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家15件怪異文物
說到故宮藏品,我們印象中一定是精雕細刻的,金碧輝煌的,價值連城的,獨一無二的。
沒錯,這是許多文物的常態。但你以為皇帝的品味一直這麼正常嗎?在故宮博物院中,還有不少時髦的,怪異的藏品,下面我們就挑選幾件來為大家作個介紹吧。
銀角大王的寶葫蘆學名叫做「黃地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瓶子通體黃釉,紅彩劃花裝飾,口部為朵雲紋,上下二段主題紋飾繪纏枝蓮花,束腰處繪纏枝靈芝紋。作法是先燒成黃釉暗花,然後用礬紅彩塗色地,托出黃色的主題花紋,色調對比艷麗。這種「黃上紅」技法為嘉靖時期專用,後世少有仿作。此瓶足內白地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嘉靖時期燒制各式葫蘆瓶,有大、小、方、圓、上圓下方等多種式樣,此瓶器型碩大,造型規整,彩色鮮艷,花紋精美,是嘉靖時期大型琢器的代表作品。
唐伯虎畫的這張秋香圖,名字叫做《王蜀宮妓圖》。原名是《孟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由明末汪砢玉在《珊瑚網·畫錄》中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經專文考證,當改為《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後宮故事。畫面四個歌舞宮女正在整妝待君王召喚侍奉。她們頭戴金蓮花冠,身著雲霞彩飾的道衣,面施胭脂,體貌豐潤中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又嬌媚。蜀後主王衍曾自製「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宮妓嫵媚之態:「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許,淪落在風塵。」唐伯虎創作此畫,則旨主揭示前蜀後主王衍荒淫腐敗的生活,寓有鮮明的諷喻之意。
爺爺的太師椅,學名叫做「紅木雕雲龍紋寶座」,清中期時候的寶座,紅木製造,硬板座面,側沿浮雕八寶紋,座面下打窪兒束腰,浮雕雜寶紋。膨牙三彎腿外翻雲紋馬蹄,牙條下垂窪堂肚,與腿足一起滿雕雲龍紋。足下帶框式托泥,中心鑲雙錢紋透欞。座面上三面座圍,正中稍高,兩側遞減,攢框鑲心透雕海水江崖及雲龍紋,搭腦鏤出曲邊,浮雕卷草紋。此器形體高大,氣勢雄偉,雕工精細,只有不惜剖解大料,才能顯現出這種格高神秀的藝術韻味。
觀音娘娘坐在床上看電視的樣子被雕成了木像,學名叫做「彩繪木雕觀音像」,北宋年間製品。觀音像全身彩繪,由數塊木頭插合組成。觀音頭戴高冠,冠上有一化佛,系寶繒,寶繒及發綹下垂,銀嵌白毫已失。細眉,秀目,面頰豐滿,唇摹繪鬍鬚,上身袒露著帔帛,下著長裙,胸飾瓔珞,臂有寶釧,衣飾塑造輕盈流動,富有韻律感。半跏趺坐,身體略前傾。
這件菩薩像的學名叫做「鎏金秘密文殊菩薩坐像」,明永樂年間的製品。此坐像一頭四臂,面相方圓豐滿,雙目俯視,神態莊嚴。頭戴五葉寶冠,袒上身,細腰束裙,披肩長帛垂掛於前臂。主臂右手上舉持劍,左手結期克印牽蓮花莖,另一右手持箭,左手上舉持弓,肌膚豐滿,姿態端正,全跏趺坐。座面陰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
這件小清新的龍袍,吊牌上名字是「月白色緙絲彩雲藍龍袷龍袍」,立領,右衽,馬蹄袖端,裾四開。石青色地緙織五彩行龍雲蝠領、袖邊,片金緣,藍素綢接袖,銅鍍金鏨花扣4枚。吉服面料為月白色地,緙織藍色龍9條,間飾十二章、團壽、長壽和雲蝠等圖案,緙織技法除常用的平緙、搭緙外,還用鳳尾戧緙織浪花,長短戧緙織水紋等,技法嫻熟精妙,實用性好。採用三暈色手法,配色淡雅和諧。這件龍袍是乾隆皇帝夏季吉服。附白布條,上墨書:「高宗」。
這件好看的瓶景學名叫做「雙耳活環金瓶松樹花卉瓶景」。是一件鏨金雙耳活環方瓶,口沿飾拐子紋,瓶頸鏨回紋邊,兩側嵌獸面紋活環雙耳。瓶身四邊鏨環繩紋邊框,通體鏨錢紋錦地,又以雷紋條將瓶體清楚地間隔為瓶頸、瓶腹、瓶足三部分。瓶體四面鏨嵌紋飾,瓶頸四面均嵌靈芝、蘭花兩種花紋,瓶足嵌蓮花紋一周,瓶腹前嵌翠竹,後嵌桃枝,兩側各嵌菊花、蜻蜓、蘭花、飛鳥紋。瓶中以碧玉葉松樹為主景,蜜蠟藤蘿花垂掛於樹間。樹下襯有青玉葉、芙蓉石花瓣的月季及白玉蘭花。此瓶景上所嵌湖色松石花紋與鏨金瓶體相互輝映,富麗堂皇。匠師以四季常青的松、早春的玉蘭和夏季的月季配嵌花卉紋的鏨金方瓶,寓意「歲歲平安」,堪稱乾隆年間宮廷像生盆景的佳作。
這件是「泥塑雍正像」,此像與清宮收藏的雍正畫像極為神似,面頰清癯,頭戴盤龍結秋帽,頭後梳辮,白面朱唇,身穿石青雲紋對襟長袍,衣紋簡練流暢,足登朝靴。原藏在清代敬奉祖先圖像的景山壽皇殿,這裡還珍藏著雍正帝其它御用器物,由此可知清代皇室對此像十分重視。此像是養心殿造辦處從蘇州召募的捏像人捏制的,得到皇家承認,才流傳至今,是難得的塑真藝術品。
還記得《還珠格格》里小燕子弄壞的「布穀—布穀—」鍾嗎?我們雖然沒有在故宮博物院網上找到小燕子弄壞的同款座鐘,但也找到了類似的一款鍾。這座鐘叫做「銅鍍金自開門人打鐘」,由英國製造,分為三層。底層正面開光處卷葉紋和連珠紋相間橫向排列,兩側以料石花為中心,折枝及緞帶結環繞其中;左右兩側均為鳥立枝頭圖案。二層前半部有四個抽屜,後半部安放機械裝置。上層門由機械控制自動開關,門內外側以卷草、料石點綴;門內端坐一人,手持兩錘敲擊身前的鐘碗。敲鐘人身旁兩柱上纏繞料石花帶,身後牆上嵌料石花。鍾在頂端,上滿發條可走時七天。弦滿開動後,鐘上方嵌料石圓柱及菠蘿花均轉動;門自動打開,敲鐘人邊搖頭邊奏樂,其身旁轉柱、身後及頂端轉花隨之轉動。奏完一曲,自動關門。
這是先進武器是「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是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率團來華時進獻給乾隆皇帝的禮物。由英國製造,通體金碧輝煌,槍管鐵質,嵌在木槽內,下為木托,槍管下部附通條一根。槍管和木托上均鋄金西洋花蔓草紋,並浮雕各種兵器紋飾,如盾、槍、刀、炮、劍、斧、號等。扳機上嵌一木質軍人半身像,其帽釘、腰帶、扣袢均飾金。槍管正中處鋄一行英文:「H。 W。 MORT IM囗囗。 LONDON。 MAKER。 TO HIS。 MAJESTY」, 註明了製造者、製造地點,並獻給皇帝陛下。槍栓上系羊皮簽,上書:「五十八年八月進自來火鳥槍一桿」,字跡雖已模糊,但仍能看清籤條上有滿、漢、蒙、藏四種文字。
這件玻璃水壺學名叫做「水晶天雞尊」,以無色透明水晶圓雕而成。天雞翹首直立,雙翅貼體,長尾捲曲支地,背負螭耳尊,尊的蓋紐亦為一直立小天雞。此天雞尊利用水晶晶瑩剔透的質感,運用了挖空、透雕、圓雕多種工藝手段,其效果清透靈動,光彩奪目。
這個盒子學名叫做「剔紅楓葉秋蟲圖盒」。楓葉造型,通體朱漆,雕楓葉細密的筋脈作錦地,壓雕秋蟬、蟈蟈各一。盒內髹黑漆,內底刻楷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盒下承楓葉形座,邊刻海水及蓮瓣紋。清代雕漆重刻工而輕磨工,乾隆時雕刻尤為精工纖巧。當時雕漆的新風格往往通雕錦紋而不多加裝飾,或錦地面積增大,縮小花卉草蟲等紋飾。此盒即利用楓葉細密的筋脈作錦地,僅雕刻兩隻秋蟲。以自然物象刻成錦紋圖案,匠心獨具,細微精妙至極。此盒形制新巧,雕工精緻,狀物摹寫,生動逼真,是乾隆雕器漆中出類拔萃的一件。
這件犀角槎杯的製作者是明清之際著名匠師尤通。由於犀角形長,兩邊色黃淡,中間微暗,作者便以漢使臣張騫通西域的故事為題材,巧妙地將犀角製成一隻槎船,在船上刻出樹榦,沿船邊輕輕刻出浪花,並雕出人物悠然、自信、衝波迎浪的形象。槎首如同靈芝花瓣。槎中後部以梅花、牡丹、荷花相擁,似為舟篷,花間篷下坐一老人,手持如意,架腿翹足,昂首向天。老人身前為杯口,口不甚圓,有一圓洞與杯口相通。槎尾雕有浪花飛濺的水波紋。杯腹中鐫刻楷體乾隆御題詩及「比德」、「朗潤」2方印。槎首前面刻篆文「再來花甲子」和「尤通」字款,下有「雨源」小印 。此杯原本深藏清宮內,1783年,乾隆皇帝在古物箱中發現這件作品,對尤通的雕刻技術十分推崇,多次親筆御題詩句讚譽尤通的技能,並作注,對尤通的作品進行考證,才使得此杯重新受到萬眾的矚目。
這件奇怪的瓶子,學名叫做「胭脂紅、藍地軋道琺琅彩折枝花紋合歡瓶」,瓶體為雙聯式,盤口,短頸,溜肩,圓腹,束脛,圈足微外撇。蓋頂置寶珠形紐。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在胭脂紅、藍地上裝飾軋道工藝,並彩繪折枝花卉紋。圈足內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藍料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橫排六字款。此瓶造型優美,設計精巧,在清代宮廷檔案中被稱為「合歡瓶」。軋道工藝是在琺琅彩色地上用鐵錐划出細如毫芒、宛如鳳尾狀的花卉紋,為乾隆時期創製的新型裝飾技法。在軋道地上繪花卉圖案,具有銅胎畫琺琅的藝術效果。此種工藝頗為費工,清宮內務府記事檔中稱這種新創紋飾為「錦上添花」。
這件硯台學名叫做「松花江石夔龍紋暖硯」,硯體為青綠色松花江石所制,通體光滑,四腳處各有一獸面紋方足。硯面上沿邊緣有陰刻方框一,內雕荷葉狀墨池一,池邊有一小孔用於蓄水。硯體四側各雕凹底陽紋兩兩相對的夔龍紋。硯下置匣式銅胎掐絲琺琅炭火盒一,盒體上部環繞鏤空夔紋一周,下部為藍色琺琅釉地上飾「雙龍捧壽」紋,兩面為藍龍金桃,兩面為金龍紅桃。盒外底有「康熙年制」四字篆書印款。本品硯體雕刻細緻,炭火盒精緻華貴,是康熙皇帝的御用暖硯。清代皇室成員對來自白山黑水之間的松花江硯情有獨鍾。松花江硯成為皇寶的御用硯。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王剛的家簡直是一個博物館!
※10.8億創歷史新高!北京保利2019春拍古董珍玩完美收官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