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個比利時家庭,祖孫三代的「垃圾分類史」

一個比利時家庭,祖孫三代的「垃圾分類史」

「我去過歐洲很多國家,在垃圾分類方面,我還沒有看到比比利時做得更好的。」27歲的查爾斯·埃馬紐埃爾(Charles Emmanuel)說道。查爾斯·埃馬紐埃爾出生於一個典型的比利時家庭,他目前正在法國巴黎攻讀國際法專業的博士學位。在上大學之前,他一直跟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生活在布魯塞爾。

比利時負責垃圾回收事務的FostPlus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91%的比利時人會在家裡認真進行垃圾分類。哪怕在早已普遍實施垃圾分類的歐洲,這一數據也足以「傲視全歐」。

然而,事情並非從來如此。比利時從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在那之前,垃圾是不需要分類的。從0到91%,比利時人走過了二十多年的「垃圾分類史」。

為了省錢,我們開始垃圾分類

比利時居民家裡的垃圾分類指導圖示。

查爾斯的爺爺奶奶,埃里克·德拉·費勒(Eric della Faille)夫婦都已經70多歲了,但說起剛剛推行垃圾分類時的情景,他們仍然記憶猶新。

「政府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教我們把廚房裡的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包裝。」費勒太太一邊回憶,一邊領著記者參觀他們家裡垃圾分類的情況:紙製品,包括舊報紙、廣告宣傳品、廢舊紙箱放在黃色垃圾袋裡;塑料製品、樹脂材質包裝物,包括牛奶盒、飲料瓶、易拉罐放在藍色垃圾袋裡;食物殘留物放在橙色垃圾袋裡;其他一些無法回收利用的垃圾則放在白色垃圾袋裡。此外,在小花園裡還放置著巨大的綠色垃圾袋,花園裡割下來的草、修剪掉的樹枝、清掃的落葉都放在裡面。

「每個袋子都是透明的,看得到裡面垃圾的情況。如果你不按照規定分類包裝,你把垃圾放在家門口,垃圾回收員就會拒絕回收清運。你要自己送往垃圾處理站。而且到了垃圾處理站之後,你同樣需要按照規定分類處理。」

一般來說,垃圾處理站都遠離住戶。自己運送垃圾過去,遠比在家裡分類包裝麻煩,也要花費更多的錢。「為了省錢,我們就開始學習,慢慢形成了分類包裝垃圾的習慣。「費勒太太說。

「回收員拒絕回收清運的時候,有沒有人把垃圾隨意扔在路邊?」記者追問。

「在剛開始的時候,垃圾袋都是社區里提供的,上面都有居民的信息。如果把垃圾隨意扔掉,管理部門就會按照這些信息找上門來罰款。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有些人用普通的袋子包裝垃圾,然後亂扔。但總體來說,這樣的現象非常少。反對分類包裝垃圾的人並不多。」費勒太太回答說。

費勒先生領著我,去看貼在客廳門背後的一張垃圾分類宣傳畫。上面用文字和圖示兩種形式,標註了幾十種常見生活垃圾的分類標準。居民只要「按圖索驥」,就知道哪種垃圾應該包裝到什麼顏色的垃圾袋裡了。然而,生活垃圾種類繁多,圖示並不能窮盡。要弄清楚全部分類標準,並且做到準確分類並非易事。

對於記者的疑問,費勒先生說:「一開始不是這樣的。一開始我們只需要把廚房裡的剩餘食物,與其他的生活垃圾分開包裝。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到了後來,垃圾分類才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垃圾袋的顏色也越來越多。但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人們有時間慢慢學習。」他笑著對我說:「當你在布魯塞爾生活兩年之後,你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難題了。「

這也是一個有關教養的問題

在垃圾回收站里,生活垃圾被分類收集。

記者採訪當天,查爾斯的父母親都不在家。但從他們祖孫兩代人的回憶里,不難看出這對中年夫婦對於垃圾分類的態度。

「你認為垃圾分類最難的是什麼?」查爾斯反問記者。

「我認為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我解釋說,當不需要分類的時候,人們只要把垃圾往袋裡一扔,提到垃圾回收站就可以了。實施垃圾分類之後,人們就要在家裡安置很多垃圾袋,每一種垃圾都要考慮應該往哪個袋裡扔,這就給人們的生活增加了麻煩。「怕麻煩」成為垃圾分類的一個阻力。

「這可能關係到一個問題,你把什麼擺在優先位置?具體來說,是『不麻煩』更重要呢,還是教養更重要?」查爾斯回憶,在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中,教養是首要的因素,要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垃圾分類跟教養緊密關聯。「分類處理垃圾比較麻煩,但這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如果不分類處理垃圾,雖然比較不麻煩,但那是一種沒有教養的表現。在我父母親的思想觀念里,教養問題比麻煩問題重要得多。」

費勒太太也認為,在她的兒子和兒媳婦心目中,垃圾分類是一個教養問題,而不是一個金錢問題或者麻煩問題。在他們居住的小區里,曾經有一位鄰居因為亂扔垃圾被罰款。「查爾斯的父母跟我談論過這件事情。他們並沒有在意被罰了多少錢,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沒有教養的表現。因此這是一件嚴重的事情。」

「我更關心如何減少垃圾」

埃里克·德拉·費勒(Eric della Faille)夫婦和他們的孫子查爾斯·埃馬紐埃爾(Charles Emmanuel)接受採訪。

「我很少思考過『生活垃圾為什麼要分類,不分類行不行』這樣的問題。因為一切都很自然,是一種生活習慣。」查爾斯說,如果不是記者的採訪,他幾乎不會意識到垃圾分類是一個話題。「相比垃圾分類,我更關心如何減少垃圾。」

在青少年時代,查爾斯就讀於布魯塞爾的一所著名中學。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很多同學就開始關注環境保護。「事實上,關心環保在歐洲年輕人裡面很普遍。」他們組建學生社團,一起探討環境保護問題,向社會公眾呼籲改變生活方式,改變使用資源和能源的方式,減少物質產品的消費,建立循環經濟,減少垃圾產生。「我的一些中學同學一直投身環境保護活動,現在已經成為有名的環境保護活躍分子了。對我們這一代歐洲青年來說,環境保護是一個優先事項。」

一種日常行為的改變很重要,但一種思想觀念的改變也許更加重要。比利時的垃圾分類制度細緻而完善,但並非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做得這麼好。「我在巴黎讀大學。跟布魯塞爾相比,巴黎就不太注重垃圾分類。但是巴黎人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並不比布魯塞爾人少。法國人一直都是《巴黎氣候協定》的堅定支持者。」查爾斯舉了一個例子,「很多國家都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但是如果人們對於吸煙的態度沒有改變,即使他們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他們也會到其他地方吸煙。這同樣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危害。」因此,查爾斯認為,在實施垃圾分類的同時,也應該努力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使人們更加重視環境保護,並且願意為環境保護付諸行動。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佩戴沙袋、眩暈眼鏡 「兒童義走」用愛心托起患兒的明天
上海研發出國際首個諾如病毒四價疫苗!預期可預防80%-90%諾如病毒感染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