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去世前為何送給朱元璋一筐魚,以致讓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洪武四年(1371年),劉伯溫退休回家養老,這一年他六十一歲,四年後劉伯溫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傳說他臨死前,讓兒子把自己一生的著作、遺言和一筐魚送到京城,叮囑務必要交到皇帝朱元璋手上。
劉伯溫為什麼送魚給朱元璋?十七年後朱元璋又發生了什麼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劉伯溫對朱元璋有怨氣。為什麼?因為劉伯溫在洪武四年回家後就生了病,本來慢慢調理也不至於會死。可就在這時,左丞相胡惟庸說奉了朱元璋之命來看望軍師劉伯溫,並給他送來了補身養氣的好葯,兩人一陣寒暄之後,胡惟庸特意強調這葯是皇帝讓御醫開的,對軍師大人您的病很有好處,記住一定要吃啊!
劉伯溫一是感恩朱元璋的君臣之情,二是害怕朱元璋那手眼通天的特務機關,所以按照「醫囑」,每天三次,每次三顆地服下了胡惟庸送來的葯。結果呢?病是不好反重,血都咳出好幾斤出來。劉伯溫心知肚明,胡惟庸心胸狹隘,這兩人在同朝為官事就有過矛盾,他這是報仇來了。
問題是胡惟庸千叮萬囑:這葯是皇帝要我拿來給軍師吃的。那到底是胡惟庸自作主張,還是朱元璋卸磨殺驢呢?劉伯溫沒準,只好在洪武八年的元旦早朝中,拖著病體強行入京,去和朝廷報道之餘,委婉地向皇帝表達了「胡惟庸送葯」一事。可朱元璋就冷冷地回了一句:是嗎?可能是先生的心理作用而已吧!
就這一句判了劉伯溫死刑,他明白自己已非死不可,於是下朝後就急忙趕回家辦理後事,將上述的東西(遺囑、著作、一筐魚)準備好,讓兒子在自己死後馬上送入京給朱元璋。劉伯溫在洪武八年正月上旬入朝,正月下旬就去世了,而他的那些東西,也由兒子送入了南京,親自交到朱元璋手上。
朱元璋看到那一筐魚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有人說:這可能是劉先生給陛下的一點特產,沒什麼大用意。本來就國事繁忙的朱元璋,就把魚煮了,分給了眾人享用,也就不再去琢磨這位軍師葫蘆里到底是不是在賣葯了。
直到十七年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這一年發生的一件事,才讓已經萬念俱灰的朱元璋察覺到:劉先生的那筐魚,不簡單啊!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帝國第一位、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朱標去世,享年三十八歲。
朱標的死是朱元璋一生的痛,自此之後,朱元璋失去了他人生的目標,他為了朱標所做的一切付之東流。那劉伯溫的那筐魚和朱標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想一想就很清楚了。
朱標死後,朱元璋老淚縱橫地問詢百官如何是好,翰林學士劉三吾提到:皇孫還在。於是朱元璋就立了朱標之子,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為皇太孫,並大開殺戒,諸盡一切手握兵權、又桀驁不馴的功臣名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藍玉案了,這一案牽扯人數達兩萬人。
藍玉案發生後,朱允炆雖然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但同時他也反問了一句:爺爺您分封諸王守衛邊疆,又殺盡對我有威脅的人,以後武將造反有諸王,那諸王造反又該如何?
朱元璋一聽懵了,他無言以對,因為他想起了劉伯溫在十七年前送給他的那筐魚:現在被殺的武將不就相當於那筐魚,而朱元璋不就相當於釣魚人嗎?朱元璋殺盡武將,就和釣魚人釣盡魚塘里的魚一樣,水塘無魚,那以釣魚為生的釣魚人不就得餓死,而朱元璋殺盡有能力的武將,到時諸王要真造反的話,那朱允炆該怎麼辦?
朱元璋答不出來了,他只能以沉默來回應朱允炆的問題。這對爺孫彼此心知肚明,諸王在國家危險時是很好的勤王力量,而在國家安全之時,則極有可能演變成國家最大的威脅。朱元璋這時總算知道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劉先生,葫蘆里真的是在賣葯,而且賣的還是良藥,只可惜為時已晚。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TAG:狐史首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