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紀念大會暨荒漠化防治國際研討會舉行

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紀念大會暨荒漠化防治國際研討會舉行

中國日報6月17日電(記者 李弘揚)6月17日,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紀念大會暨荒漠化防治國際研討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大會主題為「人才、科技、綠色、共享」。會上交流了世界荒漠化的現狀、形勢以及防治成果,肯定了中國多年來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突出貢獻和成功經驗。

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聯合國確定的主題是「讓我們一起種未來」,中國的主題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動綠色發展」。本次大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綠化基金會支持,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農業大學聯合舉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大會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採取了政策、法律、科技、行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荒漠化防治工作,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擴展的態勢。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沙區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提前實現了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

張建龍指出,長期以來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實踐,不僅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荒漠生態系統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結合的道路,而且塑造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治沙精神,湧現出了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壩、新疆柯柯牙、內蒙古庫布其等一系列先進典型和石光銀、王有德、八步沙六老漢等一批治沙英雄和時代楷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張建龍強調,作為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國,中國將一如既往認真履行相關義務,在「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框架下,繼續與有關國家開展交流合作,加強人員互訪,組織相關培訓,並根據對象國實際開展專題研究,促進互學互鑒。未來還將謀劃在特定國家和區域,研究建設一批兼具技術性和示範性的荒漠化防治合作項目,讓中國防治荒漠化經驗真正實現全球共享,造福世界人民。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副執行秘書普拉迪普·蒙珈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中國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效。他說,在過去的幾十年內,中國的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就可以與其經濟發展相媲美,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近23%,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逆轉,7000多萬依賴退化土地生活的人們實現了脫貧。希望中國能夠繼續分享成功經驗,為實現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會上,中國綠化基金會與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共同簽約了《戰略合作協議書》,將在五年內累計捐贈5億元人民幣,用於內蒙古自治區植樹造林和生態修復項目,共同建設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外交部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治沙領域專家、學者及相關企業代表,共400多人參加了紀念大會。

本次會議為期2天,會議將圍繞 「創新防沙治沙技術,推進沙區生態修復」「探索風沙災害成因,完善監測預警系統」「落實『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推動多邊務實合作」等6個主題開展深入研討與交流。

會議期間,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召開了第四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

(編輯:富文佳 蔡東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劉利校長在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成立儀式上的講話
揪心!伊朗西部一省份接連發生兩場地震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