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刊登上海中山醫院聯合多國學者文章:多吃紅肉,早死風險高,堅果、魚肉、全穀物是最佳替代食物
既往一大堆證據表明,紅肉尤其加工紅肉,與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腎病、某些癌症甚至死亡風險增加緊密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紅肉是可能致癌物,而香腸、培根、熱狗等加工肉類是致癌物。
6月1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Yan Zheng等人聯合美國、西班牙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再次證實,紅肉尤其加工紅肉吃得較多的人,死亡風險會明顯增加。
分析結果顯示,8年內,每天紅肉攝入總量至少增加半份(豬肉、牛肉或羊肉43 g)的人,隨後8年內死亡的風險比每天紅肉攝入量不變的人增加10%。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發現,如果用堅果、魚肉、全穀物、蔬菜、去皮禽肉、奶製品、雞蛋等相對健康的食物來替代紅肉,死亡風險會降低6%~19%。其中,堅果、魚肉、全穀物是最佳替代食物,可將死亡風險降低10%以上。
但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普渡大學聯合發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用健康的植物蛋白替代紅肉更有利於控制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不建議用魚肉替代紅肉,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當然也不行。
這項新研究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和健康專業人士隨訪研究兩個前瞻性研究隊列1986~2010年期間的隨訪數據,其中前者納入5.3萬名女士,後者納入2.8萬名男士,這些人在入選時都沒有心血管病或癌症。
120萬人年隨訪期間,14 01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於心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病變。
研究者發現,8年期間,不論在女士還是男士中,與紅肉攝入量維持不變的人比較,紅肉攝入總量增加的人,在隨後的8年內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校正年齡、種族、吸煙、飲酒以及基線紅肉攝入量等其他因素後,分析結果顯示,8年內,每天紅肉攝入總量至少增加半份的人,則隨後8年內的死亡風險比紅肉攝入量不變的人增加10%。
加工紅肉和未加工紅肉每天攝入量至少增加半份的人,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3%和9%。
在不同年齡、體力活動量、飲食質量評分、吸煙狀態、飲酒量的亞組人群中,上述關聯均一致存在。
另外,研究者發現,如果每天的紅肉攝入總量至少減少半份,死亡風險並沒有降低。
然而,在減少紅肉的同時,如果增加全穀物、蔬菜、堅果、魚肉、去皮禽肉、奶製品、雞蛋等的攝入量,隨後8年內死亡風險可降低6%~19%,其中以堅果(HR=0.81)、魚肉(HR=0.83)、全穀物(HR=0.88)替代紅肉時獲益最大。
如果用上述相對健康的食物來替代加工紅肉,死亡風險最高可降低26%,堅果(HR=0.74)和魚肉(HR=0.75)最佳。
在該研究中,一份未加工紅肉為85 g,一份培根(火腿)相當於13 g,一份熱狗為45 g,香腸、臘腸等其他加工紅肉一份為28 g。
研究者報告,1986~2006年,總體上女士和男士中紅肉攝入量均有所減少,女士中減少得更明顯,但男士中加工紅肉攝入量保持不變,大概每天10 g。
來源:
[1]Yan Zheng, et al.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red meat consumption with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US women andmen: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Published online June 12, 2019. DOI:10.1136/bmj.l2110
[2]Marta Guasch-Ferré, et al.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Red Meat Consumption in Comparison With Various Comparison Diet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8 Apr 2019.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阜外醫院研究稱:心臟超聲三維成像評估心功能,效果堪比核磁共振
※美國心臟協會專家稱,喝紅酒與預防心臟病不是因果關係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