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闖王攻進紫禁城,崇禎才恍然大悟,17年前魏忠賢為何說那句話

李闖王攻進紫禁城,崇禎才恍然大悟,17年前魏忠賢為何說那句話

明朝權監魏忠賢的一生,可以說是起起伏伏。魏忠賢,字完吾,河北滄州肅寧人,原名李進忠,因為欠下了一屁股賭債,李進忠為了躲債活命,咬牙自閹入宮。熹宗時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名魏忠賢,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野史記載,魏忠賢之所以能快速上位,是因為他去勢未盡,能和明熹宗的乳母客氏對食,深得其歡心。

魏忠賢一代權奸,專斷國政,殘忍陰毒,驕狂跋扈是歷史事實,翻不了案。但魏忠賢由於和當時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東林黨」矛盾極深,壞處被無限放大,所以在後世他成了「臉譜化」的壞人代表,遺臭萬年是沒跑了。不過儘管魏忠賢為人奸詐,人品極差,但在他的掌權之下,國家局勢逐漸好轉,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很講原則的,很有辦法的。

天啟皇帝沉迷木匠手藝,不想管理政務,他對魏忠賢又非常信任,所以就把奏摺全都交給他批閱,所以朝廷上下很多事情都是「九千歲」說了算。魏忠賢大膽啟用遼陽戰敗遭受讒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拋開個人恩怨,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這些人都在挽救大明帝國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天啟一朝在魏忠賢的把持下,雖然朝中內鬥激烈,但國家局勢穩定,大明帝國並沒有像崇禎朝那般千瘡百孔。魏忠賢在職期間,為什麼明朝民間沒有爆發過大規模農民起義?很簡單,那時期的明朝並不缺錢,國庫只要有錢一切都好說。當時明朝的情況是南方的商人有錢,農民沒錢。但是商人的代表是東林黨,他們反對向士紳、商人、礦主加稅。

魏忠賢不管這些,極力向中上層徵稅,雖然大有貪污,但沒有加重百姓賦稅。這樣一來國庫有了錢,第一解決了邊關將士的糧餉和後勤,第二既能撥款賑災,又減輕了百姓負擔,魏忠賢本身就是農民出身,他知道農民的難處。如此中原沒有百姓起義鬧事,關外將士有軍餉拿,也肯用命抗清,才使大明帝國不至於被財政拖垮。

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種能力、魄力、這份功績,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而且天啟皇帝行將就木之際對朱由檢說過:「忠賢宜委用」、「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魏忠賢曾直言:「東林黨人志大才疏,治國必亂。」然而崇禎不信邪,一上台便宣布魏忠賢十大罪狀,將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一掃而空,知道自己前途未卜的魏忠賢不久便懸樑自盡了此殘生。

魏忠賢一死,朝廷便成了東林黨的天下,重新上台的東林黨為了爭取民心,免了許多賦稅。鹽稅、布匹稅等商稅使館他們自身利益,不再徵收;由於缺少經濟來源,只得增加農民稅賦,各地無論是否有災,賦稅照舊,一分不少,以前的欠稅,還要補交。在闖王李自成的老家,閹黨掌權時,每畝地賦稅二錢,東林黨再次掌權後,每畝賦稅二兩!農民活不下去,只得參加流民起義。

朝中少了魏忠賢閹黨的制約,文官集團內部黨爭加劇,相互攻訐,彼此掣肘。遞給崇禎的奏章多是空話連篇的愚腐之見,紙上談兵之道,於國事無補的道德文章。朝廷里沒有了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有能之人,一個年輕的崇禎皇帝,帶領著一幫迂腐的大臣,怎麼可能能振興明朝?

明朝時局動蕩,崇禎皇帝缺錢,最缺的就是軍費。為了籌錢,崇禎低三下四向宗室、大臣們要求,讓他們捐銀子以共赴國難。結果出人意料,內閣首輔只捐了500兩,太監首領卻捐了一萬兩!崇禎本意是認捐總額達到100萬兩,以應戰爭急需。捐三萬為上等,可是誰曾想沒有一個捐過三萬的。而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後,從這些官員們家裡搜颳了幾千萬兩白銀。

1644年,魏忠賢死後第17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兵臨城下,崇禎死前哀嘆:「文臣皆可殺」,「此皆文臣誤我"。崇禎所說的文臣,就是指東林黨了,當他發覺東林黨都如魏忠賢所說的那樣,只是一些嘴巴,辦事不靠譜的時候,悔之晚矣。魏忠賢確實惡貫滿盈,但明朝在他手裡,整體局勢並沒有繼續惡化,儘管不能力挽狂瀾,但是他的確為大明朝續著命,比起那些不以江山社稷為重,只為自己的蠅頭小利為重的東林黨人,不知好了多少。(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明史紀事本末》)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收了」弟媳楊氏,為什麼偏偏「忽略」嫂子鄭觀音?
被人喊了千年「流氓皇帝」的劉邦,到底有多「流氓」?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