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爭奪航道,兩國打了八年,如今航道淤塞,誰也別用

為了爭奪航道,兩國打了八年,如今航道淤塞,誰也別用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中東地區的重要產油國,出口石油是兩個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所以兩國的各種對外政策幾乎都是圍繞著石油出口而進行的。在石油出口的諸多程序中,交通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要想把石油換成錢,首先要把石油從內陸的油田運輸到沿海港口,然後才能交給各國的大客戶們。而石油運輸的方式又可分為兩種,分別是陸運和水運。陸運主要靠鐵路和管道,水運主要靠河流航道,兩種方式相輔相成,任一通道遇阻,都將大規模的減少石油收入。因此陸上交通和水運航道,也就成了兩國的重中之重。

在陸運方面,伊朗和伊拉克基本沒什麼瓜葛,兩國都在自己的土地上開闢運輸管道,可以說是毫不相干。但在水運方面,就沒這麼簡單了。伊朗和伊拉克是鄰國,兩國之間有著漫長的國境線,這條國境線從土耳其東南部一直延伸到波斯灣,全長1200公里。國境線基本全是陸地,只有最南段的100公里是一條河流。

這條河流名叫阿拉伯河,由發源於土耳其的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匯流而成。阿拉伯河呈西北東南走向,注入波斯灣,全長193千米,其中93千米在伊拉克境內,其餘一百千米的河道為伊拉克伊朗兩國的界河。河道以東是伊朗,河道以西是伊拉克。阿拉伯河航道寬闊,水流充足,所以伊朗伊拉克都是利用這條河道,將內陸的石油,運輸到波斯灣沿岸的港口。因阿拉伯河有著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價值,伊朗和伊拉克對這一航道的歸屬一直爭論不休。

阿拉伯河最早屬於奧斯曼帝國管轄,當時的伊拉克還是土耳其人治下的一個省,土耳其鼎盛時期和波斯也就是伊朗,圍繞著阿拉伯河的歸屬進行了多年的戰爭。最終波斯人敗北,被迫承認阿拉伯河為土耳其所有。不過當時的中東還沒有發現石油,波斯丟了一條河道,也沒有太在意。但到了近代之後,中東發現了石油,阿拉伯的航運價值凸顯,波斯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奧斯曼帝國瓦解後,伊拉克獨立,阿拉伯河的航道也由伊拉克繼承。於是伊朗便找到伊拉克協商,要求擁有一半阿拉伯河航道,畢竟伊朗也需要運輸石油。但伊拉克並沒有同意。因為對於伊拉克來說,阿拉伯河的意義非同尋常,伊朗在波斯灣沿岸有漫長的海岸線,眾多港口,而伊拉克在波斯灣只有60公裏海岸線,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可以利用的河流,它自然不願分一半給鄰國。兩國因此爭執不下,最後在英國人的斡旋下,兩國達成協議,伊朗得到了阿拉伯河一半航道的所有權。協議簽訂後,伊拉克並不滿意,但當時英國勢力強大,總要給英國一點面子,也只能默認了這一安排。

等英國人撤出中東後,兩國爭議再起,後來又因阿爾及利亞的斡旋,伊拉克和伊朗最終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以法律的形式將國界定在了阿拉伯河航道的中間位置,也就是兩國各分一半航道。但五年後伊拉克又認為讓出部分河道,伊朗將會威脅伊拉克的運油安全,並覺得《阿爾及爾協議》是不平等條約,所以為了收回阿拉伯河航道,伊拉克於1980年,撕毀《阿爾及爾協議》,發動了兩伊戰爭。

戰爭打了八年,雙方都付出了巨大代價,結果兩國達成的停戰協議,又將阿拉伯河中線定為了兩國國界,這等於是兩國拼了八年,又回到了原點。然而這個原點,只是國界的原點,由於戰爭的破壞,兩國的經濟,石油出口都倒退了很多年,而且阿拉伯河航道也被戰爭毀壞的大量沉船所淤塞,導致大型船隻無法通行。航道的淤塞,至今尚未恢復,兩國誰也無法使用廉價的水運,無形之中又增加了運油成本,所以人們常說,兩伊戰爭是一場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言 的精彩文章:

非洲有塊無主土地,相鄰國家為何不願接手?
為得到一座法國島嶼,非洲小國求助聯合國,結果被法國一票否決

TAG:史言 |