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老友記不能重來,淘壺人館藏老壺重器帶您回溯舊時光

老友記不能重來,淘壺人館藏老壺重器帶您回溯舊時光

《老友記》一直有重啟或拍特別篇的重聚呼聲,最近主演詹妮弗·安妮斯頓也稱「什麼都可能發生」,並稱主演們全都準備好回歸了,但目前沒有明確計劃。而近日,該劇聯合主創Marta Kauffman告訴美聯社,並不計劃重啟該劇,「為何要搞砸美好的事物?我們不想做一個重聚讓劇迷失望。」——新浪娛樂

老友記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不少網友評論說,「續集不論是什麼樣子都會有人不滿意,不如就留在第十季結束」,該評論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點贊支持。

既然老友記不能重來,不妨來看看淘壺人館藏的老壺重器,帶您回溯舊時光,重溫藝術家當年的創作心路。

徐秀棠大師這款《缶式壺》誕生於一九八八年。

徐秀棠時年五十一歲,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也正是一個紫砂藝術家最好的時候,眼力、手力、經驗齊聚,是不少藝術家的創作頂峰時期。

《缶式壺》的壺身採用古代青銅器設計,線條清晰,大方淳樸,氣韻高貴。橋鈕為上,平蓋為天,四方稜角分明,東西南北各有其韻。壺嘴短流,寬厚大氣,壺把呈四邊形設計,方正有度,罡氣立顯。下立四足,十分穩健,充滿商周遺韻。 壺身正面篆刻「遊藝傳神」,壺身反面篆刻「別存古意 紫金浮玉」,落款「戊辰冬月秀棠並鐫之」。

觀此器,王者之風盡顯,體現了現代紫砂制壺的材質美、工藝美、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可謂是一款全能佳作。

而且歷史證明,徐秀棠大師在紫砂道路上,哪怕到今天已是杖朝之年,他的腳步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一九九0年冬月,陳國良設計製作了一款梅樁壺。

九十年代正是陳國良聲名鵲起之時,他的作品獲得了紫砂業內的廣泛讚譽,特別是在台灣市場,為他博得了「紫砂四小龍」之一的稱號。

這款梅樁是他眾多花器中特別花心思的一款,為了保證作品的質量與價值,陳國良只做了兩把,分別在壺底刻下了「2-1」與「2-2」的字樣以作區別,這把是「2-2」。

陳國良在製作過程中運用了貼花、雕塑多種工藝手法,細節刻畫十分到位,壺體仿生梅樁枝幹的紋理、褶皺、瘢痕,栩栩如生。

壺身或鼓出或凹陷,需要製作者膽大心細手穩,以及對泥料特性的純熟於心,不然不敢如此大膽施為,呈現出這種難度極高的技藝。不規則形的嵌蓋工藝難度高,但此壺壺蓋與壺身嚴絲合縫。壺之流、把、鈕皆為梅枝,蓋上與壺身貼塑形態各異的梅花,疏影橫斜、競放生香,充滿生命力。

賦予泥土生命力,這是陳國良的藝術成就。

八年時光轉瞬即逝,一九九八年,鮑廷博與姚志泉合制了這款《束柴三友壺》。

此時鮑廷博年方二十六歲,這個年輕人當時肯定沒有想到,二十年後自己的作品會被藏家們如此珍視,這時的他,只是踏踏實實地在完成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

束柴三友是經典器型,以松竹梅為題材,將松段的松鱗、松針,梅樁的枝幹、花朵,以及竹段的竹節、竹葉以精細的手法刻畫的細緻入微。線條的舒展、彎曲、直曲過渡與銜接,每一處都要處理得當,「得自然真趣」,並融合藝術設計,才能是一件具有高雅藝術美感的經典傳承之作。

「草木得堅成,吾人珍氣節。松竹梅傲骨,迎風精神可嘉。此壺乃余與志泉戊寅所製,為傳統經典題材,頗能得其中精髓也。其構思精巧,形式古樸典雅,歷代名手多有演繹。時戊戌白露廷博識已越二十載矣。」

二0一九年,作者本人時隔二十一年再見,亦是百般感慨。

老壺就是這樣,壺與你有緣,你就能在某刻擁有她帶來的舊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壺人 的精彩文章:

樂在其中的紫砂陶藝家——陳洪平
細數宜興紫砂泥料的加工歷史

TAG:淘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