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省錢又實用的中醫驗方,您是否聽說過?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課程,頭條評論+私信電話:學習中醫,即可免費領取針灸學習視頻哦!
王慎軒實驗經濟5方(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慎軒先生(1900—1984)是我國近代著名的中醫學家、教育家、中醫婦科專家,是近代吳醫和越醫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紀20年代初,畢業於由清末民初孟河醫學代表人物丁公甘仁任校長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嗣後懸壺於蘇州,並在上海和蘇州先後創辦了上海中國醫學院、蘇州國醫專門學校、蘇州國醫研究院、蘇州國醫書局及蘇州國醫雜誌等中醫教育與出版機構,編輯出版了大量的中醫書籍並發行了頗有影響力的《蘇州國醫雜誌》,為當時國內中醫界的學術交流和發展、為中醫教育的興起及發展、為中醫人才的培養和繼承,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實為近代中國中醫藥教育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益母大黃丸(自製方)
【療效】治產後惡露不下,或下而不多,或淋漓日久,少腹硬痛,甚或頭暈甚劇,惡寒發熱,大便難者。並治難產、閉經、痛經及一切月經病、帶下病屬於血瘀而大便不暢者。並消疔毒癰腫,紫紅腫痛甚劇。脈象弦數而澀,或沉澀而結者。
【藥品】益母草三兩 整塊生錦紋大黃三錢
【用法】先以益母草浸一宿,煎三次,濾取汁,熬成膏,再以整塊生大黃打碎,研細末,和入膏內。如太干可加開水,如太潮,不可再過火,須待陰乾。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五分,一日二至三服,空腹時熱湯送下。
【附註】江南各地民間產後及月經病,每以益母草煎湯熱服,或向藥店購服益母膏,均有相當療效。因益母草功能消除瘀血,調整血脈,確為婦女經產之良藥。但余嘗以配入大黃為丸,屢經試用,並與益母草及益母草膏對比,其療效高,可以增高二三倍。例如同一病症,服益母膏或益母草湯須三四服取效,服此丸一二服即效。且可節省臨服煎湯之麻煩,或熬膏加糖之浪費糖類。因余曾以益母草湯加赤糖及不加赤糖者,作對比試驗,效力相同,足以證明,不必加糖。惟熬膏不加糖,不能久藏,故余以膏和大黃末為丸,既可久藏,又便服用。但製法必須如上述,使益母草藥汁完全熬出,大黃末不受浸洗切片煎煮等損耗,則治上述諸證,可以小量,而取速效。
芪棗湯(民間驗方)
【療效】治氣虛血虛,脾虛肺虛,精神疲憊,筋力疲乏,形瘦頭眩,心悸寐少,自汗盜汗,色枯膚腫。凡老人產後、小兒一切慢性久病之虛證,及潰瘍久不斂,脈象虛細者。
【藥品】生黃芪五錢 紅棗十個(小兒減半)
【用法】水煎三次,每日三餐食後,各服一煎。
【附註】此是紹興民間流傳之驗方,大凡老人產後,小兒虛體,久病不愈者,服此常有效驗。黃芪補氣強身之力,比人蔘更佳。余嘗以二葯分別試服,服人蔘之後,常有增加頭脹胸悶之弊,服黃芪則無此弊。紅棗補益之力甚大,故《神農本經》主安中養脾,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久服輕身年長。且此方二葯均系補而不膩,售價不貴,實為經濟實惠之良方。
茵陳蒿湯丸(自製方)
【療效】治陽性黃疸,面目發黃,油潤帶紅,身熱心煩,大便秘結,或便泄不暢,小溲黃赤,舌苔黃膩,脈象洪滑或滑數。
【藥品】茵陳蒿五兩 生大黃一兩 生山梔三兩
【用法】先以大黃研細末,再以茵陳、山梔水煎兩次,濾取汁,再煎濃縮至一兩左右,和葯末為丸,如桐子大,晒乾密蓋儲藏,每服一錢五分,空腹熱湯送下。一日二服,服後宜多飲熱湯,以助藥力,並宜斷食或絕對減食,忌食油膩食物。
【附註】此即《金匱》茵陳蒿湯,改湯為丸,一則省卻臨時煎煮之麻煩,及服藥之便利,二則,大黃經過水煮,減弱藥力甚大,研末和丸。可以節省藥量,屢經試用,確與原方功效相同,但服藥之後,必須多飲熱湯,以助藥力,即符合原方用湯「湯者盪也」之意。
荊芥散(自製方)
【療效】治感冒傷風,頭脹眩痛,鼻塞流涕,惡風有汗,或發熱,或咳嗽者。並治破傷風,痙病初起,惡寒發熱,牙關強攣,開口困難,漸次項背強直,牙關緊閉,脈象浮弦。及產後痙病初起,惡露臭穢,惡寒發熱,頭痛眩暈,脈象浮細而弦者。兼治各種發熱惡寒初起,脈浮者。感冒屢發,變為鼻淵流涕者。
【藥品】荊芥穗
【用法】研細末,每服五分至一錢,一日二服,熱百沸湯送下,蓋被靜卧,取微似汗,多飲熱百沸湯,避風多卧,減少食物,忌食生冷黏滑魚肉厚味。
【附註】此葯雖僅一味,治效甚著。昔年余嘗患感冒,鼻塞流涕,甚至一月數發,每發甚劇,迭服各種發散藥劑,殊難取效,唯服此散,一服即效,連服三日即愈。此後,發病較輕,再服此散,取效更速,且近年已不易感冒矣。嘗以此散普遍贈送,治療上述各證,無不見效。唯此散所用荊芥必須取其新晒乾而香氣芬芳者,雖服五分,即有療效。又古方華佗愈風散,用荊芥炒黑,亦足以減弱療效,故原方每服三五錢,但散藥量多,不易下咽,莫如生用為佳,且此葯入湯劑,每服須一錢五分至三錢,始能有效。因此,葯經過煎煮,葯氣蒸散,藥力減弱,故須多用。唯此散生研吞服,毫不損耗藥力,故只服五分,即能有效。確是經濟簡便之良方。
通利散(古驗方)
【療效】治一切泄瀉、痢疾不爽而腹痛,舌有苔,脈不虛者。
【藥品】生茅術二兩 生錦紋二兩 川羌活二兩 苦杏仁泥二兩 煨川烏一兩 炒川烏一兩 生甘草一兩五錢
【用法】研細末,每服五分,體強病重者可加至一錢,空腹時溫沸湯送下。小兒減半,孕婦忌服。
【附註】此方原名痢疾散,或名通痢散。但余經過多年臨證試驗,治痢疾固有效,治泄瀉不爽而腹痛亦有效。查後人有改名為通利散者,或已知此方不專治痢疾,故以通利散為定名。惟各方書藥味用量用法,略有不用,或大黃用半生半熟者,或無川烏、草烏者,茅術羌活俱系炒用者,但經余試驗研究,生用療效較高,加川烏、草烏有止痛及增高療效之作用,故常依此制用。
學習中醫,請私信回復:學習中醫。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從《紅樓夢》看古代貴族養生方法
※背一背中醫的飲食順口溜,找到屬於自己的養生方法吧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