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屁」論文是嘩眾取寵還是創新研究?

「屁」論文是嘩眾取寵還是創新研究?

新聞背景:

6月16日晚,話題「碩士畢業論文研究屁」登上熱搜榜第四名。這源於一篇題為《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的碩士畢業論文。該論文寫於2007年,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在職碩士高建偉。彼時,高建偉不僅憑藉這篇論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還被評為「優秀」。

一篇論文的好與壞,與怪不怪沒什麼關係

僅以選題來說,「怪」論文要麼是對社會新事物、新現象的關注,要麼是對傳統事物或現象使用獨特性的視角。它們不僅接地氣,還強化了論文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對於作者本身也是一種難得的歷練和提升。

其實,這已經不是「怪題」論文第一次引爆輿論場。之前,《烏有之貓:雲吸貓迷群的認同與幻想》《八角茴香對滷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極其作用機制》《石頭剪刀布博弈中的社會循環與條件響應》《當人們在烤麵包里看到耶穌基督的臉的時候,大腦內會有何種反應》和《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的路徑研究》等論文,都曾引發公眾興趣。

關鍵在於態度是否端正

不少網友之所以譏諷該論文,在於他們沒有用學術眼光打量該選題,沒有從專業角度認識其學術價值。作者通過研究發現,屁不僅是生理現象,更是社會現象,與社會關係有著種種對應;無論是在西方文化還是在東方文化中,其作為一種社會忌諱而存在的,廣泛存在於教育、禮俗、習慣、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層建築之中……覆蓋了很多以往的知識盲點,給社會以啟發。這樣的獨特選題,何嘗不是有價值的研究?

對待真正的學術研究要心存敬畏。比起學術研究對象的新奇,我們更該關注學術研究的態度。做研究、寫論文應多注重過程,只要認認真真研究過某個事物,認認真真做了學問,而非胡編亂造、複製粘貼,就應寬容以待。正如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鄭作彧所說,論文能否寫好,關鍵在於態度是否端正,選題高大上,但態度不行,一樣白搭;相反,如果學術態度端正,題目再怎麼光怪陸離,也一樣可以寫成經典。

多鼓勵創新研究

網友的調侃與質疑,也折射了社會對於學術論文質量的擔憂。研究了個「屁」的調侃,不過是對學生論文、學術研究空洞無物的焦慮。論文質量下降、學術抄襲現象成風,確實是普遍現象。

其實每到畢業季,畢業論文都成了許多學生的一大痛點。有調查曾顯示,78.1%的受訪者直言「趕製論文」的現象多。這樣的「趕製」現象很難保證學生們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反而容易出現東拼西湊、拷貝粘貼的論文內容。

對此,教育部門、高校等相關方要能「兩手抓」,一方面要鼓勵學術創新,鼓勵多一些《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這樣的創新研究;一方面還要嚴把論文質量關,對於抄襲現象嚴懲不貸,把那些真正言之無物的學術研究或抄襲之作掃進垃圾堆。

微言大義:

@賽棱斯-Silence:只怪我見識短,但我支持他的研究方向!

@低功耗灰礦熊:題目取得不好。

@千黛汐Rebecca:如果研究的好為什麼不行呢。

@楠尼內嶝人:重在研究方法,研究邏輯,還有做學術的態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一篇論文的好壞與選題的怪不怪關係不大。只要學生研究態度端正,言之有物,邏輯清晰,就可以稱之為合格的論文。學術創新需要寬容的氛圍,對於學生的另闢蹊徑要大膽鼓勵。當然,如果僅是題目嘩眾取寵,內容空洞無物,就另當別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首次對蜘蛛膠基因進行測序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