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說當中的十大妖仙一一下
虎變
虎變,在這裡指的是虎與人之間的通變。中國古代山林多,虎就多,虎患也多,對於這動輒「干崗木落,萬整風從」的百獸之王,古人或為其所食,化為倀鬼;或將其打死,成為英雄。馮婦搏虎、李廣射虎、武松打虎,成為千古美談。虎噬人,人殺虎,人虎之間,怨結難解,干百年來,關於虎的傳聞尤多,而貫穿古今的一條中心線索就是人虎互變。
《搜神記》里記載一個亭長化身成了虎,飛奔而去。《述異記》里講一個郡守化身為虎,還吃百姓。此類官吏化虎的故事很多,不勝枚舉,有點孔子講的「苛政猛於虎」的意味。
龜報
烏龜在上古時代是通達天意的東西,《禮記》、《尚書》等多有記載拿龜背占卜,具體程序是拿龜背在火上燒烤,依據其產生的不同裂紋來確定凶吉與否。
所謂龜報指的是人因救龜而得福得祿。《法苑珠林》收了一則《六度集經》里的故事,說的是菩薩廣起弘願,慈惠眾生。他以一千錢買下一鱉,送回江中放生。第二天晚上,那鱉來咬菩薩的門,菩薩出來後,鱉對他說:「吾受重潤,身得全生,無以答恩。水居之物,知水盈虛。洪水將至,必為巨害矣。願速嚴舟,臨時相迎。」菩薩把這事報告國王,早做準備。後來洪水果至,那鱉來為菩薩的船導航,又於洪水中救起了一個狐狸,一條蛇,以及一個人。
蛇魅
蛇在中國遠古是圖騰一般的存在,一些遠古的天神形象就是和蛇相捆綁的,伏羲和女媧據說就是人面蛇身。中國人所崇拜的龍的形象,由馬臉、鹿角、魚鱗、雞爪等構成,其主體卻是一條蛇的形象。
相比一些上古的傳說,蛇精的銀幕形象更為深入人心。90年代由台灣和大陸合拍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曾經風靡一時,趙雅芝飾演的白素貞和其妹妹小青本是峨眉山修鍊成精的白蛇和青蛇。白蛇在人間和許仙生了情,就好像在修道的漫漫長路上出了軌,蛇不能沾酒,不能近色,一旦靠近就顯出原形。可就是這酒,這色才是人間的大美,人世對白蛇的誘惑和隔絕就在那一沾,一近之間。只可惜二人不能攜手白頭,酒色人間對白蛇來說更是不能久留,法海不懂愛,但懂人,懂妖,懂人妖殊途。
猴精
看到猴精你該想到孫悟空了吧,沒錯,大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猴精,也應該是所有猴精裡面最近佛的一個,但狂妄自大,頑皮善變,偷桃嬉戲都是大聖身上遺留的猴精基因的體現。大聖掄起棒子喊道「妖怪哪裡走」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自己也是個冥頑待化的妖精。大聖作為好好修行,近佛近道的高級妖精,信奉一套不打不成器的妖精進階理論,掄起棍子給那些就知道一天到晚磨人的小妖精們一個鐵一般的教訓——落後就是要挨打的。
另有一些猴精化人的故事,最早恐怕出自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故事講越王向范蠡問及搏擊之術.范蠡向他推薦了一越國女子。當這位女子應越王之召北上時,途中遇到一個自稱袁公的老人,要領教她的武藝。於是,兩人就在林中拾起竹棒比了起來,袁公敗北,飛上樹,化為白猿去了。故事很簡單,但已表現了猴精善攀援跳躍,愛逗戲的特點。《搜神記》、《拾遺記》中的猴精形象在此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就不多說了。
狐媚
狐狸精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大顯族。人們對她的認識更多地源於民間傳說中妲己這個九尾妖狐。而實際上,狐的形象和妖媚聯繫在一起是很早以前了。
《詩經·衛風》中《有狐》篇記載: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翻成白話:一隻狐狸慢慢走,風姿綽約求配偶。在那洪水橋面上,好比寡婦遇鰥郎。你這男兒我心憂,沒人給你做衣裳。
《詩經》這兒還只是說狐之媚色,到了晉代干寶在《搜神記》中說道,「狐者,先古之淫婦也,名曰阿紫。化為狐,故其怪多自稱阿紫也。」就此,狐憑著一身的媚色已經躋身淫婦之流了,後來的民間故事也多把狐和風流放誕聯繫在一起。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蒲松齡的《聊齋》對狐精多有記載。
TAG:往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