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映資本十年:打有準備的仗,冒擔得起的險

華映資本十年:打有準備的仗,冒擔得起的險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6月17日報道(文/張鵬會)

過去一年,互聯網創投圈最多提及的一個詞就是「寒冬」。圍繞寒冬,人們感受更多的是「不確定」,不確定未來市場環境會如何,資金會流向何處,企業是生存還是死亡?

然而,正如寒冬會過去,經濟也會在周而復始的輪迴中回到正軌。站在時代洪流中,6月14日,華映資本WE來大會在蘇州啟幕,回顧了華映資本的10年歷程,分享了他們對當下創投市場的理解,以及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華映資本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領先的TMT和文化新媒體領域投資機構,投資版圖覆蓋文化娛樂、消費升級、金融科技和數據應用,投資階段以A輪為主,上下延伸,重視閉環布局和行業整合。

2019是華映資本成立的10周年。過去10年,華映資本資產管理規模超60億元人民幣,投資了近160家企業,包括51信用卡、海蝶音樂、微盟、界面·財聯社、時空電動、BOSS直聘、深蘭科技、開始吧、元聚網路、聚橙網、藍白紅影業等。其中,已成功上市或併購退出項目近35個,近2/3的被投企業確認或完成後續輪融資。

自基金成立至今,華映資本已有35家被投企業估值超過5億元。其中,微盟2019年1月於港交所上市,估值近100億元;9158視頻社區、深蘭科技、時空電動汽車、BOSS直聘、界面等估值超50億元。

過去10年,是華映資本的10年,也是中國創新創業最蓬勃炙熱的10年,在這樣的大周期內,華映資本如何判斷未來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在順風與逆風中與經濟周期共舞,與企業共同成長,探尋價值投資的真諦。

華映自畫像:十年熱愛,穿越火線

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用「穿越火線」來形容華映資本的10年。季薇稱,「穿越火線」並不是水生火熱,而是中國創新創業蓬勃希望的景像。

季薇認為,當下創投領域充滿了未知與機遇。從宏觀上看,中國經濟增長面臨壓力,中美貿易摩擦重新升溫加大了來自外部環境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從行業上看,創投創業募投雙降,資本市場喜憂參半。一方面,基金募資金額下降,2019年Q1的募資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下降55.6%和17.2%。另一方面,2018年港股IPO募資全球第一,科創板落地,VC/PE推出獲重大利好。

10年投資路,華映的投資邏輯在於始終抓住時機和行業發展脈絡,抓住破局點,切入行業高速成長期。2010年以來,文娛產業在中國開始蓬勃發展,華映率先切入文娛產業投資,布局大量產業上下游優質企業;2013年起,文娛領域迎來創投高峰期;2014年後,中國文娛及媒體產業規模突破萬億人民幣,華映在消費、技術、金融等領域加註布局,把握住了行業的發展風向。

投資總是機遇與風險相伴,季薇認為,投資就是要做上行空間大,下行風險有限的事情。要明確預測和預案之間的關係,其判斷標準有六個,一為時機,何時是進入行業的最好時間點;二為性價比/上行空間,企業的估值體系是否相對合理;三為團隊,團隊的格局、戰略、執行力是否;四為模式,這是不是一個看得懂的商業模式;五為資金,要尋求相對確定的資金需求模型;六為賦能,能否給到企業戰略和運營資源的賦能。

談及投資哲學,季薇認為,價值投資是長久生存之道。10年來,華映帶著「無限遊戲」的心態和做法,堅持價值投資、陪跑賦能,但目的是「有限遊戲」(退出)。季薇認為,企業與資本的關係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和企業共贏,創造價值,享受企業成長的紅利。

互聯網創投風雲變幻,風口與風險相伴。季薇表示,投資人應當確定自己的邊界和定力,明確核心能力圈,在邊界內專註投資。10年來,華映始終圍繞「人群」和」科技」進行投資布局。圍繞圍繞「人群」,華映重點布局內容相關的流量入口,基於內容和流量入口,布局消費,進一步強化內容和流量變現;企業服務則圍繞「人」和「數據」的底層需求切入進行布局,進一步投資基於技術和產業升級的項目。

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確定性,季薇分享了6點華映資本重點關注的趨勢和機會。

一是消費多元化趨勢。重視增量人群(Z世代人群、銀髮人群、下沉人群),精耕存量人群。

二是流量平台趨勢。超級平台成為誕生獨角獸企業的新土壤,用戶注意力爭奪日趨激烈,平台成為流量高地。在這樣的背景下,聚焦垂直人群的獨立平台仍有機會,基於平台生態將成長出產業獨角獸。

三是內容和交易鏈接加強趨勢。內容電商化、電商內容化,數據引導全平台運營。對此,要將思維從「流量轉化」到「用戶運營」,多平台觸點;同時,從「公域流量」到「公域 私域」,基於內容沉澱粉絲,進行粉絲運營和交易轉化;最後,從「人找貨」到「貨找人」,千人千面,智能化推送。

四是國貨崛起趨勢。品類紅利和流量紅利的雙輪驅動,帶來了國貨的崛起。

五是重點關注內容和交易融合帶來的新機會。包括:

1)內容機會:面向新人群的內容和社區、更具互動性的內容、內容和技術的結合;

2)平台機會:垂直領域的平台、直播/短視頻/小程序電商、私域流量;

3)服務機會:供應鏈、MCN/代運營、數據應用;

4)品牌機會:新流量驅動下新的垂類的機會、渠道品牌、個性化/定製品牌。

六是To B市場機遇。一方面是技術驅動,圍繞數據基礎技術和物聯網布局;另一方面是產業升級,圍繞大消費企業服務和IT升級布局。

掘金To B,拆解企業服務「四部曲」

統計數據顯示,科技行業市值Top 10的美國公司中,to C公司和to B公司各佔一半,在辦公軟體、資料庫等企業服務領域,美國相繼誕生了微軟、Adobe、Oracle、SAP、Salesforce等千億美元量級的公司。

企業服務是又一個創業者和資本爭相追逐的藍海賽道。華映資本合伙人章高男對產品型與服務型項目以及To C項目和To B項目進行了對比。

在客戶價值上,To C大部分是偏產品化,價值感受主要來自於主觀,不容易量化,價值的變化來自於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的改變。TO B類項目大部分是偏服務,客戶價值容易量化,行業機會和發展狀態來自於技術變革。

從獲客角度,To C類大都是衝動性消費,決策時間短;口碑效應強,線上推廣的效果更好;同時,單用戶獲客成本低,裂變效應強,更拼服務速度。而To B是價值消費,決策機制複雜,通常不是一下子做決策,可能時間是3個月、5個月做決策;口碑效應弱,線上成單效果有限,需要線上線下結合;同時,其單用戶獲客成本高,壁壘高,更拼服務質量。

從市場角度,ToC類頭部效應強,品牌相對集中;產業一旦成熟,就可能一家通吃或者是一兩家通吃。而To B類的頭部效應不那麼強,替換成本相對高,大小品牌可以共存。

最後是估值和退出角度,To C類頭部項目增長很快,溢價高,退出周期比較短;且大多為獨立上市,併購機會相對少,做不出來的企業容易死掉。而ToB類企業是線性增長,通常需要8-10年增長期,退出期長;同時併購機會多,也可以獨立上市。

隨後,他將企業服務拆解為四部曲——服務前(獲客)、服務中(提供服務)、服務後(交付)、服務跟進(客戶關係管理),並分析了每個環節的規律和關鍵。

服務前(即獲客環節),首先要重視客戶價值,為什麼客戶需要這個服務,為什麼是我們提供這個服務;然後明確服務策略,如何高效找到客戶,建立業務聯繫並轉化成單;最終最大化地實現服務目標。

服務中(提供服務),要提供超出預期的增值價值,儘可能找到延伸服務的機會。但不是所有東西都滿足,最考核的是服務價值點滿意度和服務提供成本的綜合比,否則對成本都是災難。

服務後(交付),一定要為客戶提供穩定、高質量的服務。對於To B客戶,流失一個客戶是災難性的,因為服務性就要綁死。因此要檢查交付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黏度,持續監控服務後質量,誰的效率高誰就獲勝。

服務跟進(客戶關係管理),這是企業服務的重心,要在不干擾客戶情況下提高重複下單頻率,產生更多的耦合,挖掘新的服務點。

中美新消費品牌,誰更「性感」?

華映資本合伙人孫瑋在消費品零售和醫療服務方面有超過15年的積累和經驗,他對比了中美消費品牌的增長曲線。

孫瑋認為,從人口、地域、收入水平和市場發展角度看,中國市場應和美國對標。對新品牌而言,未來5-10年是新品牌消費的黃金10年紅利期,主要來源於三個驅動力:新消費群體、新渠道、新供應鏈。

從新消費品牌上看,2010年以來,美國崛起了很多新消費品牌DTC品牌,往往都是官網直售;而中國市場的新興品牌崛起從2014年開始,是隨著電商平台發展起來的。

從人群上看,美國千禧一代消費者有80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4%,中國為4億,佔29%;在收入上,美國新消費人群2018年收入中值為50000美金/年,中國為12000美金/年,但美國年輕消費人群的負債更高,2018年這一數字為36000美金/年,中國僅為2000美金/年;在消費總量上,美國新消費人群預計2021年消費1.6萬億美金,中國預計2.6萬億美金。

從供應鏈和渠道看,中國有幾乎全世界最好的供應鏈,有更集中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基於博主的影響力傳播渠道也已經發展成熟。

從團隊來說,團隊需要懂產品、懂營銷,在這一點上,中美創業者的性感程度幾乎可以打個平手。

孫瑋認為,總的來看,中國的消費品牌比美國更性感。這是因為從整個風投行業對新興消費品牌的認知和投入來看,中國與美國同行相比還是有很大的欠缺;但從產品力和其他各方面來說,一點不弱,但是在資本投入上,中國消費品牌相對落後。

以流量為核心,押注文娛投資走向

劉天傑分享了2010年以來的文娛發展趨勢,2011年是影視、演藝、出版發行等傳統文化;2012年是數字閱讀、數字娛樂、互動傳媒、廣告創意等「互聯網 娛樂」;2014年是動漫、遊戲、綜藝、音樂等泛娛樂;2016年是MCN、知識付費,網劇、網大、網綜等內容娛樂;2017年到現在是短視頻、互動娛樂、直播電商等「內容 娛樂」形式。

華映資本投資總監劉天傑表示,文娛是華映的主航道,如果想在主航道里行得穩和遠,承載船的水就是「流量」。至於文娛領域投資策略,簡而言之就是以流量為核心,押注流量走向,提前布局相關內容,抓住流量紅利。

他指出,流量體系在平台演算法、用戶時長遷移等因素的驅動下呈現出去中心化的新特點,文娛投資的思路也要變。未來華映將深度關注對Portfolio的流量賦能、內容和結合方式的升級改造、核心技術(5G \ AI)與核心流量場景的結合。劉天傑分析,AI演算法和推薦演算法伴隨著下沉流量越來越多,呈現指數級的增長,例如今日頭條,快手的崛起,可能伴隨的都是下沉流量的增加。

劉天傑認為,最近一年,流量在以下三個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1)推薦演算法使得人們看到的內容是機器而非用戶自身篩選的,每個人看到的內容都與別人不同;

2)用戶時長遷移。短視頻和推薦類內容佔用總時長比重明顯增加;

3)流量去中心化。流量從聚集在平台上轉化為聚集在個人號、社交媒體賬號、群眾。

劉天傑認為,從文娛投資的角度,流量並沒有枯竭,恰恰相反流量在增長,這對於一個文娛投資機構來講,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黑蟻資本何愚:踏入消費「無人區」,如何發現下一代消費巨頭?
「估值倒掛」蔓延至早期投資:南方機構對半砍,北方砍剩1/3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