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德國的最強盟友,沒有它戰爭將提前三年結束,不是日本

二戰德國的最強盟友,沒有它戰爭將提前三年結束,不是日本

一戰後,西方列強達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通過削減軍備、控制煤鋼等手段阻止德國死灰復燃。德國是19世紀末崛起的又一歐洲強國,作為一個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沒有足夠的時間發展海軍,只能走大陸軍路線,但無論是海軍還陸軍,都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作後盾。德國工業高度發達,唯獨缺乏資源,尤其是鋼鐵和石油,故而在普法戰爭中割走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

《凡爾賽條約》沒有解決列強之間的根本利益問題,反而埋下了更大的隱患。1923年,法國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威逼德國履行煤炭供應義務。戰敗後的德國急於復仇,希特勒利用德國民眾的復仇心理,順利奪得德國領導權,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肆擴展軍備,大力培養民間飛行員。到1934年,德國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甚至還要更高。

然而,石油和鋼鐵成為限制德國軍備發展的一道枷鎖。德國魯爾區只產煤炭,不產石油和鋼鐵,1939年德國全年產油量只有50萬噸,而美國卻有17094.6萬噸,蘇聯有3030萬噸,即便是不產油的日本也有30萬噸。對於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來說,50萬噸石油連生產潤滑油都不夠。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只要德國持續油荒,它就會變成一隻沒有動力的野獸」。

德國很快找到了產油地,那就是一戰的戰勝國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北部,境內盛產石油,號稱「歐洲的油箱」。但此時,羅馬尼亞的石油全部被英法所把持,一滴油都不會流入德國。假如英法能牢牢地控制住這個歐洲油箱,德國斷然不敢在缺油的情況下發動戰爭。可惜,英法的綏靖政策讓羅馬尼亞坐立不安,唯恐步波蘭後塵。1940年,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

在整個二戰期間,羅馬尼亞每年為德國提供1400萬噸石油,至少解決了德國70%的油荒,還積極派兵參戰。但是,這些石油並不足以支撐德國發動全面戰爭,故而德國發起侵略蘇聯戰爭,目的之一就是佔領高加索一帶的油田。可惜的是,德軍推進到莫斯科一線時進攻乏力,被蘇軍打了一場反擊,此後大部分時間都面臨缺油問題,虎式坦克常常因缺油而動彈不得,最終輸掉了戰爭。假如沒有羅馬尼亞,德軍萬萬不敢發動戰爭,即使發動戰爭,最多一年就會因缺油而陷入包圍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國土面積全球第二,人口只有3700萬,加拿大靠什麼保衛國家?
中國到底該不該抗美援朝?14年後,美軍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