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修行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就會三緘其口,不再和別人爭辯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真正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事物,就忘記管住自己的嘴巴。
常言道,沉默是金。修行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就會三緘其口,不再和別人爭辯。
人天生都帶著自我成見。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剛開始都是懵懂無知的,隨著心智的增長,慢慢形成一套我們認知世界的觀念,稱之為:心智。
每個人的心智,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對父母養育,同一個地方長大,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其心智也不一樣。
心智,帶領我們認知世界,判斷人情是非,從而產生自我成見。
自我成見,是一個中性詞,是指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為什麼自我成見,後來慢慢變成貶義詞?因為一個人的看法是主觀的,往往帶著自己的偏見。
放下自我成見,才能看見事物的本質。
莊子說:「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
如果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那麼每個人都有一個標準。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理。
事實上,並非如此。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本來就存在,事情的發展,也有自然的來龍去脈,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成見而改變。你看它,或者不看它,它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有覺悟的人,認識到這個本質,就會放下自我成見,不戴著有色眼鏡看東西,也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這樣的人,是有大智的。
有大智的人,不和別人爭辯,保持自然真性。
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
一根直的棍子,橫著看,是「一」;豎著看,是「1」;側面看,是 「。」,像一個小圓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看的角度不一樣,答案則各不相同。世人對同一個問題,爭論不休,大家都認為自己對,事實上,也是如此,他們都對,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大智者知其然,所以無爭,三緘其口,修行吾身。
莊子說:「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大智者廣博,小智者瑣碎;高論者盛氣凌人,爭論者辯論不休。與他人爭辯,是在消耗自己的真性,就像秋冬的蕭殺一樣,人的真性也會隨著爭辯不休而日漸消耗。所以,智者三緘其口,修行在吾身。
悟到一個道理,在於每日實踐,然後在實踐中,慢慢提升自己。而不是聽過就忘記。不去實踐,看了等於沒看,聽了等於沒聽,日復一日,原地踏步。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老子:人保持虛空,其實可以得到無限多
※通過一個人說的話,就可以知道他的為人,這麼多年沒失手過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