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奧斯曼帝國,為什麼會在勒班陀遭遇慘重失敗
發端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猶如當年打進西歐的阿拉伯人一樣,給基督教世界的歐洲帶來了莫大的恐慌。他們先是拿下了拜占庭帝國的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控制了博斯布魯斯海峽,之後攻下了巴爾幹半島的希臘等地。在雄才大略的蘇丹蘇萊曼一世的領導下,兵鋒直指匈牙利和奧地利,力圖征服東南歐地區。在他的統治下,奧斯曼帝國的疆域和實力瑧於全盛,其海軍亦稱雄於地中海等地。
處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天主教勢力依然佔據著主導地位。羅馬教廷依然是歐洲最大的封建領主,威尼斯王國海上貿易發達,已經在美洲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的西班牙也力圖在歐洲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奧斯曼帝國的繼任蘇丹塞利姆二世準備各個擊破,先拿最弱的威尼斯開刀,在公元1571年派遣6萬大軍,悍然登陸威尼斯控制下的塞普勒斯島。
圖1 富庶的塞普勒斯島
面對強大的的奧斯曼軍隊的威脅,威尼斯王國是無法獨立抵擋的,只能向天主教世界求援。在教皇庇護五世的斡旋下,威尼斯與西班牙和羅馬教廷,還有馬爾他騎士團等組成了天主教聯軍,開往東地中海塞普勒斯的勒班陀港附近,與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展開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戰。誰都沒料到,一直所向披靡的奧斯曼軍隊吃了個大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為讀者們進行分析。
一.奧斯曼內部問題重重
有「先帝」蘇萊曼一世打下的基礎,奧斯曼帝國這時可謂風光無兩,整個東地中海以及北非都是其勢力範圍。然而在塞利姆二世的統治下,國家已經出現了諸多的內部問題。
首先是塞利姆二世自己的問題。
與雄才大略的「父皇」不同,他登基後就開始沉迷酒色,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獲得了一個「酒鬼塞利姆」的綽號,國政大多交給自己的國相處理。他也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戰略眼光和政治軍事才能,雖然在位期間為了鞏固王位,也發動戰爭奪取了一些地盤,但是在勒班陀海戰中充分暴露了他好大喜功和用人不當的弱點,明知條件不利還強令海軍出戰,對此次失敗他毫無疑問是要負領導責任的。
圖2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塞利姆二世,自1566年起在位直至逝世
其次是軍隊內部的問題和矛盾。
一方面,被蘇丹任命的主帥阿里帕夏是個毫無海戰經驗的將領,靠著對蘇丹的忠誠甚至是跪舔而上位,這樣的統帥自然是指揮不好海戰的。另一方面,奧斯曼海軍的成分也比較複雜,海盜出身的一線將領和中央派下來的前線領導處不好關係,這對整支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無疑是一種大的損害。
常年出征在外,海軍的補給和維護也是漏洞百出。船員們出海大半年,人人都非常疲憊,時有逃兵開溜的情況發生。沾滿海草和破損的船隻都沒來得及清理和修復,又要應付新的出征計劃,自然損耗也是越來越大。
雖然有這些問題存在,但奧斯曼海軍畢竟是一支久經沙場的優秀部隊,只要部署和指揮得當,還是有勝過對方的希望的。遺憾的是,他們也沒能做到這一點。
圖3 奧斯曼艦隊指揮官阿里帕夏
二.天主教勢力「暫時」的空前團結
從公元11世紀開始,在羅馬教廷的號召和組織下,歐洲的天主教勢力發動了多次「十字軍東征」。這種軍事行動打著收復聖地的旗號,實際上是為了爭奪土地財富和傳播天主教。可惜東征的效果並不理想,十字軍建立的國家最後被一個接一個地消滅。
無論是威尼斯還是其他天主教國家的經濟都十分依賴於海上貿易,必須要保證海上交通線的暢通。威尼斯治下的塞普勒斯島被奧斯曼帝國侵佔,不僅使得威尼斯損失了一個重要的陸上貿易中轉站和港口,整個東地中海的貿易航線都有被攔腰切斷的危險,可別忘了正是土耳其人阻斷了歐洲往東亞地區的陸上絲綢之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們才會冒死開闢通往東亞的新航線。而且拿下塞普勒斯後,土耳其人下一步進軍目標必然是羅馬教廷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巨大的威脅使得天主教世界選擇團結起來,只需教皇一通斡旋,便組織起16世紀的「新十字軍」以對抗異教徒,「神聖同盟」由此產生。
圖4 15世紀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相比天主教世界的團結一心,奧斯曼帝國就是在孤軍奮戰了。雖然周邊也有很多國家,如薩菲波斯等,但都因土耳其人之前的軍事擴張而與之發生過衝突和戰爭,無法被爭取為盟友,不在背後背刺就不錯了。同時他們與北方的俄國關係也不好,可以說國際環境十分孤立。此外,新征服的地區如北非,巴爾幹等地都暗藏著反土耳其人的起義和鬥爭,這些都是奧斯曼帝國內部的重重隱患。雖然自己實力強大,畢竟雙拳難敵四手,面對這樣的局勢是很肉疼的。
之所以說天主教世界是「暫時的」團結,是因為各勢力之間本就有很多矛盾和利益衝突,只是為了共同應對土耳其人的威脅才走到一起來了。這也預示著「神聖同盟」之後會發生分裂,在此暫且不表。
圖5 大戰在即的勒班陀港
三.天主教聯軍的軍備和士氣更勝一籌
據史料記載,聯軍艦隊有230艘左右的主力戰艦,統轄8萬名(另一種說法為5萬名)包括士兵和水手在內的海上人員,指揮官是來自奧地利的年輕指揮官唐·胡安。奧斯曼的艦隊有250艘左右的戰艦以及9萬名左右的海上人員,在數量上是佔據優勢的。
但是在軍備上,土耳其人就沒什麼優勢了。
首先是艦船方面,雖然當時雙方的主力艦船都是狹長形的大型平底槳帆戰艦,但是聯軍的火炮數量明顯多於奧斯曼海軍,其中6艘「大殺器」加萊賽船在甲板上和舷側均裝有火炮,佔了火力上的優勢。
其次是單兵裝備方面,聯軍士兵大多裝備了16世紀的火繩槍熱兵器,比起大多還在使用弓箭的土耳其士兵也是更有戰鬥力,在海戰中聯軍用火繩槍將對方士兵成片「槍斃」便是明證。海上作戰最依賴的就是火力輸出,如果火力被對方壓制,再多人上陣也是去送人頭的。
圖6 勒班陀大海戰中兩支強大艦隊對陣的油畫
論士氣,唐·胡安所率領的天主教士兵有著對天主的狂熱信仰和對塵世榮華的渴望追求,對異教徒的仇視也讓他們的鬥志昂揚。這次組建起數百年來最龐大的「十字軍艦隊」也讓他們無比驕傲,力圖通過此戰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相比之下,土耳其士兵雖然也有著對宗教的虔誠信仰,但疲憊不堪的負能量使他們在士氣上就差了聯軍一大截。
綜上來看,聯軍的實力並不比土耳其人差多少,海軍科技要高於對方,且主力艦船和人員大多由西班牙提供。雖然土耳其人的海軍能夠稱雄東地中海和黑海等地,但西班牙當時可是控制半個美洲的海上帝國,在海戰上可是一點都不虛。在勒班陀海戰十幾年後,西班牙便組織起一支規模龐大的「無敵艦隊」。
圖7 丹麥畫家洛克(1526-1583)所繪勒班陀戰役中土耳其槳帆戰船作戰場面
四.天主教聯軍的戰術表現優於奧斯曼軍隊
將整場戰役復盤,我們可以發現,聯軍的作戰目標是尋找奧斯曼的主力艦隊並一舉殲滅,從而奪回塞普勒斯島,因此是進攻的一方。而奧斯曼軍隊的計劃是依託勒班陀港堅固的防禦工事,等待冬季暴風的到來,靠大自然的力量擊退天主教聯軍,之後再乘勝追擊打贏海戰,因此是防禦的一方。所以聯軍遠來利在速戰,奧軍留港利在固守。
回顧戰役過程,要說奧斯曼海軍的戰術表現差勁是錯誤的。阿里帕夏雖然不善於海戰,但那是能力問題而不是腦子問題,更不是勇氣問題。雖然被強令出戰,奧斯曼艦隊還是專業得擺成了左中右三支編隊的戰鬥隊形,阿里帕夏在中軍坐鎮指揮。右翼編隊舒魯奇的指揮下一通蛇皮走位,躲開了加萊塞戰艦的炮擊衝到了威尼斯人的面前,幾乎要把聯軍左翼擊垮,連指揮官巴爾巴里戈都被土耳其人射殺了。
圖8 勒班陀大海戰,兩軍布陣的平面圖
同時兩軍的中軍也開始了鏖戰。除了炮戰之外,聯軍士兵集體用火繩槍點射敵人,土耳其士兵則萬箭齊發將許多聯軍士兵射殺在甲板上,甚至船毀落水後還在水裡互相廝殺。最引人注目的是,奧斯曼軍旗艦蘇丹娜號與天主教聯軍的旗艦國王號展開了正面對決。國王號用威力巨大的船首炮一通轟炸擊傷了蘇丹娜號,蘇丹娜號的反戈一擊,用物理攻擊的方式將船首直插國王號的前排槳座。之後兩船上的士兵開始了接舷戰,阿里帕夏奮力拚殺到對手把自己的頭割下來插在矛尖上,實在是一個真漢子。
奧斯曼軍隊最接近勝利曙光的時候是舒魯奇擊敗了聯軍右翼之後,衝過來增援中軍,幾乎要直取唐·胡安的首級。如果聯軍中軍沒頂住的話,戰役結果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從這可以看出,奧斯曼軍隊的策略和戰術配合併沒有什麼致命的錯誤,是有取勝的希望的。
圖9 勒班陀大海戰,聯軍前排重型戰艦迫使奧斯曼戰艦必須繞道避讓
那為何說聯軍的戰術表現優於對方呢?
主要是因為聯軍部署得當,除了左中右三編隊外還預留了以加萊賽船為主的機動編隊。且自始至終充分利用了自己裝備上的優勢,在開戰之處就利用火力優勢重創了對方三分之一的艦船,在中軍的接舷戰中又利用自己的火繩槍部隊壓制住了土耳其人的弓箭手。雖然聯軍右翼的指揮官多里亞膽怯畏戰,被海軍奇才舒魯奇狠揍了一頓,左翼指揮官也戰死沙場,但唐·胡安指揮聖塔克魯茲指揮率領機動編隊迅速增援補位,完成了完美的戰術銜接,而奧斯曼的中軍和左翼被擊垮後就開始潰散逃命,留下舒魯奇獨木難支,見大勢已去只好奪路而逃。
雖然聯軍的戰術表現也不能稱得上完美,單還是把不可一世的奧斯曼海軍狠狠教訓了一番。奧斯曼海軍被打得只剩下不到一百艘戰船,光士兵就損失了2萬餘名,而聯軍的艦船損失較少,傷亡人數也少於對方。
圖10 勒班陀混戰場面的油畫
小結:聯軍高興得太早
這場戰役的勝利被天主教徒們稱為保衛天主教世界的兩大勝利之一,可以說是被吹出花來了。然而實際上,除了在勒班陀的海戰勝利之外,聯軍並沒有實現將土耳其人的勢力趕出塞普勒斯和東地中海的戰略目標。處在鼎盛時期的土耳其人僅用一兩年時間,就重建了一支比之前更強大的艦隊,進而從西班牙手中奪回突尼西亞,並威逼威尼斯退出「神聖同盟」與自己和解,天主教勢力相對於奧斯曼而言顯得更為弱勢了。所以天主教聯軍未免高興得太早了,高估了這場戰役的戰略意義。
然而這場戰役的歷史意義卻無法低估。之前各國的海軍都是以排槳戰船為主,此戰暴露出了排槳戰船的不足,之後各國便逐漸開始研發和應用更為機動靈活的風帆戰艦。火炮對戰在勒班陀海戰中的極致表現,也讓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戰艦的「魔改」,千方百計提高艦載火炮的射程和火力,並進而發展出以火炮為核心的海軍戰術,為工業革命時代「堅船利炮」的模式埋下了伏筆。
16至17世紀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出盡風頭的時代,想要徹底得教他們做人,還得等到沙皇俄國來出手了。
文:鐵騎如風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明朝與清朝的端午節,在民間和宮廷各有哪些獨特的習俗
※秦、漢、隋、大元、大明、大清等等,這些國號都是怎麼來的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