然而,法國雖然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軍隊裝備不齊、訓練不精,但卻把衝進法國的聯軍打得節節敗退,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義大利方面軍徹底打敗。最終聯軍除英國以外,其餘國家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而在歐洲聯軍進攻法國期間的1795年4月,普魯士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退出聯軍,保持中立。並承認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歸屬法國,法國則作為補償把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通過此戰,讓普魯士知道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從此開始保存實力。這時普魯士的西面獲得了法國劃給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存在,而在東面又夥同俄、奧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領土進一步擴展,戰略空間進一步擴大。

蟄伏

在拿破崙掌握法國政權之後,在拿破崙眼中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擋住了法國稱霸歐洲的去路。於是,為了搬開奧地利這個絆腳石,同時也限制普魯士的發展,法國對普魯士採取了即打又扶的政策。這讓普魯士的中立保持了十年,儘管普魯士的軍事發展受到了限制,但也讓普魯士在拿破崙連年不斷的歐洲戰爭中贏得了寶貴的十年和平發展期。事實是韜光養晦的十年。

到了1801年,由哈布斯堡趁1799年拿破崙被困於埃及的時機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又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打敗,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在法國的威逼下籤訂合約,並放棄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在法國的支配下於1803年2月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廢除教會諸侯,實行教產還俗。通過這次邦眾撤併,把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至30幾個,極大改善了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當然法國達到了極大削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目的,但也無意中推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毫無意外地再一次被拿破崙擊敗。這一次奧地利被完全趕出了義大利和德意志蘭地區。作為繼續韜光養晦的普魯士來說,奧地利的節節失敗和影響的消退,使普魯士擴大在德意志地區影響力有了肥沃的土壤。

1806年,在法國的作用下,西南德意志16個邦國代表成立萊茵聯邦,並承諾接受拿破崙的領導,其實這跟併入法國幾乎沒有大的區別。同時春風得意的拿破崙迫使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使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尊號,實際上存活了85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至此走到了盡頭,徹底消亡。

改革

而此時的普魯士總想打敗法國,以擺脫它的控制,但又想讓奧地利在與法國的戰鬥中實力得到消耗。所以雖然有此按奈不住自己,但也始終不動聲色保持著中立的態度,一直到法國把原來答應給普魯士的漢諾威地區給了英國,並想要阻撓普魯士成立北德意志聯邦才選擇了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其實法國就是答應把漢諾威給了英國,英國也會毫不猶豫參加反法同盟的,在這個問題上拿破崙是失算的。

第四次反法同盟有了普魯士的加入應該是加強了,但是沒有了腓特烈二世的普魯士軍隊真的是戰鬥力很一般,結果就是慘敗。而慘敗的代價也是極其慘重的。拿破崙對普魯士這個背叛者的懲罰絕不會心慈手軟,把它由原來的8個省減少到了4個省,人口減少了450萬,還要給法國1.5億法郎的賠款。這讓普魯士的經濟瀕臨崩潰邊緣,為了走出如此困境,普魯士的斯泰因、哈登堡、沙恩霍爾斯特和格奈斯瑙等自由貴族掀起了改革浪潮。

經濟上,他們通過一系列政策解放了農奴,開展了活躍工商業,吸引猶太人的投資等方面的改革。軍事上,他們組建了軍事改組委員會,廢除貴族軍隊中的特權,建立義務兵役制。設立軍隊最高指揮機構陸軍部,辦新式軍官學校,培養適應新形勢的高級軍事人才。教育上,在全普魯士推行全面的義務教育,改善中學教育、建立新型的柏林大學,積極樹立德意志自由平等和民族愛國思想。

第四次反法同盟普魯士的慘敗和付出慘重的代價,促使普魯士敗中思變、敗中求變,真正走上了改革之路。通過深刻的改革,讓普魯士的工商業自由化,促進資本主義大發展。建立了為德意志發展服務的近代政治、軍事和教育體制,使其從封建社會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脫胎換骨的轉變。最終讓它在第七次反法同盟中取得了對法國的最終勝利。為後來者俾斯麥統一德意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回顧反法戰爭,我們不難看到普魯士在歷次反法同盟戰爭中,總是為它的發展崛起帶來了幫助。這其中有拿破崙一直打壓奧地利過程中,助力德意志地區的統一進程,也有普魯士第四次反法慘敗後的敗則思變,為戰勝拿破崙後迅速發展擴大疆域儲備了後勁。為此我們不能不唏噓歷史的奇妙,它會在有意無意中製造機遇,讓那些善於捕捉機會的國家或者是人創造神奇的歷史。普魯士的崛起和德意志的統一就生動地詮釋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俄國科技憑啥穩居世界前端?看看三百多年前那人做的事就都明白了
17世紀後期,英法為何又開始時斷時續地廝殺一百多年?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