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場自保二選一,你選盔甲還是選盾牌?

戰場自保二選一,你選盔甲還是選盾牌?

在戰爭誕生開始,人類就開始想方設法用各種方式保護身體。出於本能。『人類會反射性的用手臂去格擋敵人的攻擊,但是手臂會因此受傷,於是保護手臂同時能抵禦攻擊的盾發明了;另外人類也想到了一種最基本的方法:直接在身體上加獸皮,最早的盔甲也因此誕生。但是問題出現了,到底是選擇盾還是選擇甲?甲和盾到底誰會取代誰呢?在古典時代,盔甲的防護性能比較弱,全身鐵甲的製作技術不成熟,無論東西方都給步兵裝備了盾牌。用於防護標槍和弓箭。這也催生了重步兵方陣戰術,更要求盾牌的形狀以及尺寸,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護隊友。

而在中世紀盾牌的尺寸一開始也並沒有減小。在中世紀早期,士兵的裝備還是以鉚接鎖子甲為主。在貝葉掛毯中還可以一窺中世紀早期的盾:相比較古典時期的盾,當時的鳶盾更為纖細小巧,輪廓更加圓潤;但是為了防護箭矢,盾的面積做的還是比較大,而且為了避免砍腿等技巧盾還做的比較長(在劍盾武藝中砍腿非常常見)。那麼為什麼當時的盾是做成這樣的呢?最大問題還是盔甲的防護能力。開面的頭盔十分容易被打臉,特別是在箭雨之下有幾率直接致命。四肢缺乏防護,鎖子甲才能包裹到膝蓋,小腿直接暴露在外面。

而後隨著中世紀封建制度的發展還有生產水平的提高,中世紀的騎士老爺們開始更加關注如何在戰場上保命。首先便是防護力全面的頭盔,單一個護鼻的設計早已過時,鐵匠們首先是在頭盔正面加鐵板防護臉部,隨後又在頭盔後面繼續增加防護,最後誕生了除了下面,能防護各個方向的桶盔。頭盔的全面防護加上曲面設計,能讓大部分的箭矢跳彈,因此盾牌上邊緣的弧形突出部位,除了擋住視野再也沒有多大意義了。再一個,騎士們開始穿鎖甲褲,通過弔帶將力量負擔在腿上,這樣就可以保證相對靈活的同時保護好小腿。因此盾的下沿也基本失去了作用,盾被做得更短的三角形狀,以防護軀幹,並作為一種格鬥用的器具存在。

但是騎士之所以保留盾,主要是因為一個原因:騎槍對沖的力量太大了,鎖甲也不一定能完全抵擋,裡面的棉甲內襯的緩衝力也有限。因此騎士們還是帶著一面三角盾用來抵擋或偏轉對面衝來的騎槍。最後一直到一體的板胸甲出現,騎士盾才完全被淘汰,胸甲的弧度和強度使其在抵禦劈砍穿刺以及弓箭箭矢,甚至是騎槍等方面是綽綽有餘。板胸甲的到來也意味著基本成型的全身板甲的到來,這時的盾也基本沒有任何作用了。

騎士的盾被淘汰了,那麼步兵的呢?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步兵還帶著一種叫pavise的巨盾,或者是圓形或者是方形,頗具古典時期遺風。此外還有一種叫buckler的小手盾用於近戰格鬥。而大部分步兵已經放棄了盾,轉而使用更好的盔甲來替代盾。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Popsicle,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亮瞎眼的牛尾大刀Pk日本武士刀,誰更牛?
軍博能看甲騎具裝了!想知道中國歷代軍事陳列有何亮點和槽點嗎?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