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我們到底能不能相信中醫?

我們到底能不能相信中醫?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課程,頭條評論+私信電話:學習中醫,即可免費領取針灸學習視頻哦!

我們到底能不能相信中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生命是什麼

古人對生命的理解充滿想像,後來西方科學興起,科學大廈蓋的有模有樣,於是,一幫人就嘗試用科學去解釋生命。

薛定諤寫了本書叫《生命是什麼》,然後就成了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經典之一,可以說是生物學的壓艙石。

簡單來說《生命是什麼》的核心思想:在生命體內運行的所有規律,必須符合基本的物理定律,哪怕這個物理定律暫時還沒有被發現。

02 西醫的思路

接下來的思路就很明確了,醫學就是挖掘生命運行過程中蘊藏的物理化學規律

約定一下,這裡說的西醫特指現代醫學,這裡說的中醫特指古代中醫。無論你是中醫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請耐著性子看完,下面的劇情百轉千回。

西方人挖掘規律的方式,帶有濃重的西方文化特徵。籠統地說,西醫就是把人體參數化、標準化,從微觀入手,把人細分成N個參數,並給每個參數設定範圍。這是一項偉大而壯觀的工作,但幾乎也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

從技術上說,標準化使得醫學理論可以精確重複、廣泛傳播,從而可以在他人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從產業上說,西醫的醫生可以在學校里批量生產,再不濟,把不同參數對應的不同病症,以及相應的處方背下來,至少就不能算庸醫了。

所以現代醫學註定要走一條先弱後強的道路,雖然起步慢了點,但可以抱著現代科技這條大腿,最近幾十年突飛猛進。

03 中醫的思路

中國古人挖掘規律的方式,帶著濃重的中國傳統文化特徵。中醫本質上是一項長達數千年的人體實驗,古人把所有能用來表徵人體的手段都用到了極致,脈搏跳動、舌頭顏色、說話聲音、排泄物氣味,甚至包括房子朝向,從觀察到的現象中找到有價值的統計學特徵,直接從宏觀入手,意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套路靠譜嗎?統計學當然是靠譜的學科,也是極需智慧的學科。正因為中醫行之有效,在現代醫學強勢崛起的大背景下,依然牢牢佔有一席之地。至於中醫能留住這一席地的緣由,待稍後再敘。

但中醫們並不喜歡用科學術語和數學去記錄實驗結論,而是用陰陽五行、經絡氣血、天人合一等近乎玄學的語言,加上朦朦朧朧的文字表達,讓人看了頭皮發麻!

所以學中醫的關鍵是悟性,這使得中醫更像是一門藝術或手藝,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承,行業標準無法建立,人才培養難度大,無法像西醫那樣大量提供水平穩定的醫生。本人因家庭原因,對醫學多有涉獵,從西醫,到中醫,上至癌症,下至感冒,特意尋人學過把脈,憑鄙人這般遠超80的智商,也是草草敗下陣來。

從行業規範上說,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情。不過咱們不說行業,只談技術。

統計學或經驗學通常有這麼個特徵:起步迅速,後勁乏力。

也就是說,中醫理論在兩千年前就達到了頂峰,之後便乏善可陳。在科學思想尚未出現的古代,中醫靠著如此簡陋的表徵方法,一口氣將醫學推了2000年依然不衰,不服也得服!

得強調,這是中國古人的方式,現代國人研究生物醫學的主流方式也是順著西方科學的路子走,而且在學術層面可圈可點。

04 尷尬的中醫

不少人有這麼個迷思,認為古人的東西一定是好的。對此,藉助算半個古人的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用中醫治好病的例子來證明中醫靠譜,或者用中醫弄死人的例子來證明中醫靠不住,都是愚蠢的。對中醫的解讀,必須得回歸科學,這部分需要智商80以上才能理解。

中西醫都講究對症下藥,疾病診斷的重要性不用多說。正宗的中醫不是靠神秘力量行走江湖的,而是實實在在有統計學依據的「望聞問切」,和西醫不同,中醫生在掌握這門手藝時,憑的多是悟性和經驗,麻煩就在這。

游泳冠軍不需要懂流體力學,但你不可能憑游泳經驗去造一架高速飛行器。比如,感冒發燒,把體溫作為一個觀察指標,這種經驗很容易總結;可要區分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就難了很多,但細心點也沒問題;再要區分H1N1感冒病毒和H2N2感冒病毒,那就不是把脈能搞定的了。

僅靠中醫「望聞問切」四種手段,華佗、孫思邈等神人已經玩到了極致,後人難以超越,至少難以遠遠超越。因為手藝都是有極限的,無論流體力學學得多好,游泳速度是有極限的,想要更快就得藉助科學,造出快艇。

即便華佗在世,也不可能靠望聞問切把腫瘤位置和大小精確到毫米。中醫理論停滯千年,如果不革新原有方法,依然只靠望聞問切,未來一千年,結果可知。

在疾病診斷方面(不包括治療),西醫藉助各種科學設備,早就遠遠甩開了中醫,正如游泳游不過快艇,跑步跑不過汽車,停滯千年的望聞問切,不可能超越日新月異的醫療設備。

愚昧的小盆友,千萬不要拿「傻逼西醫對比牛逼中醫」的例子來質問,不然我拿「牛逼西醫對比傻逼中醫」的例子來反駁,你就沒地哭了。在疾病診斷上,最頂尖的中醫,不可能超越,最頂尖的現代醫學。謝絕抬杠!

再說說治療。

無法精準的診斷,導致中醫無法保證治療效果的穩定性,時好,時差。而西醫則步步為營,一旦攻克某項疾病,效果便是穩定的、可預期的。

以肺結核為例,古代中醫(不包括現代中醫)治療肺結核肯定有成功的例子,但不會很多,不然也不會鬧出人血饅頭這樣的悲劇。在發現鏈黴素以前,得了肺結核自然應該考慮中醫,甚至應該優先考慮中醫,好歹人家有成功的案例。但若今天得了肺結核,完全拒絕西醫,那就是作死了,咱們浙江省2018年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是91.8%,剩下的8.2%估計身上還有其他疾病。

毫不客氣的說,在西醫打下的地盤上,中醫幾無招架之力。同樣的,這個結論謝絕抬杠!

那麼問題來了,在西醫尚未到達的地盤呢?這種地盤多嗎?

05 更尷尬的西醫

前方高能預警,不知道大夥遭不遭得住。

美國斯坦福大學預防醫學研究中心主任Ioannidis,在2005年發了一篇論文

《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直譯過來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已發表的研究成果是錯誤的,再翻譯成吃瓜群眾的語言:大多數醫學研究都是不靠譜的。

Ioannidis對1990年至2003年間發表的49篇最頂級醫學論文進行了研究,最終發現只有20篇是靠譜的。Ioannidis還不過癮,又在不算最頂級的論文里找了432個醫學研究成果,其中重複驗證有效的,只有1個,呵呵。

截止今天,這篇論文被引用高達3915次,什麼概念呢?從1900年至2005年,人類一共發表了3800萬篇論文,引用超過1萬次的,也不過寥寥60餘篇。

四千次的引用,足以證明醫學界默認了「大多數醫學研究都是不靠譜的」,只不過這個結論並沒有引起外界的重視。實際上,幾乎所有的醫學專家都認為,任何與醫學研究有關的媒體報道,都只能當娛樂新聞看,這不是信或不信的問題,而是因為醫學研究不被推翻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我們到底能不能相信中醫?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咖啡」列入2B類致癌物名單,與殺蟲劑DDT是同一類。沒想到吧,喝咖啡等於喝農藥啊!

後來美國膳食指南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有力的證據」表明,適度喝咖啡能減少慢性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則稱,咖啡能預防癌症。

再後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研究證明,飲用65℃以上的咖啡,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結果發現,長期飲用65℃以上的任何液體都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到最後,還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這個單位,召集了多名科學家再度研究,發現沒有確定性證據表明咖啡致癌,搞笑的是,這次研究表明,咖啡能預防某些癌症。

2016年6月,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正式把咖啡從2B類致癌物名單中移除。

到了今天,咖啡到底是致癌,還是防癌?被整懵的小盆友們,理會這些作甚,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貓屎咖啡走起來~

現代醫學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還記得上篇文末的例子嗎,精確計算10個氫原子之間的相互關係就可以讓人乾瞪眼。一個細胞的精巧程度遠遠超過任何一台人造設備,由幾十萬億個細胞組成的人體,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現代醫學從底層開始一個參數一個參數的解密,究竟已經走到了哪一步?到底需要多少個參數才能構建完整的人體模型?參數一旦出問題,該如何調整?人體模型與外界物質的相互作用關係又是如何?

150年前醫生不知道手術前要洗手,在今天看來很荒唐,可你是否想過,現在的醫療手段在150年後的人看來,又是什麼評價?現在的有些藥物會不會和「手術前不洗手」一樣荒唐?

非常遺憾,這一串問題的答案不容樂觀。

醫學圈有個亦真亦假的調侃:偶然治癒、常常緩解、總能安慰。

06 中醫治根,西醫治標?--從感冒說起

普通感冒怎麼治?

儘管人體異常複雜,但感冒這事好歹算搞明白了,不曾想,卻給了中西醫當頭一棒。

中醫把免疫系統失靈描述為陰陽失衡,治病需調陰陽。這思路實際上是調節免疫系統,比西醫調節參數的思路更合理,於是,中醫順手就摘走了「治根」的帽子。

無奈中醫的調節手段太粗糙,「砭針灸葯」和「望聞問切」一樣,標準化太薄弱,不同個體的療效穩定性實在不敢恭維。

在慢性病這個戰場上,中醫與西醫可算旗鼓相當。西醫效果穩定,但只能做到緩解;中醫時好時壞,但偶爾能取得戰果;平均下來,兩者沒本質差別。

除了打得難解難分的慢性病之外,還有一個地盤,西醫還沒開打。

身體明顯不適,但所有化驗參數都在正常範圍,按照西醫的定義,這就是健康的。但若是去看中醫,結論可能就是陰陽失衡之類的。

咱們暫且把這地盤取名為:疑難雜症。在這塊地頭上,中醫大殺四方!但結果也差不多,有好有壞,原因還是那個,非標準化導致效果不穩定。

醫學既然是這副模樣,我們自己還能做點什麼?

下面這個觀點是個人體會,這個體會來自於本人帶母親十餘年奔走眾多中西醫院所得,萬般酸楚不足為外人道。

慢性病之所以是慢性病,是因為免疫系統和疾病展開了拉鋸戰,一時分不出高下,整個戰局錯綜複雜,想通過調整幾個參數就解決戰鬥的可能性並不大。

慢性病的解決思路是,提高免疫系統戰鬥力,恢復人體自我修復能力。具體措施:第一,檢視周圍,切斷可能攝入污染的途徑,我當時的做法是把自來水、大米、水果等都做了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的檢測,這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學功底。

第二,通過飲食習慣或體檢判斷是否缺乏某些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這需要一定的生物醫學常識,比如從不曬太陽可能會缺鈣(紫外線照射皮膚可以產生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做完這兩步,接下來就簡單了:補充營養,減少污染,合理睡眠,適量運動,心情舒暢。

總結:中醫偶爾治本,西醫總是治標,免疫系統才是王道。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外國人都開始學中醫了,你還在等什麼?

學習中醫,請私信回復:學習中醫。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看了就會用的「針灸處方」,了解一下
從《紅樓夢》看古代貴族養生方法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