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王母宴請神仙,為何一定要用蟠桃?孫悟空豬八戒曾被蟠桃會坑慘

西王母宴請神仙,為何一定要用蟠桃?孫悟空豬八戒曾被蟠桃會坑慘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犯事,都與蟠桃會有密切的關係。這場神仙界知名人士的盛大party,卻讓他們哥仨跌到人生的谷底,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不過有一件事非常奇怪:蟠桃園為什麼一定要種桃子,怎麼就不能種蘋果、梨、柑橘或其他水果?本篇,我們來開一下腦洞,結合生活常識談一談。

今天,蘋果是廣泛食用的水果,但現代蘋果傳到中國的時間,只有不到150年的歷史。我國古代有一種與蘋果十分接近的種屬,稱為「綿蘋果」。綿蘋果汁水少,果肉綿軟易爛,口感差,難以儲存。這種水果種到王母娘娘的果園裡,可真是有傷大雅了。我們現在的蘋果原產於歐洲,公元前三百年就有栽培。1871年,傳教士倪維斯從美國帶回16個西洋蘋果品種的苗木到煙台,在煙台毓璜頂東南山麓建起「廣興果園」。經過努力,廣興果園的蘋果結出碩果,個大汁多,酸甜可口,與祖輩的綿蘋果截然不同。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倪維斯開始大力推廣現代蘋果,培育了樹苗贈給附近的農民,鼓勵農民種植。這樣,煙台就成為中國現代蘋果的發源地。吳承恩生活在明朝中晚期,現代蘋果傳入中國卻是清末,他筆下的王母娘娘的果園自然不會有蘋果。

那麼,原產於中國的柑橘,為什麼也沒有進入王母娘娘的果園?

柑橘是一種亞熱帶水果,喜溫暖濕潤,不太耐寒。據《禹貢》記載,4000年前的夏朝,中國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產的柑橘,已列為貢稅之物。秦漢時進一步發展,唐宋時,柑橘分布範圍與今天大致相同,主要有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蘇、陝西的南部。吳承恩是江蘇淮安人,大致處在南北過渡帶上,這裡基本沒有柑橘種植,所以在吳承恩的想像中,王母娘娘的果園裡不會種柑橘。

《西遊記》出現的水果,大致可以看成是當時常見的。如第三十回豬八戒到花果山請孫悟空,小猴兒獻上的水果,有葡萄、梨棗、枇杷、楊梅。不過,這些水果中普遍存在果實較小的特點,枇杷、楊梅主要分布在南方,能運到北方的很少。有可能在蟠桃園與桃子一較高下的,應當是柿子。小說《西遊記》中,柿子出現在駝羅庄除蛇精的故事中。老者提到,這裡有個「七絕山」。唐僧不理解,老者解釋說,這市滿山儘是柿果,柿樹有七絕:一益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枝葉肥大。可見,當時的柿樹種植比較普遍,人們也對柿樹有深入了解。

那麼,有「七絕」之稱的柿樹為什麼也沒有出現在蟠桃園中?

柿子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脫澀後,可以鮮食,還有能止血潤便,緩和痔疾腫痛,降血壓等藥用價值。但柿子有兩大缺點:一是食用時限制較多。如不用空腹吃柿子,因為柿子易在胃酸作用下,變成大小不等的硬塊。也不能與含有大量蛋白質的水產品同食,因為蛋白質在鞣酸作用下容易形成胃柿石。二是柿子採收後必須經過脫澀處理才能鮮食。明朝時的自然科學,固然不可能發達到清楚柿子在人體內的生化反應的程度,但長期的生活實踐,肯定能清楚柿子食用的禁忌。特別是柿子需要一定的脫澀。想像一下,如果種在蟠桃園,神仙們來去匆匆,自然不可能等著柿子脫澀。再上神仙並不吃煙火食,安排他們空腹吃柿子,吳承恩老爺子大概也感覺不那麼合適。

一種水果能否進入蟠桃園,還與文化傳統有關。梨與桃子一樣,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水果,今天梨的種植面積僅次於蘋果。不過,梨諧音「離」,在正式的場合,特別是祝壽,通常不會出現這種水果,而夫妻間更是忌諱分著梨吃,因為「分梨」諧音就是「分離」。

蟠桃園裡為什麼對桃子情有獨鍾,神仙們享用的一定是桃子,與桃子習性和文化傳統都有密切關係。桃子原產於我國。近代中國考古學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鄭州二里崗新時期時代遺址中,也發掘出數量極多的野生桃核。經鑒定,與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證古籍記載,確證中國是桃樹的起源地,人們利用和種植桃樹已有悠久的歷史了。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有「園有桃,其實之淆」,說明黃河以北及山西廣大地區,桃子都有一定規模。《禮記》把桃、李、梅、杏、棗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

桃子分布廣泛,我國南北各省都有種植,北到遼寧,南到浙閩,西到甘肅,都能頻繁看到桃子身影。當然,最集中的是還是華北和華東各省。桃子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因其肉質鮮美,被稱為「天下第一果」。桃肉營養極其豐富,水分足,蛋白質含量高,熱量低,同時,桃子還有果形大而美的優點,可謂內在和顏值俱佳。

桃花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之一。中國與桃花有關的古代文學作品繁多,有的被人們傳頌千年。「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經》里的《桃夭》,是已知的最早的桃花詩。桃樹生機勃勃,繁花似錦,花開滿枝,灼灼動人。新娘出嫁在這個喜氣洋洋的花開之際。人們用桃花歌頌她的青春美貌,並把家庭美滿幸福、人丁興旺的熱烈祝福送給她。「去年路過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的這首《題都城南庄》,描述了段美麗而短暫的桃花情緣,故地重遊,桃花依舊,卻不見去年人。

桃木在我國民間文化和信仰上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桃木又名「降龍木」、「鬼怖木」,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伐邪制鬼材料。傳說夸父追日,臨死前將神木拋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國最早的春聯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稱桃符,幾千年來,桃木就有鎮災避邪之說。

桃子用來祝壽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孫臏師從鬼谷子學藝十年,有一天忽然想起母親的生日快到了,就跟鬼谷子老師提說下山看母親,鬼谷子感念其孝心,準備了一個桃子讓孫臏帶回去。讓孫臏感到驚訝的是,母親吃了桃子以後容顏大變,整個人年輕了很多。孫臏倍感驚訝,上山問老師,鬼谷子賣關子說,給他的桃子是西王母的蟠桃。

寄予了如此多美好的桃子,到了吳承恩筆下,成為王母娘娘蟠桃園中當仁不讓的唯一主角,也就順理成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秘陣營?同宋江勢不兩立,楊雄石秀絕非對手
三國兵鋒下的匈奴軍團:曾割據東漢五郡,卻連遭梟雄曹操痛擊?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