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岳飛被封「鄂王」,秦檜改稱「謬丑」,南宋雄起抗金再兵敗
13世紀烽煙錄
【春哥註:讀歷史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觸摸到許多久遠的人物和事件,如果深入下去就會覺得許多名字,包括人名和地名、事件名,不再是枯燥的辭彙或者簡單的段落,而是有實實在在的生命氣息在裡面。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此刻也在歷史的進程裡面,和千年以前的人們所經歷的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無非生生死死,無非內憂外患,無非一直在追尋理想中的桃花源而不得,無非暗自神傷鬢毛衰,唱一曲滿江紅,孤獨的擊節拍欄杆,隨後沉醉於溫柔鄉,一覺醒來亦是大天明,周而復始罷了。說完了感慨,開始聊正題,接下來要聊的話題是國人心目中一個繞不開的時代,那就是南宋時代的群狼並起,混沌廝殺,你來我往的歷史,恰逢12-13世紀的階段,離現在800年左右。】
上一篇說到遼國創始人阿骨打曾經設立一朝兩制,以部落治理部落的北府,以及以漢人管理漢人的南府,都直接向皇帝負責,展現了一個包容開放的治理格局,對於大遼國初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這樣的制度是建立在阿骨打絕對的權威之上的,一旦這個權威隨著朝代更替而喪失,後代的國君沒有這樣的思想意識,同時也沒有這樣的駕馭能力,因為這樣的治理很容易使皇權被架空,南北府全權處理日常政務,有你皇帝什麼事,最多隔一段時間彙報一下,因此到了後期,遼國內部紛爭,爭權奪利,最終被金國打敗,即使遼國名將建立西遼政權93年,最終也被蒙古名將哲別率領鐵騎蕩平,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正因為西遼滅亡,成吉思汗把目光放到更遙遠的西方,從而解除了對西夏中興府的包圍,一夜之間,堅固如鐵桶陣的蒙古軍,呼啦啦撤退遠去,留下滿目煙塵。
西夏國軍民目送著蒙古人的遠去之後,躲過一劫的西夏立馬調轉了馬頭,跪倒在金宣宗的腳下,作為一個弱國,他必須尋找依靠才能有把握存活,一旦失去依靠,就會很有危機感。
在金宣宗面前,西夏的使臣一邊刻意的淡化西夏這些年跟著蒙古鐵騎對金國趁火打劫,屢屢犯邊的不義之舉;一邊痛斥這些年來深受蒙古裹挾的惡跡斑斑,譴責著「兇殘」的鐵木真對自己和大金諸城連年來的滔天罪行,他們已經忘記跟在蒙古後面作為後備軍的光榮歷史,這種掩耳盜鈴似的表白讓人覺得可笑,西夏使者最後提出了希望西夏和金國重修於好的良好的願望,代表了西夏國君的最迫切願望。
經過自己艱苦卓絕努力,抗蒙成功的金宣宗,此時正值意氣風發,聽了西夏的使臣的深情告白之後,堅定而淡淡的三個字——「不可能!」這位巧舌如簧的西夏使臣也算盡心盡職,無奈金宣宗是個理科男,不吃溫情告白這一套,在那裡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無奈歸去。
當然西夏作為一個地方偏僻,經濟落後貧窮的國度自然是要尋求依靠的,現在大金拒絕了自己,「你不跟我好,自然有人跟我好。」西夏使者從大金國離開之後,不願意就此失望回西夏,要被國君罵的狗血噴頭,說不定腦袋還得搬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再找一家,於是西夏使者跑到宋朝的地盤上,希望和南宋聯合,共同攻打金國。
南宋這個用傳統歷史視角是漢族正統的王朝,自從十多年前針對金國的開禧北伐失敗之後,已經銷聲匿跡很久了。
說起開禧北伐很少有人知道,但如果說到辛棄疾、陸遊等大詞人,一定耳熟能詳,他們就生活在這個時期,而且他們都竭力主張抗金。開禧元年,宋寧宗採納韓侂胄的建議,崇岳飛貶秦檜,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改謚"謬丑",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主和派,使主戰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五月,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得到著名的抗戰派辛棄疾、陸遊、葉適等人的支持。宋寧宗對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滿,也支持韓侂胄的抗金政策,無奈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內部主和派一直掣肘,最終北伐失敗,韓侂胄被內部人所殺,首級送完金國示眾,可謂壯懷激烈。
開禧北伐失利之後,南宋一直沉默著,兩國和議條款為:兩國境界仍如前;嗣後宋以侄事伯父禮事金;增加歲幣銀帛各五萬;宋納犒師銀三百萬兩與金,疆界依舊。宋朝皇帝與金朝皇帝的稱謂由以前的侄叔改變為侄伯,比"隆興和議"更能顯示合約的屈辱性。因此,忍氣吞聲,默默觀察著當時「國際」的局勢變化,從不主動發生,等於被邊緣化。
這十幾年來,蒙古鐵木真統領草原,成為成吉思汗,西夏的改換門庭,金國遼東的叛亂,金中都陷落,山東的漢人起義,這一切南宋都看在眼裡,因為地處南國,少有征戰,倒也落得清靜。
隨著這一次蒙古西征,金國的日薄西山,西遼的江湖除名,讓南宋意識到一個更為強大的隱患出現了!
南宋朝野上下一致認為,現在的蒙古,一如百年前的女真一般強悍,而今日的女真金國,卻如當年的契丹遼國一樣羸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真的輪流轉,可惜不是轉向南宋這一邊,都在北邊轉。
漢人正統南宋朝堂之上的帝國統治者們該何去何從呢?風塵僕僕的西夏使者可正等在朝堂之外呢。
(未完待續)
※金國此將打仗不行,弒君倒是快手,沒等成吉思汗攻城,皇帝先掛了
※趁成吉思汗退兵,金國開始醞釀一場滅國計劃,只因此國倒戈助攻!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