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含淚的微笑

含淚的微笑

含淚的微笑

文|雷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16世紀,在法國思想家、作家蒙田的啟發和影響下,英國的隨筆(Essay)誕生。這種文學形式似乎特別適合英國的人文環境,不僅迅速成長,而且從18世紀開始,在英國蓬勃壯大。此後,英國隨筆一直在世界文壇享有盛譽,和「下午茶」「紳士風度」一樣,幾乎成為英國的文化特色。

幾百年間英國自然產生不少隨筆大家,許多小說家也是寫隨筆的高手。從18世紀一路數下來,約瑟夫·阿狄生、理查德·斯梯爾、喬納森·斯威夫特、查爾斯·蘭姆、威廉·赫茲里特、喬治·吉辛、李·亨特、托馬斯·德·昆西、夏洛蒂·勃朗特、瓦爾特·佩特、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E.V.盧卡斯、羅伯特·林德、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夫、阿道司·赫胥黎??這些作者的隨筆風格多樣,有的簡古,有的穠麗,有的淺近,有的淵博,但都涉筆成趣,膾炙人口。

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也曾深受英國隨筆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雖然對在大動蕩年代力倡飄逸靈透、自然恬淡、娓娓而談的隨筆非常不以為然,但在《小品文的危機》中,還是十分客觀地承認,五四運動的時候,「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這之中,自然含著掙扎和戰鬥,但因為常常取法於英國的隨筆,所以也帶一點幽默和雍容;寫法也有漂亮和縝密的,這是為了對於舊文學的示威,在表示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學也並非做不到。」

英國隨筆的集大成者蘭姆更受中國老一輩文人喜愛。周作人稱他是「美文妙手」,呂淑湘對他入迷,馮亦代也曾撰文談蘭姆對自己寫作的影響,題目就叫《得益於蘭姆》。上世紀30年代研究介紹蘭姆的梁遇春說,蘭姆對於他心靈的創傷是一種「止血的靈藥」「止血的妙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別對「其他」視而不見
為中國研究西方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