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情懷叫士子情懷,它值得所有人頂禮膜拜!
有宋一朝,往往因為國土面積與漢唐相比小,軍事實力弱而給人一種有失帝國雄風的感覺。但是,宋朝的經濟實力確實中國有史以來在世界上最牛的時期。同時,宋朝培養了和發揚了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種精神和情懷,士人精神和士子情懷。
還記得,南宋滅亡之戰,崖山海戰嗎?左丞相陸秀夫見宋軍敗局已定,無力回天,毅然背起小皇帝趙昺投身大海,以死殉國。追隨他們跳海殉國的大臣,士兵,貧民百姓不下十萬之眾。也許現在看來這很不理性,很不人解,但是這恰恰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精神和文化的力量。
這種文化的力量來自於何方?我們不得不從「宋朝第一人」說起,他就是被南宋人稱:"本朝人物以仲淹為第一」
那麼一提到范仲淹,我們自然就會想到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是陸遊口中:「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中華士人精神和士子情懷的集中體現。說起范仲淹的成長曆程,絕對是一個比現在炒作的草根逆襲之路,是一個中國真正知識分子的奮鬥之路。
他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到山東的大戶人家朱家。還不懂事的范仲淹就有了新的姓名:朱說!從此開始他自己並不知道的寄人籬下的生活!不過,他從小就喜歡學習,而且廢寢忘食,為了節約時間多讀書,他自己住到了醴泉寺,每天早晨煮一鍋粥,然後切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
後來,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終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感到了一種由衷的屈辱感,唐唐好男兒竟然不能從祖姓。他來到母親身邊,向母親發誓:「十年之內,自己一定進士及第,衣錦還鄉,接母奉養。」
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母親,去往應天書府書院讀書。23歲那年,身邊同學的一陣騷動引起了他的注意,原來是宋真宗率文武百官要去毫州太清宮祈福,路過應天府,全城轟動,同學們都想一睹天顏。
范仲淹知道後,只是淡淡說了一句:何必著急?早晚都會見的!繼續埋頭苦讀!果然,三年後,26歲的范仲淹一舉中第,還受到了北宋真宗設宴接見。從此,范仲淹進去了仕途,開始了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傳奇一生!
那麼,說到范仲淹的仕途,我們決不能繞開北宋的另外一位狠人,他就是被後人譽為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種種美譽的歐陽修!
北宋仁宗時期,仁宗很有作為,先後啟用了一批有志之士入朝為官,明道二年(1033年)四月,當時已經久負盛名的范仲淹被仁宗從陳州召回,任右司諫,這個官職儘管只有七品,但職責很重要,是專門負責向皇帝進言的。此時歐陽修正在洛陽做地方官,儘管與范仲淹素昧平生,但歐陽修本著對國家負責的高度責任感,毫不猶豫地給范仲淹寫了一封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上范司諫書》。
原因是,范仲淹自從做了右司諫後,幾年未曾向仁宗上過一次書。在這封《上范司諫書》中,歐陽修的意思是:聽說您受命入朝,我們大家對您翹首以盼,希望您能時刻諫言皇帝勵精圖治,可是,聽說您幾年來未曾向皇帝進言一次,儘管您只是一個七品官,但是職位特殊,位置重要,您不要有失眾望!據說,范仲淹收到歐陽修的信後,深受鼓舞,才逐步開始謀劃強國之道,才有了後來的慶曆新政。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北邊疆受到西夏李元昊政權的侵略,仁宗皇帝任命范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使,執掌兵權。此時,范仲淹想趁機拉歐陽修一把,想讓歐陽修來到自己身邊一起建功立業。可是歐陽修直接拒絕了范仲淹的好意,在歐陽修給范仲淹的回信中寫道:「昔者之舉,豈以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進可也」。言外之意就是:我過去支持您,完全處於公心,而非私心,我可以與您共退,但不願與您同進。
後來,歐陽修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在宋仁宗慶曆五年,范仲淹因推動改革被反對派迫害而貶出朝廷。此時,歐陽修毅然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為范仲淹辯護,因為自己也被貶官至滁州做了太守。而范仲淹則被貶官做了鄧州太守。
當他們都被貶官做了太守後,在慶曆六年,中華文學史的天空中同時出現兩道耀眼的彩虹:兩篇光耀中華文壇的散文名篇,《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同時誕生了。前者為被貶知鄧州的范仲淹所作,後者為被降職於滁州的歐陽修所作。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范仲淹為宋朝乃至後世讀書人留下的士子情懷和士人精神。這才是我們中國人應該頂禮膜拜的精神和榜樣!如今是我們傳統文化復興的時代,而士人情懷和士子之心是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個人最應該恢復和建立的情懷與精神!
TAG:天機易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