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的爛尾工程,至今兩千多年仍未完工,卻被評為世界奇蹟!
無論是海南當年的成片爛尾樓,還是常見的爛尾路和高架,人們對「爛尾工程」總是沒有一番好印象。然而在中國,卻有一項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荒廢了兩千多年,如今成為重點保護區,甚至被聯合國評為世界奇蹟,它就是秦阿房宮遺址。
阿房宮可謂是國人皆知,上到鶴髮老人,下至學齡孩童,恐怕都知道阿房宮就是那秦始皇的傑作,後來被項羽一把火給燒了。而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牧所作的《阿房宮賦》,還被選入了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之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也成了千古名句。
杜牧的這一聲憂國憂民的嘆息,在表達了自己的悲憤之外,也讓史學家們錯誤的認定阿房宮在當時已經建成,而後被項羽所焚。直到20世紀50年代阿房宮遺址的發掘,才讓背後的真相逐漸展開。
阿房宮建於公元前212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由於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征服了天下,因此覺得原來的咸陽宮不夠用,且需要展示一下國力震懾一下別國的殘餘勢力,於是大手一揮,從全國徵集了70餘萬勞工來修建阿房宮。
阿房宮原本只是前殿的名字,打算在宮殿建成之後再更名,結果兩年之後秦始皇就駕崩了,阿房宮也因為勞工被調去修建秦始皇陵而停工,直到第二年再復工。
令人感嘆的是,也正是阿房宮的勞民傷財加速了百姓對秦朝的不滿,使得秦朝極速的滅亡,甚至連劉邦攻入咸陽後,阿房宮都沒有最終完工。隨著大漢的建立,阿房宮也就被閑置,成了爛尾宮殿,到了南北朝時期,阿房宮遺址上曾建有過佛教的寺廟,到了唐宋往後,就成為了農田。
直到1923年,彼時的中華民國國立史學研究所在陝西開展考古工作時,聽到在當地的阿房宮村南邊有一座大土台被當地村民稱為「上天台」,而上天台正是史書中所記載的阿房宮的祭祀台。
建國後,當年的考古學家為了確認遺址,帶領著新中國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來到阿房村進行遺址挖掘。但又由於種種原因,遺址發掘工作直到70年代才正式開始,並且出土了打量了寫有小篆字體「北司」、 「左宮」、「右宮」等字樣的瓦片。至此,這組遺址被正式認證為秦阿房宮遺址。
到了2002年,國家文物局組織了新一批考古工作隊利用最新的技術對阿房宮進行了新一輪考古調查,這一次調查前後共歷時五年,終於明確了阿房宮的範圍,阿房宮遺址總共分為七個大區,總面積達15平方千米,相當於20個故宮的面積之和。
專家通過對阿房宮遺址的現代科技分析,發現阿房宮在廢棄之前確實是沒有建成的,並且也沒有任何被火燒過的跡象,也是徹底推翻了《阿房宮賦》中的內容。
※雷峰塔倒塌77年後,專家在塔下發現密室,出土兩件國寶轟動世界
※119年前,組成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八個國家,如今怎麼樣了?
TAG:民間微服私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